黄天之世 第739节(1/3)
“道君恩德,必定谨记。”
审配一揖到地。
“在下这就返回府衙,下令府衙内军将放下兵刃,移交掌控。”
许安看着行礼的审配,心中微叹,也想起了印象之中的袁绍。
“汝剑利,吾剑也未尝不利!”
“大丈夫当前斗死,而反逃垣墙间邪!”
……
“特许以王侯之礼安葬袁绍。”
审配眼神微凝,抬头看向首座。
此时许安站起了身来,转身走入了房舍之后,他的身形也消失在了屏风之后。
“审配,谢过道君……”
审配俯下了身躯,面对着许安离开的地方,伏首于地。
第七百九十二章 邺城
所处的位置不同,利益点不同,人的思考方式也会随着相应的改变。
审配、袁绍他们是世家豪强,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肯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
阎忠等人虽然也是世家豪强,但是凉并除了少数的几家大家族之外,其余的世家豪强根本没有办法进入汉庭政治的中心。
阎忠刚开始的时候,他更多的其实只是一个野心家,他见过了小民的艰苦,他知晓底层发生的事情,他也明白庙堂的黑暗,他虽然抱有一定的同情,但是却也只是同情。
当初阎忠之所以愿意加入太平道,也是因为看中许安奇货可居,广有前景。
而杨绩、庞渤、傅祁三人则是因为和阎忠的交情,还有便是雪中送炭总比锦上添花好,而他们如今也收获到了利益。
不过太平道的制度决定了他们的上限,在现在的太平道内,绝对不会出现如同四世三公的袁氏那般的大世家。
取而代之,是全新的官员体系,文武分治,军不管政,政不管军。
现在无论是军官,还是文官,亦或是讲经的博士,教书的教师,这些原本独属于世家豪强世中人职位,已经不再只都独属于世家豪强,太平道实行的教育制度,使得就算是平民,也能成为其中这些人中的一员。
太平道内那昂扬的精神和崭新的思潮终究是改变了阎忠心中的想法,也改变了杨绩等人,也影响了郝昭、张辽这些年轻一代的人。
袁绍虽然是敌对,出尔反尔,其反复也使得泰山黄巾军陷入危难,但是那是立场的问题。
袁绍虽然优柔寡断,多端寡要,好谋无决,但是袁绍确实称得上是大丈夫。
不过之所以许安允许让审配用王侯之礼安葬袁绍,并非是对于袁绍真的倾佩,而是因为袁绍毕竟原来魏国的皇帝,掌控着魏庭。
以帝王之礼安葬袁绍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退而求次也已经达到了许安的目的。
而且这一笔钱自然是不需要许安来出,审配动用的肯定是袁氏和审氏的财产,或者是让其他豪强世家一起出钱。
以王侯之礼安葬袁绍,其实也是许安释放的一个信号,一个友好的信号。
比起一個残破的河北,一个完整的河北对于太平道来说无疑要好得多。
只是一个名义,不需要花费太多的代价便能换来一部分人的支持,消除了一部分的人敌意,无疑是值得的。
许安走入了后院,抬头看着院落之中枝繁叶茂的大树,心中平静如水。
最难的一关已经被他们克服,大势已定,现在的一切都不过只是旁支末节,不会影响大局。
耳畔突然响起了一阵嗡嗡声,许安循声望去,那里正是南城的方向。
很快,那嗡嗡的声音已经是变得清晰了起来,那并非是喧嚣声和吵闹声,而是欢呼声,无比高昂的欢呼声。
“苍天已死,汉祚将终,顺天从正,以乐太平!”
……
大明历二年(195年),六月三日。
繁阳城中府衙之中最后的一千余名武威军放下了兵刃,审配与高览两人领兵出府投降,明军进驻府衙,从审配的手中接管了府衙的控制权,自此繁阳城彻底的被明军所掌控。
审配找寻到一口棺木,将袁绍的遗体仔细的收敛好,许安从车队之中分出了一辆空置的四轮马车,作为车驾。
同日,下午。
许安带领麾下武卒向邺城进军,同时命令锐士在郝昭的之下,收取阴安,然后进取东郡的卫国等地。
审配带领着亲卫,护卫着袁绍的棺木跟随在明军武卒的队中,一同向着邺城行进。
大明历二年,六月六日。
此时的邺城已经是混乱成了一片,魏军在繁阳城败北的消息早已经传来,那些溃兵带来了袁绍的死讯,更是整个邺城陷入了慌乱。
在消息传来的第一时间,邺城之中就有大量的世家豪强带着家中的私兵离开了邺城,他们驾着马车,顺着官道,向着赵郡的邯郸方向逃离而去。
邺城之中一众世家豪强的消息很灵通,反应也很快,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明军的行军速度更快。
就在不少世家豪强逃出邺城之时,许攸已经是带着上谷营的骑军赶到了邺城城外,散出去的斥候,很快便发现那些逃窜世家豪强的车队。
许攸没有任何的心慈手软,命令麾下的骑军直接截断了
审配一揖到地。
“在下这就返回府衙,下令府衙内军将放下兵刃,移交掌控。”
许安看着行礼的审配,心中微叹,也想起了印象之中的袁绍。
“汝剑利,吾剑也未尝不利!”
“大丈夫当前斗死,而反逃垣墙间邪!”
……
“特许以王侯之礼安葬袁绍。”
审配眼神微凝,抬头看向首座。
此时许安站起了身来,转身走入了房舍之后,他的身形也消失在了屏风之后。
“审配,谢过道君……”
审配俯下了身躯,面对着许安离开的地方,伏首于地。
第七百九十二章 邺城
所处的位置不同,利益点不同,人的思考方式也会随着相应的改变。
审配、袁绍他们是世家豪强,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肯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
阎忠等人虽然也是世家豪强,但是凉并除了少数的几家大家族之外,其余的世家豪强根本没有办法进入汉庭政治的中心。
阎忠刚开始的时候,他更多的其实只是一个野心家,他见过了小民的艰苦,他知晓底层发生的事情,他也明白庙堂的黑暗,他虽然抱有一定的同情,但是却也只是同情。
当初阎忠之所以愿意加入太平道,也是因为看中许安奇货可居,广有前景。
而杨绩、庞渤、傅祁三人则是因为和阎忠的交情,还有便是雪中送炭总比锦上添花好,而他们如今也收获到了利益。
不过太平道的制度决定了他们的上限,在现在的太平道内,绝对不会出现如同四世三公的袁氏那般的大世家。
取而代之,是全新的官员体系,文武分治,军不管政,政不管军。
现在无论是军官,还是文官,亦或是讲经的博士,教书的教师,这些原本独属于世家豪强世中人职位,已经不再只都独属于世家豪强,太平道实行的教育制度,使得就算是平民,也能成为其中这些人中的一员。
太平道内那昂扬的精神和崭新的思潮终究是改变了阎忠心中的想法,也改变了杨绩等人,也影响了郝昭、张辽这些年轻一代的人。
袁绍虽然是敌对,出尔反尔,其反复也使得泰山黄巾军陷入危难,但是那是立场的问题。
袁绍虽然优柔寡断,多端寡要,好谋无决,但是袁绍确实称得上是大丈夫。
不过之所以许安允许让审配用王侯之礼安葬袁绍,并非是对于袁绍真的倾佩,而是因为袁绍毕竟原来魏国的皇帝,掌控着魏庭。
以帝王之礼安葬袁绍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退而求次也已经达到了许安的目的。
而且这一笔钱自然是不需要许安来出,审配动用的肯定是袁氏和审氏的财产,或者是让其他豪强世家一起出钱。
以王侯之礼安葬袁绍,其实也是许安释放的一个信号,一个友好的信号。
比起一個残破的河北,一个完整的河北对于太平道来说无疑要好得多。
只是一个名义,不需要花费太多的代价便能换来一部分人的支持,消除了一部分的人敌意,无疑是值得的。
许安走入了后院,抬头看着院落之中枝繁叶茂的大树,心中平静如水。
最难的一关已经被他们克服,大势已定,现在的一切都不过只是旁支末节,不会影响大局。
耳畔突然响起了一阵嗡嗡声,许安循声望去,那里正是南城的方向。
很快,那嗡嗡的声音已经是变得清晰了起来,那并非是喧嚣声和吵闹声,而是欢呼声,无比高昂的欢呼声。
“苍天已死,汉祚将终,顺天从正,以乐太平!”
……
大明历二年(195年),六月三日。
繁阳城中府衙之中最后的一千余名武威军放下了兵刃,审配与高览两人领兵出府投降,明军进驻府衙,从审配的手中接管了府衙的控制权,自此繁阳城彻底的被明军所掌控。
审配找寻到一口棺木,将袁绍的遗体仔细的收敛好,许安从车队之中分出了一辆空置的四轮马车,作为车驾。
同日,下午。
许安带领麾下武卒向邺城进军,同时命令锐士在郝昭的之下,收取阴安,然后进取东郡的卫国等地。
审配带领着亲卫,护卫着袁绍的棺木跟随在明军武卒的队中,一同向着邺城行进。
大明历二年,六月六日。
此时的邺城已经是混乱成了一片,魏军在繁阳城败北的消息早已经传来,那些溃兵带来了袁绍的死讯,更是整个邺城陷入了慌乱。
在消息传来的第一时间,邺城之中就有大量的世家豪强带着家中的私兵离开了邺城,他们驾着马车,顺着官道,向着赵郡的邯郸方向逃离而去。
邺城之中一众世家豪强的消息很灵通,反应也很快,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明军的行军速度更快。
就在不少世家豪强逃出邺城之时,许攸已经是带着上谷营的骑军赶到了邺城城外,散出去的斥候,很快便发现那些逃窜世家豪强的车队。
许攸没有任何的心慈手软,命令麾下的骑军直接截断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