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欢 第12节(1/3)
早朝散后,萧愈果然跟着过来,李琬琰以为他是打算与她商讨,请旨发兵镇压安明栾,不想他开口却说要监督她学习舞蹈。
作者有话说:
大招酝酿中……
第13章
李琬琰自幼就没学过这些,她生来尊贵,更犯不着学这些供人消遣的技艺,从小到大她连捏针绣花的次数都屈指可数。
年幼时皇祖父娇惯,常抱她到御书房玩,祖父批折子,她便在一旁看书,淘气时也会跑去摸一摸书房中的黄金铠甲和尚方宝剑。
后来等她再大一大,便喜欢读兵书,皇祖父和先帝不同,是领兵亲征过的,知她喜欢,便讲给她听,和那些纸上谈兵的夫子不同,外祖讲的战争里,不只有阴谋诡谲,成败胜负,还有血有肉,有黎明百姓和天下苍生。
未央宫里,李琬琰回神,她甩掉手上系着的曳地丝稠,不耐之意明显。
萧愈悠闲的坐在茶案前,眼见李琬琰眉眼间的恼色,想起她年少时说要给他绣荷包,结果两日绣了没几针,便没了耐心,便改口说带他去尚宫局,将里面好的荷包都给他。
胡姬夹在李琬琰和萧愈之间,小心翼翼着进退两难,只能赔笑夸赞:“殿下的腰身软,学起来不会费力的。”
李琬琰便被萧愈逼着,不得已仔细学了数日,她心里又羞又恨,好在萧愈只在最初几日时时监督,后来不知怎得,他又不亲自监学了,只吩咐胡姬用心教她。
李琬琰猜是萧愈捉弄她几日,也觉无趣了,他不来,她更敷衍了事,后来便直接连那胡姬的面也不见。
安明栾攻下剑南道后,一直驻军在京南,按兵不动。
李琬琰实在有些看不懂萧愈,此番可谓天赐良机,他竟一连数日毫无动静,更别提请旨发兵镇压。
这几日上朝,她明显能看出来,有些朝臣已经坐不住了,生怕安明栾会攻入京城,可反观萧愈,却是一如既往的气定神闲。
何筎风一连几副药下去,李承仁终于醒了,可脉象虚弱的厉害。
李琬琰坐在御榻旁,轻抚着弟弟的小脸,心里盘算着,无论萧愈做何打算,她总不能拖着一众朝臣的身家性命坐以待毙。
又几日,安明栾果然贼心不死,夜半偷袭了京畿南面的岭州,杀了刺史一家,又在城中烧杀奸掠,岭州百姓仓皇北逃,不少难民涌入京城。
李琬琰一面下旨户部拨款救济流民,一面安排巡防营加紧巡逻,严防有人趁乱闹事。
朝臣们再也坐不出了,从前为了明哲保身不肯轻易开口的,现今也直言在朝堂上奏议,请摄政王带兵镇压叛乱,力保京城平安。
犹似千呼万唤始出来,萧愈终于在朝臣们接连的谏言中起身,对着空荡荡的御座,装模作样的请旨。
李琬琰也明白了萧愈为何要拖延这几日,若叛乱刚起时,他便急着发兵镇压,朝臣们多少会顾忌他在其中的私心,但现下,安明栾恶行昭昭,朝臣们恐祸及己身,反而换成求着萧愈尽快发兵。
自然,萧愈现下众望所归,也方便他讨价还价。
萧愈装模作样的请了旨,果然后面又道:“幽州军不熟悉京南地势,不知长公主可愿派出一万禁军,从旁协助本王?”
大殿上鸦雀无声,李琬琰抬眸与萧愈对视,随后在众臣的注视下,微微一笑:“大敌当前,本宫和陛下,自然愿意助王爷一臂之力。”
下朝后,李琬琰便命人拟写了征讨安明栾的檄文,并着圣旨,下发各郡,昭示全国。
次日,萧愈便下令驻京的二十万幽州军开拔。
不知为何,二十万大军离京,李琬琰莫名松开了口气,像是积压在心口的巨石轰然落地。
萧愈并未亲征,他座下猛将如云,听明琴八卦来的消息,摄政王昨晚在王府设宴为属下践行时,幽州跟来的将领们都争着想跟着一同去,后被摄政王呵斥一番,才终于死了心。
李琬琰不禁想起自己手底下,唯一能领兵的裴铎受了伤,其余的要么老迈,要么不可靠,和萧愈一比,实在显得捉襟见肘。
大军出征后,李琬琰特意代天子出宫,去大慈恩寺为将士们祭神祈福。摄政王也一同前往。
其实李琬琰自幼不信鬼神,不信人命天定,她一直笃信的,是命运掌控在自己手里。
她知道萧愈也是一样。
可她虽不信,但祖上传承下来的习俗不可废,出宫前还特意按照规矩沐浴焚香。
李琬琰和萧愈在大慈恩寺正殿中先后敬了香,寺中主持带着一众小僧接待贵客,将二人引去了提前备好的禅房,接着就要传膳。
萧愈见了,抬手制止:“不急,本王与长公主有要事相商。”接着便将禅房中的人撵了个干净。
房中只剩她们两人,李琬琰抬眸觑了萧愈一眼,等着他的下文。
“那舞学得如何了?距本王的生辰可没几日了。”
李琬琰这几日倒是忘了这茬,闻言算了算日子,萧愈的生辰就在十日后。
十日……
李琬琰心里默念了一会,这十日里,京城还不知要如何天翻地覆。
最早,李琬琰没料到萧愈会一口气派出二十万大军,现下留守京城的军
作者有话说:
大招酝酿中……
第13章
李琬琰自幼就没学过这些,她生来尊贵,更犯不着学这些供人消遣的技艺,从小到大她连捏针绣花的次数都屈指可数。
年幼时皇祖父娇惯,常抱她到御书房玩,祖父批折子,她便在一旁看书,淘气时也会跑去摸一摸书房中的黄金铠甲和尚方宝剑。
后来等她再大一大,便喜欢读兵书,皇祖父和先帝不同,是领兵亲征过的,知她喜欢,便讲给她听,和那些纸上谈兵的夫子不同,外祖讲的战争里,不只有阴谋诡谲,成败胜负,还有血有肉,有黎明百姓和天下苍生。
未央宫里,李琬琰回神,她甩掉手上系着的曳地丝稠,不耐之意明显。
萧愈悠闲的坐在茶案前,眼见李琬琰眉眼间的恼色,想起她年少时说要给他绣荷包,结果两日绣了没几针,便没了耐心,便改口说带他去尚宫局,将里面好的荷包都给他。
胡姬夹在李琬琰和萧愈之间,小心翼翼着进退两难,只能赔笑夸赞:“殿下的腰身软,学起来不会费力的。”
李琬琰便被萧愈逼着,不得已仔细学了数日,她心里又羞又恨,好在萧愈只在最初几日时时监督,后来不知怎得,他又不亲自监学了,只吩咐胡姬用心教她。
李琬琰猜是萧愈捉弄她几日,也觉无趣了,他不来,她更敷衍了事,后来便直接连那胡姬的面也不见。
安明栾攻下剑南道后,一直驻军在京南,按兵不动。
李琬琰实在有些看不懂萧愈,此番可谓天赐良机,他竟一连数日毫无动静,更别提请旨发兵镇压。
这几日上朝,她明显能看出来,有些朝臣已经坐不住了,生怕安明栾会攻入京城,可反观萧愈,却是一如既往的气定神闲。
何筎风一连几副药下去,李承仁终于醒了,可脉象虚弱的厉害。
李琬琰坐在御榻旁,轻抚着弟弟的小脸,心里盘算着,无论萧愈做何打算,她总不能拖着一众朝臣的身家性命坐以待毙。
又几日,安明栾果然贼心不死,夜半偷袭了京畿南面的岭州,杀了刺史一家,又在城中烧杀奸掠,岭州百姓仓皇北逃,不少难民涌入京城。
李琬琰一面下旨户部拨款救济流民,一面安排巡防营加紧巡逻,严防有人趁乱闹事。
朝臣们再也坐不出了,从前为了明哲保身不肯轻易开口的,现今也直言在朝堂上奏议,请摄政王带兵镇压叛乱,力保京城平安。
犹似千呼万唤始出来,萧愈终于在朝臣们接连的谏言中起身,对着空荡荡的御座,装模作样的请旨。
李琬琰也明白了萧愈为何要拖延这几日,若叛乱刚起时,他便急着发兵镇压,朝臣们多少会顾忌他在其中的私心,但现下,安明栾恶行昭昭,朝臣们恐祸及己身,反而换成求着萧愈尽快发兵。
自然,萧愈现下众望所归,也方便他讨价还价。
萧愈装模作样的请了旨,果然后面又道:“幽州军不熟悉京南地势,不知长公主可愿派出一万禁军,从旁协助本王?”
大殿上鸦雀无声,李琬琰抬眸与萧愈对视,随后在众臣的注视下,微微一笑:“大敌当前,本宫和陛下,自然愿意助王爷一臂之力。”
下朝后,李琬琰便命人拟写了征讨安明栾的檄文,并着圣旨,下发各郡,昭示全国。
次日,萧愈便下令驻京的二十万幽州军开拔。
不知为何,二十万大军离京,李琬琰莫名松开了口气,像是积压在心口的巨石轰然落地。
萧愈并未亲征,他座下猛将如云,听明琴八卦来的消息,摄政王昨晚在王府设宴为属下践行时,幽州跟来的将领们都争着想跟着一同去,后被摄政王呵斥一番,才终于死了心。
李琬琰不禁想起自己手底下,唯一能领兵的裴铎受了伤,其余的要么老迈,要么不可靠,和萧愈一比,实在显得捉襟见肘。
大军出征后,李琬琰特意代天子出宫,去大慈恩寺为将士们祭神祈福。摄政王也一同前往。
其实李琬琰自幼不信鬼神,不信人命天定,她一直笃信的,是命运掌控在自己手里。
她知道萧愈也是一样。
可她虽不信,但祖上传承下来的习俗不可废,出宫前还特意按照规矩沐浴焚香。
李琬琰和萧愈在大慈恩寺正殿中先后敬了香,寺中主持带着一众小僧接待贵客,将二人引去了提前备好的禅房,接着就要传膳。
萧愈见了,抬手制止:“不急,本王与长公主有要事相商。”接着便将禅房中的人撵了个干净。
房中只剩她们两人,李琬琰抬眸觑了萧愈一眼,等着他的下文。
“那舞学得如何了?距本王的生辰可没几日了。”
李琬琰这几日倒是忘了这茬,闻言算了算日子,萧愈的生辰就在十日后。
十日……
李琬琰心里默念了一会,这十日里,京城还不知要如何天翻地覆。
最早,李琬琰没料到萧愈会一口气派出二十万大军,现下留守京城的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