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六娘发家日常 第457节(3/3)
爹爹在康安有再好的人缘,也架不住一颗颗人头落地和谣言给百姓们带来的恐怖。姜留绝不准爹爹辛苦两三年回京之时,迎接他的是惊恐和谩骂。
姜松自也不想让二弟被人非议,问,“留儿打算怎么做?”
姜留回道,“对方是假消息,才选择散步谣言,咱们光明正大地顶回去。等明日一早皇城墙外的邸报贴出来后,看到的人不少,但看不到的人更多,咱们找说书人去看,然后让他们讲我父亲智都酒泉贪官污吏的书。伯父觉得如何?”
这确实是个稳妥的好办法,姜松点头,“好,我告诉你三叔去办。”
姜松的话音刚落,姜槐便从书房外走了进来,“大哥,让小弟去办什么?”
姜松见三弟回来了,便把侄女的主意说了一遍,姜槐笑道,“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留儿跟我想到一块去了,这事儿我已经办完了。”
姜留挑起大拇指,然后给三叔拉开椅子,斟茶。
“三叔自己来,留儿吃糖。”姜槐把买回来的糖放在姜留面前,落座,道,“我刚去问了延平,在街上散步消息的东市赖六那帮人。延平已派人去追查消息来源,明天就应该有信儿了。”
姜松点头,“辛苦三弟了。”
“小弟不过是去各处茶楼吃了几盏茶罢了,一点也不辛苦。”姜槐嘴里说不辛苦,却伸了个懒腰。
康安起了关于爹爹的谣言,伯父和君堂哥在翰林院忙着写邸报,三叔忙着四处奔走,帮他澄清。姜留把这件事记在心里,决定待会儿就写信告诉爹爹。她想了想,又道,“邸报上消息有限,说书人说个两三回也就没得可讲了。我有个办法,不知可行不可行,请伯父和三叔帮着拿拿主意。”
待两人点头,姜留才道,“酒泉发生的事,只有酒泉当地人最清楚,咱们可以花银子请那边的说书唱曲儿艺人进京讲我爹爹在酒泉所作所为,路费咱们出,说书场地咱们帮着安排,赚多少银子都归他们。还有,若康安的说书、写书人有想去酒泉的,咱们也择其优秀者,送他们去酒泉。伯父和三叔觉得如何?”
“这主意不错。”姜松先问三弟,“康安到酒泉三千余里,来回一趟可不便宜,咱们账上还有多少银两?”
“留儿这主意不错,咱们账上的银子不少,但这笔银子不须咱们出,只要咱们把消息散出去,想去的大有人在。若说书人没盘缠,自有茶楼、酒楼给。”姜槐是从苦日子过来的,精打细算道,“留儿的商队又要出京了吧?”
姜留点头,“九月初三走,年前回来。”
姜槐又问,“若让说书人跟着你的商队走,最多能带多少人?”
还是三叔有主意,姜留眼睛一亮,“这得问平西侯府。”
姜槐心领神会,“事不宜迟,我明日就去找邓元烈。”
姜留立刻道,“咱们给我爹爹写信,让他把酒泉当地愿意进京谋生的说书唱曲儿人送过来。”
两人说完,一起转头看着姜松。姜松含笑道,“你俩的主意都很好,咱们就这么办。三弟明日去找邓元烈,好好跟人家说,若人家为难,咱们就在想办法。我今晚就给二弟写信,让他挑几个有本事的说书人送到康安来。”
“大哥说的对,让我二哥挑,在这方面再没有人比他更有眼光了。”姜槐说完才觉得这话不合适,偷眼看大哥和侄女,见他们俩都笑了,姜槐便也跟着笑了,连忙替二哥往回找补,“话说回来,自打二哥当官之后,就没痛痛快快地听过几回书了。”
三叔你错了,我爹爹常去听。姜留心里吐槽完,也替爹爹在伯父面前刷好感,“三叔说得对,我爹爹自从准备走武举的路之后,就没放松过几日。”
侄女和三弟一唱一和的模样,简直跟二弟如出一辙,姜松看着她,对二弟的思念越发深了。二弟不在康安,三弟越来越能扛事,留儿也能独当一面了。姜松心里高兴,温和道,“等你爹回来,让他向万岁请旨,好好歇上几个月。天色不早了,咱们回北院用饭去。”
姜松自也不想让二弟被人非议,问,“留儿打算怎么做?”
姜留回道,“对方是假消息,才选择散步谣言,咱们光明正大地顶回去。等明日一早皇城墙外的邸报贴出来后,看到的人不少,但看不到的人更多,咱们找说书人去看,然后让他们讲我父亲智都酒泉贪官污吏的书。伯父觉得如何?”
这确实是个稳妥的好办法,姜松点头,“好,我告诉你三叔去办。”
姜松的话音刚落,姜槐便从书房外走了进来,“大哥,让小弟去办什么?”
姜松见三弟回来了,便把侄女的主意说了一遍,姜槐笑道,“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留儿跟我想到一块去了,这事儿我已经办完了。”
姜留挑起大拇指,然后给三叔拉开椅子,斟茶。
“三叔自己来,留儿吃糖。”姜槐把买回来的糖放在姜留面前,落座,道,“我刚去问了延平,在街上散步消息的东市赖六那帮人。延平已派人去追查消息来源,明天就应该有信儿了。”
姜松点头,“辛苦三弟了。”
“小弟不过是去各处茶楼吃了几盏茶罢了,一点也不辛苦。”姜槐嘴里说不辛苦,却伸了个懒腰。
康安起了关于爹爹的谣言,伯父和君堂哥在翰林院忙着写邸报,三叔忙着四处奔走,帮他澄清。姜留把这件事记在心里,决定待会儿就写信告诉爹爹。她想了想,又道,“邸报上消息有限,说书人说个两三回也就没得可讲了。我有个办法,不知可行不可行,请伯父和三叔帮着拿拿主意。”
待两人点头,姜留才道,“酒泉发生的事,只有酒泉当地人最清楚,咱们可以花银子请那边的说书唱曲儿艺人进京讲我爹爹在酒泉所作所为,路费咱们出,说书场地咱们帮着安排,赚多少银子都归他们。还有,若康安的说书、写书人有想去酒泉的,咱们也择其优秀者,送他们去酒泉。伯父和三叔觉得如何?”
“这主意不错。”姜松先问三弟,“康安到酒泉三千余里,来回一趟可不便宜,咱们账上还有多少银两?”
“留儿这主意不错,咱们账上的银子不少,但这笔银子不须咱们出,只要咱们把消息散出去,想去的大有人在。若说书人没盘缠,自有茶楼、酒楼给。”姜槐是从苦日子过来的,精打细算道,“留儿的商队又要出京了吧?”
姜留点头,“九月初三走,年前回来。”
姜槐又问,“若让说书人跟着你的商队走,最多能带多少人?”
还是三叔有主意,姜留眼睛一亮,“这得问平西侯府。”
姜槐心领神会,“事不宜迟,我明日就去找邓元烈。”
姜留立刻道,“咱们给我爹爹写信,让他把酒泉当地愿意进京谋生的说书唱曲儿人送过来。”
两人说完,一起转头看着姜松。姜松含笑道,“你俩的主意都很好,咱们就这么办。三弟明日去找邓元烈,好好跟人家说,若人家为难,咱们就在想办法。我今晚就给二弟写信,让他挑几个有本事的说书人送到康安来。”
“大哥说的对,让我二哥挑,在这方面再没有人比他更有眼光了。”姜槐说完才觉得这话不合适,偷眼看大哥和侄女,见他们俩都笑了,姜槐便也跟着笑了,连忙替二哥往回找补,“话说回来,自打二哥当官之后,就没痛痛快快地听过几回书了。”
三叔你错了,我爹爹常去听。姜留心里吐槽完,也替爹爹在伯父面前刷好感,“三叔说得对,我爹爹自从准备走武举的路之后,就没放松过几日。”
侄女和三弟一唱一和的模样,简直跟二弟如出一辙,姜松看着她,对二弟的思念越发深了。二弟不在康安,三弟越来越能扛事,留儿也能独当一面了。姜松心里高兴,温和道,“等你爹回来,让他向万岁请旨,好好歇上几个月。天色不早了,咱们回北院用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