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帝国威武 第二百九十九章 新的党派(1/3)
说到这蒋百里看这些将军们听的津津有味,继续说了下去:“德意志帝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曾经说过,‘欧洲大国总有一天会为了几个巴尔干的蠢货打一场欧洲大战的’,我想这句话也许会被他不幸言中。“
俾斯麦的话正在一步步验证中,此时世界的局势是奥地利的外交被塞尔维亚牵制,德国的外交被奥地利牵制,俄国的外交被德国牵制,法国的外交被俄国牵制,英国的外交被法国牵制,最终欧洲的各大国统统被巴尔干局势所左右。
英国的克劳爵士曾经对德国针对英国霸权的各种挑战性的态度进行了一番战略分析。他指出,德国其持续增长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实力也将会自然而然的导致现实性的后果,即德国称霸全欧甚至全世界。
因此,对于英国决策层来说,合理的结论就是:不管德国统治集团抱有什么意图,英国将会建立反德联盟以求彻底地消除这种威胁,就像当年建立反法联盟以消除法国的威胁一样。这就意味着英国打算通过联盟战争来消灭本国霸权的挑战者,而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基于以上的分析,蒋百里总结说道,英国和法国实质上已经决定要与德国进行殊死一战,而德国为了突破英法对自己的封锁,也决定动用武力来实现自己的这一目标。而一旦开战,用俄罗斯军方的话来说,这将是一次全面战争,把双方所有的大小盟国和对手全部拖进来,进行“最后的审判”!
李国勇默默听着他的总参谋长分析着情况,他很清楚战争结束后带来的后果,欧洲近代文明从此走向了衰落,欧洲开始失去对世界的统治权,那么由谁来接过这个“对世界的统治权”呢?
等蒋百里说完,高级将领们都从中悟出了什么,柳波成若有所思地说道:“大战既然无可避免的要爆发,那么帝国必然要投入进去,以便在战争结束后吃到最大的那块蛋糕,我想元首今天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在于此。”
作为李国勇最欣赏的将领之一,柳波成的话把元首的心思明明白白地说了出来,这也给了各位高级将领商量讨论的思路。
很明显的,在未来的战争中,中国要么加入协约国,要么加入同盟国,如果只保持中立,那么别说吃蛋糕,就连一口汤都喝不上。
在这场争论中,加入协约国的意见占据了上风,很简单,做为老牌的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其资源储备,后勤保障,以至于海军各个方面都要强于德国,既然抱着为中国谋取利益的心态去参战,那么肯定要加入最有可能战胜的一方。
张孝淮的话最具有代表性:“依我的看法,无论在人力资源,物资保障上,德国都还不如英国,战争一旦开始,依仗强大的陆军,德国必然可以占到上风,但如果战争演变成了持久战,消耗战,那么德国将必败无疑,所以我也赞成加入协约国。”
李国勇不得不承认他手下的这些将军们都是军事上的天才,不象自己仅仅靠着对历史的熟悉才能准备知道战争的走向,而将军们地分析,却清晰地判断出了战争会打成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等大家都讨论得差不多了,李国勇说道:“你们说的有很有道理,但是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假设协约国胜了,中国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好处?”
这话把将军们问住了,他们仅仅在战略上考虑加入哪方,却忽略了中国为什么要参战这一实质性的问题。
李国勇笑了下,这不能怪他的将军们,他们只从单纯的军事角度去探讨问题:“亚洲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他们绝不会轻易放弃,中国要想成为整个亚洲的盟主,就不得不与英国在亚洲展开一场决战,既然早晚要打,为什么不能抓住大战的机会?而反观德国,他们在亚洲没有任何一块殖民地,因此亚洲的得失与他们一点关系没有,正因为如此,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支持中国在亚洲和英国人开战,只要中国能加如到他们一方,这是对双方都大有利益可图的事情,所以我的看法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
元首的话思路已经很清晰了,将军们开始热烈讨论中国今后加入同盟国后,将如何帮助德国赢得这场战争,又如何把英国人的势力从亚洲彻底驱逐出去。
但李国勇却又一次陷入了沉思,历史上的德国,两次大战都失败了,自己有能力改变这一既定历史吗?一旦失败,中国的未来将会是什么?
自己现在是以中国的救星的姿态出现的,但要是做出了错误地选择,又会不会成为中国的罪人?
蒋百里向大家挥手示意安静下来:“我想元首的意思你们都很清楚了,今后国防军的扩军也将按照这一思路进行下去,我宣布,在未来的日子里,扩军600万,应付随时都有可能到来的世界大战!”
“那么我们在印度和越南的军队呢?”蔡锷提出了疑问:“现在他们正在配合着英法军队镇压当地的反抗,我们是否还一如既往地协助下去?”
李国勇微微笑了下:“当然要协助下去,但怎么打却很有学问,有的战斗不妨快速结束,有的战斗不妨打得慢一点,总之我的要求是,越慢结束那里的战争,对帝国就越有利;我看不如在这些地方实行轮换制,把我们新组建的部队分批投入进去,也让他们多得到一点实
俾斯麦的话正在一步步验证中,此时世界的局势是奥地利的外交被塞尔维亚牵制,德国的外交被奥地利牵制,俄国的外交被德国牵制,法国的外交被俄国牵制,英国的外交被法国牵制,最终欧洲的各大国统统被巴尔干局势所左右。
英国的克劳爵士曾经对德国针对英国霸权的各种挑战性的态度进行了一番战略分析。他指出,德国其持续增长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实力也将会自然而然的导致现实性的后果,即德国称霸全欧甚至全世界。
因此,对于英国决策层来说,合理的结论就是:不管德国统治集团抱有什么意图,英国将会建立反德联盟以求彻底地消除这种威胁,就像当年建立反法联盟以消除法国的威胁一样。这就意味着英国打算通过联盟战争来消灭本国霸权的挑战者,而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基于以上的分析,蒋百里总结说道,英国和法国实质上已经决定要与德国进行殊死一战,而德国为了突破英法对自己的封锁,也决定动用武力来实现自己的这一目标。而一旦开战,用俄罗斯军方的话来说,这将是一次全面战争,把双方所有的大小盟国和对手全部拖进来,进行“最后的审判”!
李国勇默默听着他的总参谋长分析着情况,他很清楚战争结束后带来的后果,欧洲近代文明从此走向了衰落,欧洲开始失去对世界的统治权,那么由谁来接过这个“对世界的统治权”呢?
等蒋百里说完,高级将领们都从中悟出了什么,柳波成若有所思地说道:“大战既然无可避免的要爆发,那么帝国必然要投入进去,以便在战争结束后吃到最大的那块蛋糕,我想元首今天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在于此。”
作为李国勇最欣赏的将领之一,柳波成的话把元首的心思明明白白地说了出来,这也给了各位高级将领商量讨论的思路。
很明显的,在未来的战争中,中国要么加入协约国,要么加入同盟国,如果只保持中立,那么别说吃蛋糕,就连一口汤都喝不上。
在这场争论中,加入协约国的意见占据了上风,很简单,做为老牌的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其资源储备,后勤保障,以至于海军各个方面都要强于德国,既然抱着为中国谋取利益的心态去参战,那么肯定要加入最有可能战胜的一方。
张孝淮的话最具有代表性:“依我的看法,无论在人力资源,物资保障上,德国都还不如英国,战争一旦开始,依仗强大的陆军,德国必然可以占到上风,但如果战争演变成了持久战,消耗战,那么德国将必败无疑,所以我也赞成加入协约国。”
李国勇不得不承认他手下的这些将军们都是军事上的天才,不象自己仅仅靠着对历史的熟悉才能准备知道战争的走向,而将军们地分析,却清晰地判断出了战争会打成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等大家都讨论得差不多了,李国勇说道:“你们说的有很有道理,但是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假设协约国胜了,中国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好处?”
这话把将军们问住了,他们仅仅在战略上考虑加入哪方,却忽略了中国为什么要参战这一实质性的问题。
李国勇笑了下,这不能怪他的将军们,他们只从单纯的军事角度去探讨问题:“亚洲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他们绝不会轻易放弃,中国要想成为整个亚洲的盟主,就不得不与英国在亚洲展开一场决战,既然早晚要打,为什么不能抓住大战的机会?而反观德国,他们在亚洲没有任何一块殖民地,因此亚洲的得失与他们一点关系没有,正因为如此,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支持中国在亚洲和英国人开战,只要中国能加如到他们一方,这是对双方都大有利益可图的事情,所以我的看法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
元首的话思路已经很清晰了,将军们开始热烈讨论中国今后加入同盟国后,将如何帮助德国赢得这场战争,又如何把英国人的势力从亚洲彻底驱逐出去。
但李国勇却又一次陷入了沉思,历史上的德国,两次大战都失败了,自己有能力改变这一既定历史吗?一旦失败,中国的未来将会是什么?
自己现在是以中国的救星的姿态出现的,但要是做出了错误地选择,又会不会成为中国的罪人?
蒋百里向大家挥手示意安静下来:“我想元首的意思你们都很清楚了,今后国防军的扩军也将按照这一思路进行下去,我宣布,在未来的日子里,扩军600万,应付随时都有可能到来的世界大战!”
“那么我们在印度和越南的军队呢?”蔡锷提出了疑问:“现在他们正在配合着英法军队镇压当地的反抗,我们是否还一如既往地协助下去?”
李国勇微微笑了下:“当然要协助下去,但怎么打却很有学问,有的战斗不妨快速结束,有的战斗不妨打得慢一点,总之我的要求是,越慢结束那里的战争,对帝国就越有利;我看不如在这些地方实行轮换制,把我们新组建的部队分批投入进去,也让他们多得到一点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