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锦绣江山 第五百章 再见吧,俄罗斯 ((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进入七月份后,俄罗斯街头的空气愈发闷热烦躁,稍稍走上几不就会汗流浃背,但大街上脚步匆匆的人群,连一步都不愿停留,仿佛在这多留一分钟都会增加危险。
    彼得格勒的城外已经能偶然听到零星的炮声,不断地可以看到俄罗斯的士兵从这个城门开向另外一个城门。
    为了阻止中国军队前进的脚步,忠诚的华尔伯托伯爵曾经命令俄国著名将领扬斯洛夫上将带着35万军队喀山进行过一场阻击。当时扬斯洛夫上将在喀山正面战场将部队一字排开,修筑了无数的明暗火力,摆出一副与中国人决战的架势。
    但是张作霖上将指挥的中路军并没有急着与扬斯洛夫上将决战,而是以卡尔文斯基上将率领的俄籍军团向敌阵地发起冲锋,牵制扬斯洛夫上将的注意力,自己则亲率中国军队从伊诺夫斯克绕行,饶过喀山敌军阵地,直扑彼得格勒。
    大惊失色的扬斯洛夫上将见中国人竟然没有理会自己,而是直接向着彼得格勒前进,明白再坚守喀山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他匆匆带着他的部队立刻了辛苦构筑的阵地,尾追中国军队,企图阻止住中国军队前进的步伐。他前脚才立刻,后脚卡尔文斯基上将就占领了喀山。
    匆匆赶路的扬斯洛夫上将当前进到基洛夫一线的时候,却遭到了早就埋伏在这里的中国军队的阻击,整整35万俄军士兵被包围在基洛夫动弹不得,到了这个时候扬斯洛夫上将才知道自己中了中国人的计谋。
    基洛夫的地形对于中国军队来说简直就是最好的练习射击的场所,坦克毫不顾忌的在俄军人群中来回穿插,俄国士兵们来回奔跑,大声呼唤、哭泣。
    随后,卡尔文斯基上将率领的俄籍军团也从喀山附近包围了上来,这对于扬斯洛夫来说是致命性的。两天之中,俄军被打死打伤十余万人,扬斯洛夫上将本人也在一次突然的炮弹袭击中丧失了性命。
    当扬斯洛夫军团全军覆灭的消息传到尼古拉二世耳朵中的时候,尼古拉二世只是略略看了一下战报,就随手扔到了一旁,对他来说,这样的失败他已经看得太多,他的将军战死或者被俘变节的也实在太多了。
    沙皇的态度这样,但华尔伯托伯爵和伯尔沙尼库克上将不敢怠慢,他们失去了主动出击的勇气,而是将所有的军队一层层的铺设在彼得格勒的外围,他们寄希望于靠人海战术来尽量为彼得格勒拖延一点时间。
    中国军队在战场上所取得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基可斯罗拉维其大公和他的同伙,他们紧锣密鼓的按照已经预定的计划进行着危险而诱人的行动。
    阔雷明那传来了利好消息,他的儿子已经答应了参与此次行动,并且对控制住近卫军相当之的有把握。目前的一切,在基可斯罗拉维其大公看来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当基可斯罗拉维其大公带着儿子和随从进入皇宫的时候,果然发现近卫军的人数少了很多,660团的一个连的士兵也仅仅护卫着皇宫外墙一段。基可斯罗拉维其大公微微笑了下,他大步走进了皇太后的房间。
    尼古拉二世的母亲,俄国皇太后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罗曼诺娃,这位来自丹麦的公主,用慈爱的眼睛看着基可斯罗拉维其大公,说道:“你来了,你好几年没有来了。”
    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基可斯罗拉维其大公除了儿子以外,还有谁真正值得他爱的话,那就是这个待他象亲生母亲一样的皇太后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罗曼诺娃。基可斯罗拉维其大公从小就失去了母亲,正是皇太后,自己的姨母象亲生母亲一样照顾着他的饮食起居,并在他成年后亲自为他挑选封地,为他寻找门当户对的明媛淑女当他的妻子。在基可斯罗拉维其大公和尼古拉二世的关系处于决裂边缘的时候,皇太后亲自出面干预了此事,并努力在这对表兄弟之间修补着裂痕。
    基可斯罗拉维其大公上去恭恭敬敬地说道:“您后,全俄罗斯唯一的太后,最光彩夺目的女士,请接受我们一家对您最诚挚的祝福!”
    “坐到我的边上来,我的孩子。”皇太后向大公招了招手,基可斯罗拉维其大公象个孩子一样老老实实地坐到了皇太后的边上,才坐定,就听皇太后问道:“你的孩子怎么没来?”
    基可斯罗拉维其大公赶忙站了起来:“邓姆波斯基正在外面清点为您带来的礼物,如果您要见他的话,我立刻让他进来。”
    “不必了。”皇太后有些落寞地说道:“让他做自己的事情去吧,基可斯罗拉维其,你现在变得越来越恭敬听话了,和我之间的感情好像也生分了很多。难道生在我们这样家庭的人,到最后剩下的只有权利和欲望吗,人和人之间真挚的感情去了哪里?权利和欲望往往会蒙蔽一个人原本理智的双眼,让善良的人变得奸诈,让勤劳的人变得懒惰,让原本亲密无间的兄弟反目成仇,人和人之间为什么非要做到如此呢?基可斯罗拉维其,你和尼古拉原本是多么好的表兄弟,你们从小一起长大,一起学习骑马击剑,一切对美丽的姑娘发生懵懂的爱情,可现在这一切去了哪里?我听说现在我们被中国军队打得很狼狈,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命运已经岌岌可危了,你们为什么不携起手来,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