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锦绣河山 第五百四十三章 英国人与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国勇缓慢的从这些华侨身边走过,听着耳边响起的一阵阵欢呼。他知道这些华侨并不是在为他本人在欢呼,而是在为自己身后那个迅速崛起的,强大的国家欢呼。
    他拒绝了警卫人员在自己和华侨中隔起隔离带的举动,李国勇不相信华侨中有人企图想要伤害到自己。
    当年在李国勇出访英国时曾经登上过“李牧”号的那个老华侨又带着儿子、孙子来了,岁月的流逝并没有让他看起来比以前苍老,他的脸上流露着兴奋和喜悦。当老人看到李国勇的时候,带着家人快步来到了中国元首的面前,一把抓住了李国勇的手:“元首,自从你那次从英国走后,我就知道你一定还会回来的。自从中国参战以后,在英国的华侨受尽了歧视和折磨,但我们一直在忍受,在默默等待,因为我们知道早晚有一天,中国的战舰会出现在这里,会出现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
    李国勇在微笑,他的笑容里闪现着几颗泪珠:“是的,我们回来了,你们受的苦也结束了。任何曾经侮辱过你们的人,都将受到惩罚,这是我的承诺,在你们的身后,有着一个强大的国家,和一支强大的军队!”
    在欢迎的人群中,李国勇惊讶地看到了他的“老朋友”,英国前首相亨利?坎贝尔?班内南爵士。这位英国的前首相看来日子过得不算得意,面色有些灰暗,穿的礼服居然有些皱巴巴的,他看到了李国勇,面上的神色非常尴尬。
    做为英国的前首相,自从下台以后他就感觉到了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处境,而自从中国军队登陆英国,并接连取得胜利之后,他的日子也非常的不好过,门前整天遭到过去受尽英国人欺压的那些华侨的围攻,而中国军队对此却只是冷眼旁观,并没有一点劝解的意思。
    当他知道李国勇即将再次来到英国的时候,班内南爵士觉得自己摆脱这样窘境的时候到了,他迫不及待的加入到了欢迎的人群之中,而完全不顾周围中国华侨的冷脸。
    “班内南爵士,再次见到你非常高兴。“李国勇以胜利者的大度轻轻地拥抱了一下班内南:”爵士,看来您过得不算很好,受到什么委屈了吗?有什么事情我想我可以为您出头。”
    班内南苦笑着说道:“被您看出来了,元首先生,很高兴您还记得我这么个朋友。我不求别的,只要能够让我安稳的过完这一生我就很满足了,或者我还可以为您做些什么事情。”
    李国勇冷笑了下,班内南依然惦念着权位,不过李国勇并在在意这些,象班内南这样的人,在未来中国政府的对英政策下,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忽然,人群中响起了一阵阵的欢呼,李国勇和班内南好奇的向欢呼的地方看去,原来是元首夫人王青颜从舰桥走了下来。三十多岁的王青颜浑身上下散发着成熟妇人的魅力。在李国勇第一次出访英国的时候,王青颜的魅力已经在英国传开。此时中国华侨亲眼看到了中国的第一夫人,这才发觉她比传说中的更加美丽。做为代表着中国妇女形象的王青颜,一时间风头超过了自己的丈夫,帝国的元首。
    从朴茨矛茨到泰晤士河中国远征军团总指挥部,一路上李国勇看到的都是战争后留下的满目苍夷,破败的房屋摇摇欲坠,有几处房子还在燃烧着大火。老人、孩子在掩埋着尸体,处在战争中的英国资源早就枯竭,甚至死者连一口像样的棺材都无法得到。
    看到中国车队从他们面前经过,这些英国人只是偶尔抬头看上一眼,眼睛里充满了麻木。一队队的中国士兵从这么开赴前线,英国人看到中国士兵,匆忙地躲避着,稍微慢一些的,很快就会遭到中国士兵的大声斥责。
    一些中华华侨的孩子,在英国人身边嬉戏打闹着,不时将一些石头泥块扔到英国人身上,英国竭力躲避着,但却不敢流露出任何的不满。
    “以前这种场面只会在中国出现。”李国勇将视线从车窗外收回,对王青颜笑了一下:“那时洋人的军队总是在中国的土地上耀武扬威,中国百姓的反应是害怕而且麻木的,现在角色倒转过来了。这些洋人们终于也亲自尝到了被欺压,甚至说的不好听点,被侵略的滋味是怎么样的了。青颜,我要在这些昔日的西方列强国家内,开满中国人的租界,让中国人享有特权,不用将当地政府交税。而且我还要在租界内开满娱乐场所,在这些娱乐场所内挂一块大大的牌子,‘英国人与狗不得入内’!”
    王青颜“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你的脑袋里永远都有那么多奇怪的想法,‘英国人与狗不得入内’,那些英国佬看见了只怕会气死。”
    “你知道吗,青颜。”李国勇忽然转换了口气,认真地说道:“如果不是命运让我来到了这个时代,如果不是中国拥有那么多杰出的人才,如果不是中国人的勇敢坚韧,我们的国家在未来几十年内将面临怎么样悲惨的境遇。有的时候我自己也怀疑这一切是不是一个梦境。”
    王青颜完全听不懂丈夫的话,但她却用崇拜的目光看着自己的丈夫:“我为你自豪,真的为你自豪,为有你这样的一个丈夫自豪,但这并不因为你是一个元首。你亲手缔造了这个国家,并且让他走向强大,你指挥着军队打败了以前在我们看来无法战胜的国家。以前在无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