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臣(科举) 第87节(2/3)
谢良臣一见她们这样,就知肯定有事,于是便对谢良瑾道:“如今天冷,屋内光线也不好,做这些针线活伤眼睛,小妹不如先回房间去歇息吧。”
他是想先支开谢良瑾,然后好好问问爹娘信中都说了什么,哪知谢良瑾却把手中针线丢进菠萝粒,抿唇道:“二哥看吧,反正信里说什么我也知道了。”
盛瑗与他交换个眼色,谢良臣见小妹一副狂风暴雨任吹打的态度,叹口气:“那好吧,等我看过了信,你再说说你的想法。”
一目十行的把信看完,谢良臣心中所想被证实,这果然是一封催婚的信。
谢良瑾如今已十六岁,别说是定亲了,就是成亲年纪也够了,可她偏偏还没打算现在嫁人。
谢良臣以前也带着她去众位同僚家里串过门,别家来访的也有,而且这两年也有人试探过他的口风,问是否有意结亲。
谢良臣没敢擅作主张,只旁敲侧击小妹是否有心仪之人,哪知每次他问,谢良瑾是都十分平淡的表示自己还不想这么早就出嫁。
以前她年纪小,说这话谢良臣也就随了她去,可是如今她已满十六,便是定亲之后再等三年,她成亲也十九了,这年纪他虽不觉得大,但是在古人眼中可不一样。
谢良臣还是怕小妹任性之下招来非议,以后后悔。
赵荷花就更是如此了,因着谢良瑾是她最小的孩子,所以历来对这个小女儿赵荷花都是纵容宠爱的多,原本想女儿留在京城,倒是自己也能再多个知书识礼的官女婿,哪知这丫头竟梗着脖子不肯点头。
眼见她真快成老姑娘了,赵荷花催婚的信便一封接一封,还道要是她在京里找不到合适的,那就干脆回乡来,她帮女儿找。
回平顶村找?谢良瑾怎么可能答应?
她现在已经过惯了自由自在的日子,尤其是跟着盛瑗开始处理一些外头的生意后,她更烦被人关在后院了。
要是让她成亲也行,只要对方与她二哥一样,既不限制自己出门,又不养什么小妾通房,人不笨,长得俊俏,那她便考虑一下,否则,她宁愿当老姑娘。
谢良臣听小妹说完自己的择偶观,一下愣住了。
不是他自夸,跟他一样的人还真不好找。
当然他指的不是学问和长相,而是既不限制谢良瑾出门,又没有小妾通房的。
在古代封建社会,对男人的道德要求是很低的,而对女人的限制却不少,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她们安分的在家相夫教子,一切围着丈夫和孩子转,更不能经常抛头露面,更别说成为女强人了。
在他们看来,女人不必有什么自我价值的实现,出门买买食物或者逛逛街还行,若是为了干其他的,多半会惹来非议,更别说家中丈夫的态度了。
至于一夫多妻,这在他们看来更是理所当然,便是民间寻常百姓,要是家里在吃饱后尚有余钱,不少人都还想着要纳妾呢,更何况官宦之家?
当然,也不是所有官宦之家都如此,也有极个别家风清正且历来有传统的,会要求族中子弟年过若是到了一定年纪还没有儿子,才能纳妾。
这种人家向来很受京中有女儿家族的欢迎,尤其是如谢良瑾这样备受宠爱的姑娘。
家里不以她们为筹码,要去拉拢谁,就会优先考虑她们的个人幸福,也比较青睐有这种规矩的人家。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是绝对不会纳妾取小,而是要妻子至少生一个儿子出来才行,至于通房,恐怕并未算在妾室范围之内,到底有没有也不一定了。
盛瑗在旁边听着,见谢良瑾说得直白,初时也有点不好意思,不过想想她夫君确实是难得的良人,又深感自己的好运。
于是她便道:“听说李御史家有家规,凡族中男子,若是四十无子方能纳妾,三妹以为李家如何?”
李家确实有这个规矩,不过据谢良臣所知,李御史向来自恃清高,人也十分的傲气,恐怕不见的愿意与自家结亲。
至于李家的两个儿子,他瞧着也不怎么样,在国子监的时候便脾气古怪,与同学们都处不太好,有点刺儿头。
若要谢良臣主动去提这门亲事,先不说对方会不会同意,便是谢良臣自己就不太愿意。
他正为难,谢良瑾却先开口了:“二嫂不必为我担心,李家的两个儿子我都见过,长得太丑了,我不愿意。”
谢良臣还在想该如何跟小妹解释,不料却听到这番话,失笑摇头,现在也不必看什么脾气学问了,这是颜值就直接不过关。
不过他也好奇谢良瑾是什么时候见到两人的,便问:“你去过国子监了?”
谢良瑾说漏了嘴,正懊恼,听谢良臣问,立刻就飞快转起了眼珠子,想着该怎么糊弄过去。
她确实曾女扮男装去过国子监,还拿了谢良臣的名帖,说是谢家族里的子弟,来拜见司业的,但其实她只是想来看看国子监到底长什么样。
见小妹不说话,谢良臣暗暗挑了眉,正待继续逼问,谢良瑾看见簸箩里的针线,立刻跳起来道:“我现在好累,二哥、二嫂,你们早点休息,我先回房了!”说着,谢良瑾跳下暖炕,急急溜了。
一溜烟的功夫人就没影了
他是想先支开谢良瑾,然后好好问问爹娘信中都说了什么,哪知谢良瑾却把手中针线丢进菠萝粒,抿唇道:“二哥看吧,反正信里说什么我也知道了。”
盛瑗与他交换个眼色,谢良臣见小妹一副狂风暴雨任吹打的态度,叹口气:“那好吧,等我看过了信,你再说说你的想法。”
一目十行的把信看完,谢良臣心中所想被证实,这果然是一封催婚的信。
谢良瑾如今已十六岁,别说是定亲了,就是成亲年纪也够了,可她偏偏还没打算现在嫁人。
谢良臣以前也带着她去众位同僚家里串过门,别家来访的也有,而且这两年也有人试探过他的口风,问是否有意结亲。
谢良臣没敢擅作主张,只旁敲侧击小妹是否有心仪之人,哪知每次他问,谢良瑾是都十分平淡的表示自己还不想这么早就出嫁。
以前她年纪小,说这话谢良臣也就随了她去,可是如今她已满十六,便是定亲之后再等三年,她成亲也十九了,这年纪他虽不觉得大,但是在古人眼中可不一样。
谢良臣还是怕小妹任性之下招来非议,以后后悔。
赵荷花就更是如此了,因着谢良瑾是她最小的孩子,所以历来对这个小女儿赵荷花都是纵容宠爱的多,原本想女儿留在京城,倒是自己也能再多个知书识礼的官女婿,哪知这丫头竟梗着脖子不肯点头。
眼见她真快成老姑娘了,赵荷花催婚的信便一封接一封,还道要是她在京里找不到合适的,那就干脆回乡来,她帮女儿找。
回平顶村找?谢良瑾怎么可能答应?
她现在已经过惯了自由自在的日子,尤其是跟着盛瑗开始处理一些外头的生意后,她更烦被人关在后院了。
要是让她成亲也行,只要对方与她二哥一样,既不限制自己出门,又不养什么小妾通房,人不笨,长得俊俏,那她便考虑一下,否则,她宁愿当老姑娘。
谢良臣听小妹说完自己的择偶观,一下愣住了。
不是他自夸,跟他一样的人还真不好找。
当然他指的不是学问和长相,而是既不限制谢良瑾出门,又没有小妾通房的。
在古代封建社会,对男人的道德要求是很低的,而对女人的限制却不少,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她们安分的在家相夫教子,一切围着丈夫和孩子转,更不能经常抛头露面,更别说成为女强人了。
在他们看来,女人不必有什么自我价值的实现,出门买买食物或者逛逛街还行,若是为了干其他的,多半会惹来非议,更别说家中丈夫的态度了。
至于一夫多妻,这在他们看来更是理所当然,便是民间寻常百姓,要是家里在吃饱后尚有余钱,不少人都还想着要纳妾呢,更何况官宦之家?
当然,也不是所有官宦之家都如此,也有极个别家风清正且历来有传统的,会要求族中子弟年过若是到了一定年纪还没有儿子,才能纳妾。
这种人家向来很受京中有女儿家族的欢迎,尤其是如谢良瑾这样备受宠爱的姑娘。
家里不以她们为筹码,要去拉拢谁,就会优先考虑她们的个人幸福,也比较青睐有这种规矩的人家。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是绝对不会纳妾取小,而是要妻子至少生一个儿子出来才行,至于通房,恐怕并未算在妾室范围之内,到底有没有也不一定了。
盛瑗在旁边听着,见谢良瑾说得直白,初时也有点不好意思,不过想想她夫君确实是难得的良人,又深感自己的好运。
于是她便道:“听说李御史家有家规,凡族中男子,若是四十无子方能纳妾,三妹以为李家如何?”
李家确实有这个规矩,不过据谢良臣所知,李御史向来自恃清高,人也十分的傲气,恐怕不见的愿意与自家结亲。
至于李家的两个儿子,他瞧着也不怎么样,在国子监的时候便脾气古怪,与同学们都处不太好,有点刺儿头。
若要谢良臣主动去提这门亲事,先不说对方会不会同意,便是谢良臣自己就不太愿意。
他正为难,谢良瑾却先开口了:“二嫂不必为我担心,李家的两个儿子我都见过,长得太丑了,我不愿意。”
谢良臣还在想该如何跟小妹解释,不料却听到这番话,失笑摇头,现在也不必看什么脾气学问了,这是颜值就直接不过关。
不过他也好奇谢良瑾是什么时候见到两人的,便问:“你去过国子监了?”
谢良瑾说漏了嘴,正懊恼,听谢良臣问,立刻就飞快转起了眼珠子,想着该怎么糊弄过去。
她确实曾女扮男装去过国子监,还拿了谢良臣的名帖,说是谢家族里的子弟,来拜见司业的,但其实她只是想来看看国子监到底长什么样。
见小妹不说话,谢良臣暗暗挑了眉,正待继续逼问,谢良瑾看见簸箩里的针线,立刻跳起来道:“我现在好累,二哥、二嫂,你们早点休息,我先回房了!”说着,谢良瑾跳下暖炕,急急溜了。
一溜烟的功夫人就没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