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臣(科举) 第91节(2/3)
便是这路修得再简陋,恐怕也得数千两银子,而且若要将东西调过来,恐怕运费便不少,这笔钱你从而来?”
谢良臣就知道他要问这个,于是又给出了另外一份计划书,“四哥既在浙江开了矿山采石,钦州自然也可,不过因为我们俩人的关系,恐怕钦州的矿山无法落在四哥名下,不知四哥可介意?”
朝廷是允许民间开矿的,只要矿主能够缴纳一定数量的税银就可以,同时所卖的矿石价格也需按照官府制定的规则来,而不许漫天要价。
甚至像一些铁矿、铜矿也是有民间百姓开采的,至于煤矿、石矿、灰矿等就更是容易,就算朝廷开始禁绝民间采矿,一般也是禁铁矿,而几乎从不禁石矿。
所以谢明章自从开始发展沿海的生意之后,便出钱包了一座矿山,专采石灰石,同时也采黏土。
听说谢良臣要开矿,谢明章也好奇了,他这是准备找谁来打这个头?
杜通判这段时间一直在留意州府的消息,想看这位新任知州大人从五县回来之后要干嘛,哪知却听说了谢良臣要求各县县令帮着村寨子建一种窑炉。
据说这银子还是知州大人自己出的。
因为这笔钱不必从衙门的账房支出,所以不必两人签字,杜通判也不知道谢良臣想干嘛,于是忍了两天没忍住,便去问他。
哪知得到的答复却是,这种窑炉是建用来烘干桂圆用的。
钦州的百姓有晒桂圆的习惯,不过因为流通不便,所以卖出省的果干并不多,大家也就懒得建烘炉而是直接晒一点卖了补贴家用,知州大人如此大费周章,是否太有些过了?
见他欲言又止,谢良臣便直接开口道:“杜大人有话不妨直说。”
杜通判以前因着职务之便,私下让亲属在钦州置办了不少产业,而且不仅钦州,其他州府也有,其中就包括转运来自广东的食盐。
广西并不产盐,盐都是来自广东,主要经东边的门户梧州府中转,各大盐商再将盐分销至各州府,其中钦州的转运权便是杜通判的亲属在掌控。
因为掌握了食盐,所以杜家的触手伸得很开,在钦州的各行各业都有一点影响力。
谢良臣也知道,不过钦州盐价一直没有出现过失控,那么说明此人也非完全唯利是图,所以谢良臣暂时打算与他合作而不是对抗。
杜通判见谢良臣并无着恼的前兆,又打听到他非是那种死心眼的读书人,便试探着道:“这烘炉虽是建造简陋,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是比起干桂圆最后能卖出的价,下官以为还是不太划算。”
他说得委婉,谢良臣也听懂了,再加上他原本也没想瞒着杜通判,只是想由他来主动找自己,便将自己的打算一一说出。
实际上烘炉确实不只是用来烘桂圆的,他还打算物尽其用,将其用来烘荔枝干、芒果干以及竹荪。
是的,广西也是竹荪的产地之一,只不过因为都是零星的长在竹林里,没有形成规模。
一句话来说就是,谢良臣想要钦州的产业更加多样化,除了种植水稻、粟米、芋头等主粮外,更要尽可能的发展经济作物。
其实论种植技术来说,只要不涉及到机械,前世和现在并没什么差别,唯一的差别就是农业没有规范化,以及形成产业。
要让地方打造出成功的产业,一般来说靠个人是很难的,主要还得当地的政府牵头组织,同时帮他们联系好外销的门路。
谢良臣就打算做这个串线的人,所以现在他一边让底下的百姓们开始准备备货物,一边将路彻底打通,毕竟东西总要卖出去。
说到修路计划,杜通判心念一动。
他早听说广东那边有人在盖一种十分坚固的房子,说是用什么水和了泥做的,他也曾找人买了那泥粉试过,发现确实极方便而且结块后甚至比有些石头还坚硬,早就动了心。
可惜据说手握这泥粉配方的人,与当地的知府交情不错,而且本身也有亲族在京城做官,听说还是翰林院的,所以他也就没有动对方。
如今听谢良臣提起,他才发觉两人似乎都姓谢,而且这位新任的知州大人也是从京城而来......
杜通判在心里盘算半天,一下就了悟过来,只等着看对方出什么价,然后他再还什么价。
哪知谢良臣提出的方案实在太诱人,让他根本无法淡定,更无法拒绝,只勉强忍着激动道:“大人的意思是,要下官去找当地适合开采的矿山的商户?”
谢良臣点头,“至于这泥粉如何造,本官会让人去矿场现场指导,杜大人以为如何?”
他已经与谢明章商量过了,广西这边的分销可以全权交给杜通判,反正这天下就没什么独做的买卖,大家集思广益,说不定更能推进产品的迭代升级。
现场指导?这不就是愿意交出方子的意思?
杜通判对这个条件很心动,不过也没忘记询问条件:“那大人对这矿主可有何要求?”
有何要求?他之所来找杜通判,不就是因为衙门没钱吗?
所以谢良臣的要求就是,矿主提供的原料官府会先赊账购买,钱款分三年结清,同时三年内,对外地来钦州的人员,“钞关”的费用会优
谢良臣就知道他要问这个,于是又给出了另外一份计划书,“四哥既在浙江开了矿山采石,钦州自然也可,不过因为我们俩人的关系,恐怕钦州的矿山无法落在四哥名下,不知四哥可介意?”
朝廷是允许民间开矿的,只要矿主能够缴纳一定数量的税银就可以,同时所卖的矿石价格也需按照官府制定的规则来,而不许漫天要价。
甚至像一些铁矿、铜矿也是有民间百姓开采的,至于煤矿、石矿、灰矿等就更是容易,就算朝廷开始禁绝民间采矿,一般也是禁铁矿,而几乎从不禁石矿。
所以谢明章自从开始发展沿海的生意之后,便出钱包了一座矿山,专采石灰石,同时也采黏土。
听说谢良臣要开矿,谢明章也好奇了,他这是准备找谁来打这个头?
杜通判这段时间一直在留意州府的消息,想看这位新任知州大人从五县回来之后要干嘛,哪知却听说了谢良臣要求各县县令帮着村寨子建一种窑炉。
据说这银子还是知州大人自己出的。
因为这笔钱不必从衙门的账房支出,所以不必两人签字,杜通判也不知道谢良臣想干嘛,于是忍了两天没忍住,便去问他。
哪知得到的答复却是,这种窑炉是建用来烘干桂圆用的。
钦州的百姓有晒桂圆的习惯,不过因为流通不便,所以卖出省的果干并不多,大家也就懒得建烘炉而是直接晒一点卖了补贴家用,知州大人如此大费周章,是否太有些过了?
见他欲言又止,谢良臣便直接开口道:“杜大人有话不妨直说。”
杜通判以前因着职务之便,私下让亲属在钦州置办了不少产业,而且不仅钦州,其他州府也有,其中就包括转运来自广东的食盐。
广西并不产盐,盐都是来自广东,主要经东边的门户梧州府中转,各大盐商再将盐分销至各州府,其中钦州的转运权便是杜通判的亲属在掌控。
因为掌握了食盐,所以杜家的触手伸得很开,在钦州的各行各业都有一点影响力。
谢良臣也知道,不过钦州盐价一直没有出现过失控,那么说明此人也非完全唯利是图,所以谢良臣暂时打算与他合作而不是对抗。
杜通判见谢良臣并无着恼的前兆,又打听到他非是那种死心眼的读书人,便试探着道:“这烘炉虽是建造简陋,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是比起干桂圆最后能卖出的价,下官以为还是不太划算。”
他说得委婉,谢良臣也听懂了,再加上他原本也没想瞒着杜通判,只是想由他来主动找自己,便将自己的打算一一说出。
实际上烘炉确实不只是用来烘桂圆的,他还打算物尽其用,将其用来烘荔枝干、芒果干以及竹荪。
是的,广西也是竹荪的产地之一,只不过因为都是零星的长在竹林里,没有形成规模。
一句话来说就是,谢良臣想要钦州的产业更加多样化,除了种植水稻、粟米、芋头等主粮外,更要尽可能的发展经济作物。
其实论种植技术来说,只要不涉及到机械,前世和现在并没什么差别,唯一的差别就是农业没有规范化,以及形成产业。
要让地方打造出成功的产业,一般来说靠个人是很难的,主要还得当地的政府牵头组织,同时帮他们联系好外销的门路。
谢良臣就打算做这个串线的人,所以现在他一边让底下的百姓们开始准备备货物,一边将路彻底打通,毕竟东西总要卖出去。
说到修路计划,杜通判心念一动。
他早听说广东那边有人在盖一种十分坚固的房子,说是用什么水和了泥做的,他也曾找人买了那泥粉试过,发现确实极方便而且结块后甚至比有些石头还坚硬,早就动了心。
可惜据说手握这泥粉配方的人,与当地的知府交情不错,而且本身也有亲族在京城做官,听说还是翰林院的,所以他也就没有动对方。
如今听谢良臣提起,他才发觉两人似乎都姓谢,而且这位新任的知州大人也是从京城而来......
杜通判在心里盘算半天,一下就了悟过来,只等着看对方出什么价,然后他再还什么价。
哪知谢良臣提出的方案实在太诱人,让他根本无法淡定,更无法拒绝,只勉强忍着激动道:“大人的意思是,要下官去找当地适合开采的矿山的商户?”
谢良臣点头,“至于这泥粉如何造,本官会让人去矿场现场指导,杜大人以为如何?”
他已经与谢明章商量过了,广西这边的分销可以全权交给杜通判,反正这天下就没什么独做的买卖,大家集思广益,说不定更能推进产品的迭代升级。
现场指导?这不就是愿意交出方子的意思?
杜通判对这个条件很心动,不过也没忘记询问条件:“那大人对这矿主可有何要求?”
有何要求?他之所来找杜通判,不就是因为衙门没钱吗?
所以谢良臣的要求就是,矿主提供的原料官府会先赊账购买,钱款分三年结清,同时三年内,对外地来钦州的人员,“钞关”的费用会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