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臣(科举) 第112节(2/3)
扯平。
赵侍郎挨了打,却不知道是谁打了他。他曾怀疑过谢良臣,可一想却又觉得对方不至于当天就行此小儿之事,加上他又不敢去京兆府报官,免得丢脸,于是郁闷之下,只好在脸伤好全之前称病不朝。
六部改制的事最终还是推行了下去,与此同时,因为急需补充官员,所以新学开始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处处都有学堂兴起,竟渐渐开始把科举都压了下去,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如今的上邶城中,最热闹的事,还是朝廷又重新恢复了丞相一职,而谢良臣就是大融的第一任丞相。
第82章 故地
于居丧期间被封丞相, 此事议论者甚多,同时众人也算真正明白了,什么叫权倾朝野。
无数的人想要来拜访他, 或是希望借着讨好谢良臣以求得一官半职,或是想展示才华入他门下为清客,总之希望能见他一面的人可说络绎不绝。
对于前者,谢良臣皆以守丧不宜会客给拒绝了,而至于那些想要来自荐来给他当谋士的人,谢良臣虽是无暇接见考察, 却派了亲信去接待,若是真有才学的,便留下招为门客。
朝中诸事逐渐走上正轨, 此时距离盛瑗回乡也已是三月有余,谢良臣处理完了手头的事务, 便打算派人接她们母女返京。
哪知他娘却派人传回消息,说盛瑗怀的是双生子,肚子实在太大,不宜舟车劳顿, 要她暂时留在平顶村。
乍听到这个消息谢良臣就是一愣, 他原本以为盛瑗肚子虽比寻常孕妇大些, 应该也只是腹中胎儿长得好罢了,哪里知道竟是怀的双胞胎!
想到她如今已怀孕八个月, 又是怀的两个孩子,也不知道生产起来会不会更加艰难, 当初她生女儿时那凄惨的喊叫声还让他心惊肉跳。
实在没办法, 谢良臣只好又从京城派了几个稳婆过去, 另外擅妇科的大夫也送了一个。
京中事务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小皇帝自从自己派了人进宫教他识礼之后,现在倒是听话多了,上朝时也不似以前那般多有开口。
谢良臣知他不过是在隐忍,但也没瞧在眼中,因为他会让对方忍完一辈子。
朝中既无大事,他便打算往各处巡视,首先要去的就是琼州。
因为谢良瑾与郭整定亲时两人都不小了,所以即便郭整还在前线打仗,但是两人却还是很快成了亲。
如今琼州的事务已不是谢良瑾在管,而且原本只造商船的作坊,如今也再次扩大,在造商船之余也在造大舰船,也就是军舰。
一路领着人出京,谢良臣发现大融的变化着实不少,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道路。
以前大融的官道几乎全是土路,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了,除了一些小地方的路还坑坑洼洼之外,主要城池的主干道上已经多是钦州那样的粗制版水泥路,由此官道上的车马也多了不少,尤其是贩货的商人。
天下初定,因为新的土改之法,几乎家家都有地可种,谢良臣在带人路过一个村庄的时候,见远处炊烟袅袅,随即抬手令队伍停下,自己则只带了两人,骑马往村子里去。
刚到村口,他便见路边一栋民宅的墙上挂着一幅板报,以黑漆打底,上头用了粉笔画着些画,另配图了一些宣传语。
上头的内容很简单,图画是画的一些垂髻童子,童子手上皆拿着书,而文字的内容则是劝学命其上进的,再加上里头传出的郎朗读书声,显然这是一所村学。
谢良臣扫了一眼板报的内容后,随即就进了村。
站在家门口危急的村民见有陌生人到此,立刻警惕的盯着他,谢良臣便先朝对方拱了拱手,笑道:“老丈,我等途经此地,有些口渴,不知能不能向您讨碗水喝?”
听说只是讨水喝的过路人,老丈缓了脸色,热情招呼他们进去,又端了两碗水出来。
“家中没有茶叶,只有清水,还请二位勿怪。”老丈将碗递来,笑得有点腼腆。
“老丈客气了,有水就很好,我们又怎会挑剔。”说着谢良臣接过碗,同时顺手也递给旁边的谢安。
喝了口水,谢良臣开始与老丈闲聊起来,先是问他如今生活怎么样,然后再问他是愿意让家中子孙读新学还是仍旧考科举。
老丈原本见谢良臣衣着不凡,还有点紧张,聊了半天家常之后发现他说话跟自家子侄差不多,之前的腼腆也全收了,彻底打开话匣子。
“唉,我们这样的人哪挑什么新学旧学?只要孩子前程好,又能少花钱,那就去哪个呗。”老丈一怕大腿,咧开缺了颗门牙的嘴。
新学因为扩招,且学制短,又分了各种专业,再加上以后还有可能包分配,所以是很多底层百姓的首选。
刚才村口的那个村学就非以前只教四书五经的那种私塾,而是在教会孩子们认字之后,便主要教数、理方面的知识,毕竟要参加新学的入学考试,这都是必不可少的。
谢安在旁边听到了,也与有荣焉的看了自家大人一眼,咧开嘴跟着笑。
他以前就是孤儿,甚至比孤儿更不堪,娘是青楼的妓子,生下他后就将他丢到了街上,被乞丐抚养长大。
可是谢良臣却给了他二次重生的机会
赵侍郎挨了打,却不知道是谁打了他。他曾怀疑过谢良臣,可一想却又觉得对方不至于当天就行此小儿之事,加上他又不敢去京兆府报官,免得丢脸,于是郁闷之下,只好在脸伤好全之前称病不朝。
六部改制的事最终还是推行了下去,与此同时,因为急需补充官员,所以新学开始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处处都有学堂兴起,竟渐渐开始把科举都压了下去,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如今的上邶城中,最热闹的事,还是朝廷又重新恢复了丞相一职,而谢良臣就是大融的第一任丞相。
第82章 故地
于居丧期间被封丞相, 此事议论者甚多,同时众人也算真正明白了,什么叫权倾朝野。
无数的人想要来拜访他, 或是希望借着讨好谢良臣以求得一官半职,或是想展示才华入他门下为清客,总之希望能见他一面的人可说络绎不绝。
对于前者,谢良臣皆以守丧不宜会客给拒绝了,而至于那些想要来自荐来给他当谋士的人,谢良臣虽是无暇接见考察, 却派了亲信去接待,若是真有才学的,便留下招为门客。
朝中诸事逐渐走上正轨, 此时距离盛瑗回乡也已是三月有余,谢良臣处理完了手头的事务, 便打算派人接她们母女返京。
哪知他娘却派人传回消息,说盛瑗怀的是双生子,肚子实在太大,不宜舟车劳顿, 要她暂时留在平顶村。
乍听到这个消息谢良臣就是一愣, 他原本以为盛瑗肚子虽比寻常孕妇大些, 应该也只是腹中胎儿长得好罢了,哪里知道竟是怀的双胞胎!
想到她如今已怀孕八个月, 又是怀的两个孩子,也不知道生产起来会不会更加艰难, 当初她生女儿时那凄惨的喊叫声还让他心惊肉跳。
实在没办法, 谢良臣只好又从京城派了几个稳婆过去, 另外擅妇科的大夫也送了一个。
京中事务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小皇帝自从自己派了人进宫教他识礼之后,现在倒是听话多了,上朝时也不似以前那般多有开口。
谢良臣知他不过是在隐忍,但也没瞧在眼中,因为他会让对方忍完一辈子。
朝中既无大事,他便打算往各处巡视,首先要去的就是琼州。
因为谢良瑾与郭整定亲时两人都不小了,所以即便郭整还在前线打仗,但是两人却还是很快成了亲。
如今琼州的事务已不是谢良瑾在管,而且原本只造商船的作坊,如今也再次扩大,在造商船之余也在造大舰船,也就是军舰。
一路领着人出京,谢良臣发现大融的变化着实不少,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道路。
以前大融的官道几乎全是土路,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了,除了一些小地方的路还坑坑洼洼之外,主要城池的主干道上已经多是钦州那样的粗制版水泥路,由此官道上的车马也多了不少,尤其是贩货的商人。
天下初定,因为新的土改之法,几乎家家都有地可种,谢良臣在带人路过一个村庄的时候,见远处炊烟袅袅,随即抬手令队伍停下,自己则只带了两人,骑马往村子里去。
刚到村口,他便见路边一栋民宅的墙上挂着一幅板报,以黑漆打底,上头用了粉笔画着些画,另配图了一些宣传语。
上头的内容很简单,图画是画的一些垂髻童子,童子手上皆拿着书,而文字的内容则是劝学命其上进的,再加上里头传出的郎朗读书声,显然这是一所村学。
谢良臣扫了一眼板报的内容后,随即就进了村。
站在家门口危急的村民见有陌生人到此,立刻警惕的盯着他,谢良臣便先朝对方拱了拱手,笑道:“老丈,我等途经此地,有些口渴,不知能不能向您讨碗水喝?”
听说只是讨水喝的过路人,老丈缓了脸色,热情招呼他们进去,又端了两碗水出来。
“家中没有茶叶,只有清水,还请二位勿怪。”老丈将碗递来,笑得有点腼腆。
“老丈客气了,有水就很好,我们又怎会挑剔。”说着谢良臣接过碗,同时顺手也递给旁边的谢安。
喝了口水,谢良臣开始与老丈闲聊起来,先是问他如今生活怎么样,然后再问他是愿意让家中子孙读新学还是仍旧考科举。
老丈原本见谢良臣衣着不凡,还有点紧张,聊了半天家常之后发现他说话跟自家子侄差不多,之前的腼腆也全收了,彻底打开话匣子。
“唉,我们这样的人哪挑什么新学旧学?只要孩子前程好,又能少花钱,那就去哪个呗。”老丈一怕大腿,咧开缺了颗门牙的嘴。
新学因为扩招,且学制短,又分了各种专业,再加上以后还有可能包分配,所以是很多底层百姓的首选。
刚才村口的那个村学就非以前只教四书五经的那种私塾,而是在教会孩子们认字之后,便主要教数、理方面的知识,毕竟要参加新学的入学考试,这都是必不可少的。
谢安在旁边听到了,也与有荣焉的看了自家大人一眼,咧开嘴跟着笑。
他以前就是孤儿,甚至比孤儿更不堪,娘是青楼的妓子,生下他后就将他丢到了街上,被乞丐抚养长大。
可是谢良臣却给了他二次重生的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