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臣(科举) 第124节(2/3)
发配充军。
此事一经处理,朝中个个都是人精,也就明白了谢良臣的意思,由此朝上倒是无人敢提让融安帝亲政的事。
与此同时,国子监女学在经过数月之后,终于也有了数十位学生,并数位女先生,此时正要进行第一场期末考试。
这些先生都是谢良材的妻子黄氏请来的,他本为司业,又因为此时乃是自家兄长所托,所以格外用心。
但是因着国子监中教授大多持迂腐之见,虽是不敢违抗朝廷命令,却有不少人听到消息后即辞官离去,而留下的人也都表示自己不愿去教女学生。
谢良材虽为上官,但也无法强迫别人去上课,只好张贴告示求贤,可惜应征者寥寥。
后来他的妻子黄氏听说了,便想着为夫分忧。她因为自家父亲本就是翰林院大儒,以往未出嫁之时,往来的闺蜜也大多文才出众,有通诗文的,有通乐礼的,更有擅长书法的。
于是在她的帮助下,国子监还真找到了几位女先生。
不过既是要女子亦能入朝为官,显然只教诗文也不行,因为如今除了科举之外,由新学入官场的人亦不少,因此国子监的女学还要上数理等逻辑课程,谢良臣便用自己以前的关系,找了几个律学和算学的学生去当夫子,如此女学所学内容便与新学也差不多了。
谢良臣早就听女儿说这几日要期末考试,因此也与前世的许多老父亲一样,担心得很,每次国子监放学之时,他必要亲自去接女儿。
与他同来的还有另外几位大人,这些送女儿来读书的,几乎都是家中只有此独生女的人家,而且看着比他还要紧张。
比如谢良臣就此见到一位同僚,每日来时都带着一个温水壶,还总想进去亲看女儿如何在教室上课的,跟前世接幼儿园放学的家长没两样。
“爹爹!”里头钟声响起,谢存墨出得大门即见到了自家爹爹,高兴之下就要扑过来,可是一想到周围都是同学,便又忍住了,远远朝他行了个礼,“女儿见过爹爹。”
十岁的姑娘在古代确实不算小了,但谢良臣在对着女儿的时候,还是慈父心肠,觉得十岁的孩子根本不用这样早熟,毕竟当年他十岁的时候可是皮得理直气壮。
因此见谢存墨如此,谢良臣实在有种失落感,但是女儿的面子还是要顾的,于是也矜持的朝她点点头,开口道:“考完了吧?来,爹爹接你回家。”
“等等,我先跟婉玉和晴儿她们道别!”说着谢存墨便又走到另外两个小姑娘身边,三人不知嘀嘀咕咕说了什么,后才分开,各自上了自家马车。
车上,谢存墨一直在说课堂上的种种见闻,要不然就聊同学间的趣事,间或夸一夸自己的老师,还说国子监其他七学的学生常有来她们这边串门的。
谢良臣听说此事,一下就警惕起来,害怕女儿以后早恋,可是一想到将来她若想找个情投意合的人,总归是青梅竹马的好。
他可不能像前世的家长一样,在女儿到婚龄之前都不许对方接触异性,结果想要她成婚的时候又巴不得天上立刻掉一个下来。
如他与盛瑗,不就是青梅竹马吗?
想明白了这点,谢良臣便忍住了没开口,但是却给女儿普及了许多男女性格的异常之处,想让女儿提高警惕,以后识人清楚。
哪知谢存墨对此全无兴趣,听着听着眼皮就开始打架,然后在辚辚的车辙声中睡了过去。
谢良臣见状也失笑,暗嘲自己实在是想多了,随后即令车夫放慢速度,捡了平整的路走。
自奴籍被废之后,国中的生产力彻底得到了解放,而新学的学生们也开始逐渐毕业。
他们其中一些人在经过官员选拔考试之后入朝为官,一些人则自主创业开启了各样的工厂作坊,也算得上的学以致用了。
而随着国中百姓接触到的新知识越来越多,国中风气也开始为之渐渐转变。
就在这种情况下,四年后,融安帝终于到了行冠礼的年纪,朝中也开始有人正式提出让天子亲政。
提出此建议的正是融安帝的岳丈,东殿大学士并法部(原刑部)尚书江牧。
“《礼记》有云:“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也,今陛下已行冠礼,且皇子已育,合该亲理政事,承先帝之遗诏曰‘恢先祖之弘烈,昭万世之永昌’ ,还请丞相勿负先帝之愿。”江牧站在堂中,语气昭昭。
谢良臣环视朝中,最后看向江牧,冷哼一声道:“江尚书既为朝中大臣,身居要职,怎可胡言乱语,扰乱朝纲?”
“我扰乱朝纲?”江牧哂笑一声,“不知丞相何出此言,我又如何扰乱朝纲了。”
“陛下政事不通,国政不明,可江大人却要陛下此刻理政,一来惹陛下烦忧,二来朝政混乱则百姓不安,还说不是扰乱朝纲?”
“呵,丞相好利的一张嘴。”江牧嘲讽的勾起嘴角,“丞相未曾放权与陛下,如今却来说陛下不通朝政,如此颠倒黑白,岂非强词夺理!”
“哦?既是如此,如今有外寇犯我海域疆界,来势汹汹,陛下若是真想理政,臣便请陛下御驾亲征,如此定能鼓舞军中士气,不知陛下敢否。”
第91章 失踪
此事一经处理,朝中个个都是人精,也就明白了谢良臣的意思,由此朝上倒是无人敢提让融安帝亲政的事。
与此同时,国子监女学在经过数月之后,终于也有了数十位学生,并数位女先生,此时正要进行第一场期末考试。
这些先生都是谢良材的妻子黄氏请来的,他本为司业,又因为此时乃是自家兄长所托,所以格外用心。
但是因着国子监中教授大多持迂腐之见,虽是不敢违抗朝廷命令,却有不少人听到消息后即辞官离去,而留下的人也都表示自己不愿去教女学生。
谢良材虽为上官,但也无法强迫别人去上课,只好张贴告示求贤,可惜应征者寥寥。
后来他的妻子黄氏听说了,便想着为夫分忧。她因为自家父亲本就是翰林院大儒,以往未出嫁之时,往来的闺蜜也大多文才出众,有通诗文的,有通乐礼的,更有擅长书法的。
于是在她的帮助下,国子监还真找到了几位女先生。
不过既是要女子亦能入朝为官,显然只教诗文也不行,因为如今除了科举之外,由新学入官场的人亦不少,因此国子监的女学还要上数理等逻辑课程,谢良臣便用自己以前的关系,找了几个律学和算学的学生去当夫子,如此女学所学内容便与新学也差不多了。
谢良臣早就听女儿说这几日要期末考试,因此也与前世的许多老父亲一样,担心得很,每次国子监放学之时,他必要亲自去接女儿。
与他同来的还有另外几位大人,这些送女儿来读书的,几乎都是家中只有此独生女的人家,而且看着比他还要紧张。
比如谢良臣就此见到一位同僚,每日来时都带着一个温水壶,还总想进去亲看女儿如何在教室上课的,跟前世接幼儿园放学的家长没两样。
“爹爹!”里头钟声响起,谢存墨出得大门即见到了自家爹爹,高兴之下就要扑过来,可是一想到周围都是同学,便又忍住了,远远朝他行了个礼,“女儿见过爹爹。”
十岁的姑娘在古代确实不算小了,但谢良臣在对着女儿的时候,还是慈父心肠,觉得十岁的孩子根本不用这样早熟,毕竟当年他十岁的时候可是皮得理直气壮。
因此见谢存墨如此,谢良臣实在有种失落感,但是女儿的面子还是要顾的,于是也矜持的朝她点点头,开口道:“考完了吧?来,爹爹接你回家。”
“等等,我先跟婉玉和晴儿她们道别!”说着谢存墨便又走到另外两个小姑娘身边,三人不知嘀嘀咕咕说了什么,后才分开,各自上了自家马车。
车上,谢存墨一直在说课堂上的种种见闻,要不然就聊同学间的趣事,间或夸一夸自己的老师,还说国子监其他七学的学生常有来她们这边串门的。
谢良臣听说此事,一下就警惕起来,害怕女儿以后早恋,可是一想到将来她若想找个情投意合的人,总归是青梅竹马的好。
他可不能像前世的家长一样,在女儿到婚龄之前都不许对方接触异性,结果想要她成婚的时候又巴不得天上立刻掉一个下来。
如他与盛瑗,不就是青梅竹马吗?
想明白了这点,谢良臣便忍住了没开口,但是却给女儿普及了许多男女性格的异常之处,想让女儿提高警惕,以后识人清楚。
哪知谢存墨对此全无兴趣,听着听着眼皮就开始打架,然后在辚辚的车辙声中睡了过去。
谢良臣见状也失笑,暗嘲自己实在是想多了,随后即令车夫放慢速度,捡了平整的路走。
自奴籍被废之后,国中的生产力彻底得到了解放,而新学的学生们也开始逐渐毕业。
他们其中一些人在经过官员选拔考试之后入朝为官,一些人则自主创业开启了各样的工厂作坊,也算得上的学以致用了。
而随着国中百姓接触到的新知识越来越多,国中风气也开始为之渐渐转变。
就在这种情况下,四年后,融安帝终于到了行冠礼的年纪,朝中也开始有人正式提出让天子亲政。
提出此建议的正是融安帝的岳丈,东殿大学士并法部(原刑部)尚书江牧。
“《礼记》有云:“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也,今陛下已行冠礼,且皇子已育,合该亲理政事,承先帝之遗诏曰‘恢先祖之弘烈,昭万世之永昌’ ,还请丞相勿负先帝之愿。”江牧站在堂中,语气昭昭。
谢良臣环视朝中,最后看向江牧,冷哼一声道:“江尚书既为朝中大臣,身居要职,怎可胡言乱语,扰乱朝纲?”
“我扰乱朝纲?”江牧哂笑一声,“不知丞相何出此言,我又如何扰乱朝纲了。”
“陛下政事不通,国政不明,可江大人却要陛下此刻理政,一来惹陛下烦忧,二来朝政混乱则百姓不安,还说不是扰乱朝纲?”
“呵,丞相好利的一张嘴。”江牧嘲讽的勾起嘴角,“丞相未曾放权与陛下,如今却来说陛下不通朝政,如此颠倒黑白,岂非强词夺理!”
“哦?既是如此,如今有外寇犯我海域疆界,来势汹汹,陛下若是真想理政,臣便请陛下御驾亲征,如此定能鼓舞军中士气,不知陛下敢否。”
第91章 失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