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节(2/4)
。
然而他的确很吃这一套。
崔季明这样专注的只望着他一个人的时候,随着她长大,越来越少。她的白日生活里是伙伴与练兵,是玩乐与烦恼,梦里是铁马与黄沙,是父母与妹妹。言玉一时竟因她认真而含情的目光所蛊惑,微微低了低头,崔季明唇角的笑意变得讽刺且了然,她微微后撤了几分,搭在他后颈的手指收紧。
言玉猛地回过神来,他沉沉叹了一口气:“你学坏了。”
崔季明笑:“就我这种不停污染身边人的,还能跟谁学坏去。你要承认,我骨子里就不是个好玩意儿。”
言玉:“你后头这句想说的是我吧。你要知道,如今皇姓与世家在权势上的矛盾、北地新产生的伦理道德与南方的传统体制之间的矛盾、兵权之间的矛盾,一切都造就了行归于周的存在。你不用觉得怕我不肯对你说真话,因为你姓崔,你的妹妹、你的阿耶都绑在崔姓上,你不可能与行归于周做对的。”
崔季明微微松开了手,她被说中了心思。她本想了解如今的局势,明白想要迫害阿公的究竟是些什么人,却不料她从一开始,便被划定了阵营。从蒋经说“天下分二,你必须要找个位置”,到阿公一次次要她归家别再来往,仿佛她一直在想要替贺拔家出头、替凉州大营出头,是可笑且幼稚的。
但就算如此,崔式也没有说什么。他从来没有将想法强加于她身上。来凉州一事他知道、杀蒋经一事他也知道,但崔式始终不想对她提起“行归于周”。
崔季明面露茫然:“到底他们是个什么样的行事,所有的世家都在南方么,长房也有参与么?”
言玉道:“行归于周最早成立,与杨、李、卢三家逃至南方不无关系。三姓狱灾你或有耳闻吧,弘农杨氏、陇西李氏是自大邺立国初始就被高祖针对过的族姓,杨氏甚至差点在高祖北上时,被满门灭族。范阳卢氏不过是后来与李氏有通婚,又多次助李氏,才被牵连。”
崔季明表情变的微妙了起来。
杨、李。
隋、唐。
纵然后世有史家说李、杨均是鲜卑血统的旁门左道,强挂上了这两族的名号。但他们的崛起,必定也没少借这两姓的势力。
高祖原先也曾恐慌过这个啊。更何况杨李皆为北朝氏族,而殷姓则是在南地篡权后打上来的。高祖上位后,命太子迎娶宇文氏,又使改汉姓的鲜卑人归鲜卑姓,重用北地汉姓世家,也是生怕北地族姓的不满吧。他当年上位,有多少的小心翼翼,崔季明隔百年再看来仍然吃力。
言玉:“本来是三姓想要报复,但有前朝的事情在前头,虽显宗登基后承认或许高祖做的过分,但却仍然不怎么在朝堂上启用三姓官员,杨李卢想报复也没个落脚点。至后来,为了笼络其他或强盛、或衰败的世家,他们编出了一套谎话,一个冠冕堂皇的未来。却不料有一大批人,觉得这谎话是可以当真的,是可以实现的。”
言玉:“各个世家经历几百年的沉浮,各有野心,谁都不安生。五胡乱华三百年,这牌洗的乱七八糟。如今在长安,就连三百多年前拥司马睿东渡的裴姓只剩下一枝独秀的裴敬羽;《晋书》上‘世载轻德,见称于世’的庾氏如今成了乡村野夫;自汉以来受旧族歧视的谢姓,淝水之战扬眉吐的那口气儿还没完就被刘宋屠了个差不离。谁都不想成为历史上下一个他们,杨李卢的下场已经表明了殷姓的态度,各个世族早已心怀不安。”
崔季明好似在听着古早的传说般,竟不知如何回答。
言玉看她茫然的样子,叹了一口气:“你若是早在之前玩乐的时候多读读书,也不至于听点什么就两眼摸黑。谢氏之后,实际上所谓的门阀时代便结束了……皇帝恢复了独尊权威,世族有着政治优势,皇姓赞礼充使、擢才取士离不开世族。这种表面上的光鲜持续了不过百来年,世族已经渐渐意识到,他们连这点面子很快也都要受不住了。南北不统一的时候,或许世族们还很难坐在一起说话,如今天下统一,他们的敌人变成了一个。”
言玉道:“你问我所有的世家都在南方么?我可以告诉你,南方更像是个幌子。”
崔季明瞪大了眼:“你是说如今在长安洛阳的世族,牵连最广?”
言玉笑:“也并非牵连最广,但位置必定比你想的要重。崔王郑前朝往南迁走的侨姓高门早就脱离宗族乡里,吴姓高门也由于江南风俗的影响,宗族关系疏远。宗族关系越弱,意味着他们力量越不足够团结。而北地世族关系紧密,朝堂上多有重职,甚至许多家族是前朝豪强,曾手握兵权。但北地离长安太近,官职过高而十分敏感,且如今南风盛行,朝廷上的观念与制度、国子监的学风与思想,也渐渐往南朝靠拢。北方汉姓世族便都称自己老家在南地,拉拢部分碎小的南方世族当个挡箭牌。”
崔季明沉默。的确,她家里一直称到南方是归家,清河的宗族没见回去过几趟,将建康置办的没几个人的宅子称作老家,实在是有些荒唐。
北地如今是大邺政治的中心,也唯有在南方,这些世族才能伸展开手脚。
崔季明仿佛这时候,才发现她所知世界的另一面,朝她缓缓打开了大门。
然而他的确很吃这一套。
崔季明这样专注的只望着他一个人的时候,随着她长大,越来越少。她的白日生活里是伙伴与练兵,是玩乐与烦恼,梦里是铁马与黄沙,是父母与妹妹。言玉一时竟因她认真而含情的目光所蛊惑,微微低了低头,崔季明唇角的笑意变得讽刺且了然,她微微后撤了几分,搭在他后颈的手指收紧。
言玉猛地回过神来,他沉沉叹了一口气:“你学坏了。”
崔季明笑:“就我这种不停污染身边人的,还能跟谁学坏去。你要承认,我骨子里就不是个好玩意儿。”
言玉:“你后头这句想说的是我吧。你要知道,如今皇姓与世家在权势上的矛盾、北地新产生的伦理道德与南方的传统体制之间的矛盾、兵权之间的矛盾,一切都造就了行归于周的存在。你不用觉得怕我不肯对你说真话,因为你姓崔,你的妹妹、你的阿耶都绑在崔姓上,你不可能与行归于周做对的。”
崔季明微微松开了手,她被说中了心思。她本想了解如今的局势,明白想要迫害阿公的究竟是些什么人,却不料她从一开始,便被划定了阵营。从蒋经说“天下分二,你必须要找个位置”,到阿公一次次要她归家别再来往,仿佛她一直在想要替贺拔家出头、替凉州大营出头,是可笑且幼稚的。
但就算如此,崔式也没有说什么。他从来没有将想法强加于她身上。来凉州一事他知道、杀蒋经一事他也知道,但崔式始终不想对她提起“行归于周”。
崔季明面露茫然:“到底他们是个什么样的行事,所有的世家都在南方么,长房也有参与么?”
言玉道:“行归于周最早成立,与杨、李、卢三家逃至南方不无关系。三姓狱灾你或有耳闻吧,弘农杨氏、陇西李氏是自大邺立国初始就被高祖针对过的族姓,杨氏甚至差点在高祖北上时,被满门灭族。范阳卢氏不过是后来与李氏有通婚,又多次助李氏,才被牵连。”
崔季明表情变的微妙了起来。
杨、李。
隋、唐。
纵然后世有史家说李、杨均是鲜卑血统的旁门左道,强挂上了这两族的名号。但他们的崛起,必定也没少借这两姓的势力。
高祖原先也曾恐慌过这个啊。更何况杨李皆为北朝氏族,而殷姓则是在南地篡权后打上来的。高祖上位后,命太子迎娶宇文氏,又使改汉姓的鲜卑人归鲜卑姓,重用北地汉姓世家,也是生怕北地族姓的不满吧。他当年上位,有多少的小心翼翼,崔季明隔百年再看来仍然吃力。
言玉:“本来是三姓想要报复,但有前朝的事情在前头,虽显宗登基后承认或许高祖做的过分,但却仍然不怎么在朝堂上启用三姓官员,杨李卢想报复也没个落脚点。至后来,为了笼络其他或强盛、或衰败的世家,他们编出了一套谎话,一个冠冕堂皇的未来。却不料有一大批人,觉得这谎话是可以当真的,是可以实现的。”
言玉:“各个世家经历几百年的沉浮,各有野心,谁都不安生。五胡乱华三百年,这牌洗的乱七八糟。如今在长安,就连三百多年前拥司马睿东渡的裴姓只剩下一枝独秀的裴敬羽;《晋书》上‘世载轻德,见称于世’的庾氏如今成了乡村野夫;自汉以来受旧族歧视的谢姓,淝水之战扬眉吐的那口气儿还没完就被刘宋屠了个差不离。谁都不想成为历史上下一个他们,杨李卢的下场已经表明了殷姓的态度,各个世族早已心怀不安。”
崔季明好似在听着古早的传说般,竟不知如何回答。
言玉看她茫然的样子,叹了一口气:“你若是早在之前玩乐的时候多读读书,也不至于听点什么就两眼摸黑。谢氏之后,实际上所谓的门阀时代便结束了……皇帝恢复了独尊权威,世族有着政治优势,皇姓赞礼充使、擢才取士离不开世族。这种表面上的光鲜持续了不过百来年,世族已经渐渐意识到,他们连这点面子很快也都要受不住了。南北不统一的时候,或许世族们还很难坐在一起说话,如今天下统一,他们的敌人变成了一个。”
言玉道:“你问我所有的世家都在南方么?我可以告诉你,南方更像是个幌子。”
崔季明瞪大了眼:“你是说如今在长安洛阳的世族,牵连最广?”
言玉笑:“也并非牵连最广,但位置必定比你想的要重。崔王郑前朝往南迁走的侨姓高门早就脱离宗族乡里,吴姓高门也由于江南风俗的影响,宗族关系疏远。宗族关系越弱,意味着他们力量越不足够团结。而北地世族关系紧密,朝堂上多有重职,甚至许多家族是前朝豪强,曾手握兵权。但北地离长安太近,官职过高而十分敏感,且如今南风盛行,朝廷上的观念与制度、国子监的学风与思想,也渐渐往南朝靠拢。北方汉姓世族便都称自己老家在南地,拉拢部分碎小的南方世族当个挡箭牌。”
崔季明沉默。的确,她家里一直称到南方是归家,清河的宗族没见回去过几趟,将建康置办的没几个人的宅子称作老家,实在是有些荒唐。
北地如今是大邺政治的中心,也唯有在南方,这些世族才能伸展开手脚。
崔季明仿佛这时候,才发现她所知世界的另一面,朝她缓缓打开了大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