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战争中的发展(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部分台湾煤,除了外购意外,我们公在池州也大规模投资了煤矿,目前已经开始产煤并供应钢铁厂!”
    此时,江南矿务公司的副总经理兼任江南钢铁厂总经理的廖本安正在向郭龙云、毕宣溪这些官员们介绍着江南钢铁厂的情况。
    这一说就是将近小半个小时,而且廖本安也不是什么官僚,这张嘴说来就是一大堆的数据,那些在旁边听他讲解的诸多官员里头,有几个常年和工商业打交道的还能听出一些来,比如说郭龙云和毕宣溪就是林哲幕府中办实业的好手,所以能听懂,但是很多传统出身的官员就是听得一头雾水了。
    当然了,这场场合下可没人敢说自己不懂,因为上头的郭龙云和毕宣溪两个人明显听的很入神,这个时候要是说自己不懂,给上官落下一个不通工商的印象,这仕途还要不要继续走下去了。大多数是心理默念着,回去就找几个懂新式工商事务的人才来,自己得好好的学一学这些新生事务。
    不管什么年代,当官容易,但是要想把官当好不断升官可就不容易了。
    对于一些醉心仕途,想要爬的更高的官员来说,时刻领悟上官的意图,紧跟上官的步伐是必须的。
    现在郭龙云这个安徽巡抚就是一个精通工商事务的典型企业高管类的行政官僚,这些下属官员们要想得到他的赏识,自然也是得在工商事务上有所擅长才行。
    后头一群传统官员听的迷糊之际,郭龙云这边却已经是廖本安交谈了起来:“这用煤都靠外购的话不是长远之计,我们大中华地大物博,这区区煤炭自然是应有尽有的,可惜开采的不多,你们现在办的池州煤矿就很不错!”
    廖本安点头应声道:“抚尊大人说的极是,外购洋煤是多有不便,但是现在国产煤不多,而我们公司办的池州煤矿产量极小,质量也不如洋煤!”
    此时,太平府知府毕宣溪开口道:“困难肯定是有的,不过上月本府去京师述职之,陛下曾言:重工之发展,需立足于自给自足!”
    这年头重工业就代表着国防和国家实力,如果有条件的话实现自给自足才是根本,尤其是煤炭和钢铁这两样,如果这都受制于人的话对于国家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别的不说,要是战争爆发时人家不卖给你煤炭和铁矿了,你还要不要造枪造炮了?
    但是对于当代的中国钢铁工业而言,其原料铁矿多的是,马鞍山里有无数铁矿,足以满足帝国近代工业的前期发展需求,但是煤炭就是麻烦的多。
    目前中国市场上煤炭基本都是洋货居多,国产煤炭是相当少的,这是因为目前中国并没有大规模的煤炭开采,仅有台湾那边的一些小煤矿开挖出来的煤炭。
    以目前上海以及周边地区的煤炭市场而言,大约每年都需要几十万吨的煤炭,主要供应往来商船,尤其是外国商船,其次是供应各大应用蒸汽机的工厂,再次则是冬天里的居民取暖。
    在这个煤炭市场里,其中进口的洋煤占据了绝对部分,其中澳大利亚出产的煤炭占据了百分之四十左右的份额,而英国本土出产的煤则是占据了大约百分之二十多的份额,再有就是一小部分的美国煤、日`本煤、台湾煤以及国产的一些小煤矿的劣质煤。
    目前而言,中国地区里并没有近代机器化的大规模煤矿,台湾煤矿以及国产的诸多小煤矿其实都是原始的手工作坊,产量是相当低。
    江南矿务公司虽然想要投资开一个大规模煤矿,但是这煤矿又不是有钱就能开办得起来的,首先你得有一个产地啊。
    这两年江南矿务公司把中华帝国控制的江苏、浙江、皖南等地都转了一圈,愣是没找到容易大规模开采的煤矿,最后只能在皖南的池州投建了一个小规模煤矿,但是池州出产的煤炭质量相当的差,用来冶炼钢铁都嫌差,更别说用来充当舰用动力煤了。
    因此从这些方面来看,目前国产煤基本还是一片空白。
    林哲自己倒是知道大名鼎鼎的开平和滦州煤矿,也知道江西有个萍乡煤矿,更加知道山西和东北地区都有着大量的煤炭资源,但问题是这些地方都不在中华帝国手里啊!
    现在中华帝国的控制区呢,虽然有一些小煤矿同时也在徐州那边发现有个大煤矿,但这些煤矿都有着诸多缺点。
    首先说那些小煤矿,这些小煤矿产量极其有限,没有大规模投入重资开采的价值,同时交通运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一些深处内陆不靠近江河的煤矿要开采其难度和成本都是相当大的。
    同样是小煤矿,肯定是会有限开采交通便利的煤矿。
    再说徐州煤矿,目前已经探明储量不少,不过交通同样是个大问题,从矿区到煤炭的主要市场,也就是长江下游地区,其中虽然有运河可以利用,但是从矿区到运河也还有一大段距离呢。
    在没有铁路的时代里,要想把煤炭外运就得靠牛马等牲口车辆来拖拉,而这样的运输效率肯定是高不到那里去,同时运输成本也会变得极大。
    所以徐州那边尽管已经发现了煤矿,但是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矿务的企业:江南矿务公司对于是否投资徐州煤矿,还是有着不小的担忧的。
    再者现在帝国很多人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