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而十二章 独特的上海(1/2)
外滩大道上的有着各国甚至不同历史时期风格的建筑如同一副副画卷一样,显得多次多彩,每每视线所及之处,总能看到和以往不一样的建筑。
郭龙云略微抬头,就能够看见远方那座最高的外滩饭店,外滩饭店的两侧,都是雄伟的各栋大楼。
短短数千米内,可以看见上海市政衙门 ,海关大楼,皇家银行总部,信德洋行,议和洋行,上海纺织公司总部等各种机构的办公大楼。
只是看一眼,你就知道自己身处的是一座发达的现代城市!
而和眼前这副繁华模样的上海比起来,国内的其他地方都是还停留在野蛮时代呢,不管是苏州还是南京还是北平又或者其他什么城市,这些城市现在说的好听一些就是保留了大量传统风格建筑,充满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气息,但说白了就是落后而已。
上海在这个时代,乃是中国乃至整个远东最为繁华的商业城市!
不过上海的表面繁华并不是真正吸引无数人前来投资办厂的主要原因,这些东西实际上只是商人们来投资后发展起来的结果,并不是一开始就吸引他们前来投资的理由。
真正吸引全国范围内甚至诸多洋人前来投资的真正理由,是因为上海拥有独特的政治优势!
商贸区时代,这个商贸区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立王国,当时林哲在商贸区内推行的是全新的政治体系,并打破了传统的官府模式,采用大量雇员来治理商贸区。
当时的商贸区里真正的官员只有一个,那就是林哲这个督办大臣,其他的都是属于林哲的私人幕僚或者说雇员。
同时他采取的乃是企业式的行政模式,和传统的官府行政模式是极为不同。
当时的商贸区里的雇员说白了就是林哲请的服务员,用来服务那些商人们的,所以对待商人们都是尽心尽力,有什么问题立马就主动帮你解决了。
后来林哲造反称帝,商贸区和上海县合并后,但是新成立的上海市依旧保持着较为特殊的行政模式,首先依旧保留了商贸区时代的‘市政管理委员会’并选派五人为委员,拥有监督市政的权力,必要时候可以直接向林哲递交弹劾市政官员的折子,同时紧急情况下,这五位市政委员一致同意的情况下,能够临时性的否决推迟上海市政衙门的一些行政命令,并把该行政命令直接递交内阁,由内阁做出最后的决断施行与否。
而这个‘市政管理委员会’,也算得上是上海以往作为经济殖民地的一个特殊遗留产物了,本来林哲打算把他撤销掉的,但是很多上海里有头有脸的商人士绅们都是出言,试图挽留这种来之民间的监督机构,来避某些情况下上海市政府的官员们脑子发热做出不恰当的举动。
不过以往里的委员会里的洋人名额却是没有了,五位市政管理委员会委员清一色的华人,而且都是上海地面里的商业大佬们,由上海的生丝商会、布业商会、钱业商会、粮油商会各推选一人,中央指派一人。不过不管是商会推选还是中央指派的,这五个人都必须是常年居住,并落籍在上海的人,同时还得年纳税达到千圆以上。
比较有意思的是,现任的五位委员里头,嫡属于皇室产业的企业负责人就有两个,一个是上海纺织公司经理,这是被生丝商会推选而来的,另外一位则是皇家银行的副行长兼任上海分公司经理,这是钱业商会推选而来的。
如果不是宫务厅财务处那边为了避嫌,估计还能再占一个名额。
这边比较独特的政治氛围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上海在一些具体行政措施上面,和是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是走在前面的。
比如1858年的时候,上海那边就是出台了第一份地方性质的报业规范,正式批从官方审核上准许民间办报,不过报纸刊登的内容都必须经过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审核,绝对不允许刊登诋毁帝国,鼓动骚乱,诋毁皇帝以及皇室的任何言论。
但是好说好歹总算是正式明文规定可以办报了,不用和以往那样天天担心着官府什么时候就来查封了,要知道现在就连帝国中央都是没有和报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能不能办报全凭地方官员自行决定,有些地方的官员开明一些,比如上海,这样就允许办报。
如果地方官员是个顽固保守派,比如一河之隔的通州,现任通州知州是个在正经不过的儒家老顽固了,他虽然学着一河之隔的上海搞工业,大搞机织布产业,但是他却是对所谓的言论控制的极为严格,在他治下你要是敢办报,分分钟那些穿着黑色制服的警察就得上门抓人。
除了比较独特的政治环境外,上海当时商贸区和上海县合并以后,原有的商贸区雇员们依旧保持着自己只是雇员而不是官员的心态!
因此你去其他地方可以遇上一个小小的科长就跟你摆官架子,但是在上海这边,哪怕是上海市长萧昌中面对那些商人的时候,都得笑呵呵。
怎么说呢,政治待遇不一样!
你去其他地方投资,那些官员把你当肥羊,见了官员还得赔笑。
但是在上海市这边,那些官员把你当老爷,见了你得赔笑。
虽然上海市的官员们这样做显得没有官威之类的,但是效
郭龙云略微抬头,就能够看见远方那座最高的外滩饭店,外滩饭店的两侧,都是雄伟的各栋大楼。
短短数千米内,可以看见上海市政衙门 ,海关大楼,皇家银行总部,信德洋行,议和洋行,上海纺织公司总部等各种机构的办公大楼。
只是看一眼,你就知道自己身处的是一座发达的现代城市!
而和眼前这副繁华模样的上海比起来,国内的其他地方都是还停留在野蛮时代呢,不管是苏州还是南京还是北平又或者其他什么城市,这些城市现在说的好听一些就是保留了大量传统风格建筑,充满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气息,但说白了就是落后而已。
上海在这个时代,乃是中国乃至整个远东最为繁华的商业城市!
不过上海的表面繁华并不是真正吸引无数人前来投资办厂的主要原因,这些东西实际上只是商人们来投资后发展起来的结果,并不是一开始就吸引他们前来投资的理由。
真正吸引全国范围内甚至诸多洋人前来投资的真正理由,是因为上海拥有独特的政治优势!
商贸区时代,这个商贸区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立王国,当时林哲在商贸区内推行的是全新的政治体系,并打破了传统的官府模式,采用大量雇员来治理商贸区。
当时的商贸区里真正的官员只有一个,那就是林哲这个督办大臣,其他的都是属于林哲的私人幕僚或者说雇员。
同时他采取的乃是企业式的行政模式,和传统的官府行政模式是极为不同。
当时的商贸区里的雇员说白了就是林哲请的服务员,用来服务那些商人们的,所以对待商人们都是尽心尽力,有什么问题立马就主动帮你解决了。
后来林哲造反称帝,商贸区和上海县合并后,但是新成立的上海市依旧保持着较为特殊的行政模式,首先依旧保留了商贸区时代的‘市政管理委员会’并选派五人为委员,拥有监督市政的权力,必要时候可以直接向林哲递交弹劾市政官员的折子,同时紧急情况下,这五位市政委员一致同意的情况下,能够临时性的否决推迟上海市政衙门的一些行政命令,并把该行政命令直接递交内阁,由内阁做出最后的决断施行与否。
而这个‘市政管理委员会’,也算得上是上海以往作为经济殖民地的一个特殊遗留产物了,本来林哲打算把他撤销掉的,但是很多上海里有头有脸的商人士绅们都是出言,试图挽留这种来之民间的监督机构,来避某些情况下上海市政府的官员们脑子发热做出不恰当的举动。
不过以往里的委员会里的洋人名额却是没有了,五位市政管理委员会委员清一色的华人,而且都是上海地面里的商业大佬们,由上海的生丝商会、布业商会、钱业商会、粮油商会各推选一人,中央指派一人。不过不管是商会推选还是中央指派的,这五个人都必须是常年居住,并落籍在上海的人,同时还得年纳税达到千圆以上。
比较有意思的是,现任的五位委员里头,嫡属于皇室产业的企业负责人就有两个,一个是上海纺织公司经理,这是被生丝商会推选而来的,另外一位则是皇家银行的副行长兼任上海分公司经理,这是钱业商会推选而来的。
如果不是宫务厅财务处那边为了避嫌,估计还能再占一个名额。
这边比较独特的政治氛围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上海在一些具体行政措施上面,和是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是走在前面的。
比如1858年的时候,上海那边就是出台了第一份地方性质的报业规范,正式批从官方审核上准许民间办报,不过报纸刊登的内容都必须经过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审核,绝对不允许刊登诋毁帝国,鼓动骚乱,诋毁皇帝以及皇室的任何言论。
但是好说好歹总算是正式明文规定可以办报了,不用和以往那样天天担心着官府什么时候就来查封了,要知道现在就连帝国中央都是没有和报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能不能办报全凭地方官员自行决定,有些地方的官员开明一些,比如上海,这样就允许办报。
如果地方官员是个顽固保守派,比如一河之隔的通州,现任通州知州是个在正经不过的儒家老顽固了,他虽然学着一河之隔的上海搞工业,大搞机织布产业,但是他却是对所谓的言论控制的极为严格,在他治下你要是敢办报,分分钟那些穿着黑色制服的警察就得上门抓人。
除了比较独特的政治环境外,上海当时商贸区和上海县合并以后,原有的商贸区雇员们依旧保持着自己只是雇员而不是官员的心态!
因此你去其他地方可以遇上一个小小的科长就跟你摆官架子,但是在上海这边,哪怕是上海市长萧昌中面对那些商人的时候,都得笑呵呵。
怎么说呢,政治待遇不一样!
你去其他地方投资,那些官员把你当肥羊,见了官员还得赔笑。
但是在上海市这边,那些官员把你当老爷,见了你得赔笑。
虽然上海市的官员们这样做显得没有官威之类的,但是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