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双方的纠结(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是理论和见识却是远超他们。
    毕竟帝国的陆军军官学校,在整个亚洲范围里是唯一的一所正规军校,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属于一流军校了,这教授出来的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是相当强的。
    就当钱国堂率领部队在王宫附近激战的时候,公使馆那边护商团和英国人的使馆卫队也是对持的非常严重,双方都已经是挖好战壕,架好大炮,这一个搞不好就会直接打起来。
    公使馆内,贾浩峰也是正在向郝木柏汇报相关情况,据他回报,现在李昊通的军队虽然打的困难一些,但是短时间内就算拿不下王宫,但是依旧占据着一定的兵力优势,而且现在李昊通也已经是被迫接受了顾问团的建议,开始直接让中国顾问指挥部队,以改变目前的困局。
    尽管有些不甘心,但是李昊通也是知道,自己手底下的那些军官在指挥能力上是远不如这些顾问的,如其让自己人碍手碍脚,还不如直接让出指挥权,只要获得胜利,他并不介意丢脸。
    “这么说来,李昊通那边还能控制住局势了?”郝木柏如此道。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这样,禁卫军那边虽然战斗力强一些,但是毕竟兵力要少,而且他们的弹药储备也不多,早先时候弹药库可是被李昊通的人马掌控了,而且陆军第一师那边撤出城的时候,也没有遗留下弹药了!”
    贾浩峰如此回道。
    “既然这样,我们就再看一看,嗯,要注意英国人那边,绝对不能让他们的卫队脱离你们的视线!”郝木柏的这句话是对护商团的团长宁嘉健说的。
    “可惜,现在还不能联系上国内,消息不同的话,恐怕国内和英国人那边都要出变数啊!”
    郝木柏的担心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随着曼德勒方面迟迟没有消息传回来,现在帝国方面已经是开始做战争准备了,军方那边更是给云南方向的部队,让他们做好战争动员,同时也是派人联络了佤邦和掸邦的两个当地土司军队,必要时候这两支仆从军就是开路先锋,直接杀进宁王国。
    仰光那边,帝国的外交人员也是及时保持着和英国人的联络,并密切监控驻扎在仰光的英军动向,一旦仰光的英军开始北上,那么这个消息立马就能够传回南京,然后帝国的军方估计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曼德勒、仰光这些地方气氛紧张起来,南京这边也是各国公使们也是感受到了战争的气氛。
    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爵士更是在两天内,连续和帝国外务部大臣宋关前进行会谈,甚至一度请求觐见帝国皇帝林哲,不过却是没能获得批准。
    帝国虽然不是满清,抗拒和外国的交流,皇帝不愿意召见那些外国公使,但是帝国同样不是那么小国,帝国皇帝不是你相见就能够见的。
    威妥玛前几年开始是英国驻华参赞,1866年的时候前任英国驻华公使阿礼国爵士因为四国条约的签订而备受英国国内的指责,最后在1866年底就是被迫主动辞去驻华公使职务,随后这一职务由威妥玛接任,随后获封巴斯勋位。
    此人上任后,一方面是吸取了阿礼国强硬对华策略的教训,转移保持克制,争取和平为主,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却是多次写信回国,提醒英国国内帝国的各方面的实力正在快速膨胀,以后必然会成为英国在亚洲的巨大威胁,希望英国国内能够重视中国的威胁,并做出相关的反应,比如说加强东印度舰队的实力,在下缅甸保持一支庞大规模的陆军部队等。
    现在突然出现的宁国乱局,乃是他上任以后遇上的最大挑战。
    林成庭刚死,他就是拍了电报回伦敦,称林成庭的死极有可能引发宁国局势的动荡,甚至可能引发宁国的内战,而后极有可能引起中英两国之间的战争,希望伦敦方面做好相关的准备。
    但同时他也表示,他会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
    相对而言,威妥玛爵士要比阿礼国更加理性,也更加清楚认识到了帝国进行工业革命以后的实力增长,但是正是因为这种理性认知,所以他对帝国是充满了戒备,甚至多次要求伦敦方面增强东印度舰队的实力。
    相对来说,这样的人,要比阿礼国爵士对帝国更具威胁性。
    这从这两天的会谈就可以看得出来,威妥玛爵士一方面不断的重申中英和平的必要性,中英国际贸易的给两国所带来的利益,希望中方和己方一起保持必要的克制,以避免战争的发生。
    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却是直接给出了战争威胁,称如果中国方面派兵进入宁国,那么无疑是违背了中英两国当年的‘中英缅甸事务谅解备忘录’,英国方面将会认为中国已经撕毁了该条约。
    到时候英国方面必然会针锋相对,同样会派兵北上宁国,并宣称英国在仰光驻扎有至少三万人的兵力,而且随时还可以从印度增援至少五万人以上的兵力。
    而且东印度舰队也已经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可出击中国沿海海域。
    简单来说就是,一旦帝国出兵宁国,那么英国将会毫不犹豫的对帝国宣战!
    这种妥协又带着强硬的态度,也算得上是英国对帝国的矛盾态度的一种表现,想要和平但是又不愿意妥协,但是发动战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