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惜,大多数p民不知道。
    张之洞冷笑,只要如此几年,华国的人口只有外流,没有进入后,华国就会爆发另一个破绽。
    民族问题。
    华国的汉人,实在太少了。
    当华国的印度人,德国人,日本人的数量,远远的超过了汉人,走在街上全是印度语德语日语,随便说句话,随便做件事,就有可能违反了印度人德国人日本人的风俗,必须三思而后行的时候,华国的汉人就会加速的离去。
    印度人德国人日本人成为主流后,又怎么可能不进入朝廷体制,时间越久,这些异族的力量就越大,作为少数民族的胡灵珊的统治,就会彻底崩溃。
    张之洞不费一枪一弹,完胜胡灵珊。
    正文 90.酒后乱性
    海宁。
    木家祠堂内, 静静的坐着几百人, 男女老少都有,连海宁木家的偏支,也尽数叫了回来。
    到了决定全族人未来生死的时候, 再怎么以为族长的权利至高无上, 也没人敢承担这个责任。
    “皇上的秉性, 这几年来, 已经可以看得很清楚了,只怕是不会放过我们木家的。”族长平静的说着。
    底下一些人微微有了骚动,特别是年轻男女,很是怀疑的样子。
    “皇上虽然是在咱大清朝出生的, 血脉就算不是大清皇族, 也和老佛爷有着千丝万缕的机会, 不然老佛爷不至于如此照顾。”
    很多人点头,在这些在满清当点小官, 有点权利,有点家产, 却偏偏又远离中枢的人们看来, 慈禧对胡灵珊可以算是宠爱至极了。
    “但皇上毫不犹豫的推翻了大清, 处处以大明子孙自居,如此,我们木家,只怕就要面临祸事了。”
    胡灵珊的行为,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看得清楚,对满清是毫无感觉的,甚至不时的带着深深的厌恶,满清还在,胡灵珊就敢在杭州下令学生剪去辫子,就是大逆不道的明证。
    放在康熙年间,胡灵珊就是一个前明余孽。
    “你们这些小的,或者会问,为什么我们木家在华国,在皇上的面前,会倒大霉呢?”族长看看那些不以为然的年轻男女,缓缓的说道。
    很多男女不由自主的点头。
    当年胡灵珊刚刚得了杭州,稍稍有点气象,木家就考虑过要投靠胡灵珊,木家从来都是懂得政治投机的,靠这个才在满清300年过的舒舒服服的,早早安排个旁支子弟,投机胡灵珊,谋个从龙之功,也是很划算的,但正好遇到忽然胡灵珊干掉上海英国大使馆,眼看就要倒大霉,急忙就止住了,之后胡灵珊一连串的开战,一直在钢丝绳上跳舞,自然就没敢再下注投靠,一晃眼,就拖到了现在。
    眼看胡灵珊得天下的大势已经非常的明显,木家不赶紧下注,竟然还以为要大难临头,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我们木家,起家的过程可不怎么光彩。”
    族长的这句话,引起了很多人的惊讶,有人忍不住道:“我们木家,不是因为救了混入满清的天地会的大力将军,这才托福发家致富的吗?”
    一群中老年人苦笑。
    真是孩子啊,连这种鬼话都信。
    幸好召开了全族大会,不然真不知道有这么多木家人,连自家的老底子都没搞明白。
    族长叹息:“要是这样就好了。”
    事实恰恰相反,木家是主动出卖别人,掀起文字狱的始作俑者,正因为这种毫无遮掩的出卖汉人投靠满清的行为,获得了满清的欣赏,成为了招揽汉人的旗帜,这才让海宁木家进入了满清的体制内,每一代都有人在满清当官。
    “就是说,我们家其实是汉奸?”某个年青人颤抖的道,“那大力将军的故事呢?”
    “是后人为了面子,伪造的。”族长慢慢的道。
    这下不用解释了,谁都知道了木家要倒大霉的原因了。
    胡灵珊平生最恨叛徒,出卖大明的汉奸,基本是被鄙视到死。那些满清康熙年间的汉族功臣,个个都被胡灵珊大骂过。
    有个关于此的谣传很说明问题。
    “胡灵珊还是杭州知府的时候,胡远志带某个英俊青年回家做客,英俊青年自我介绍,在下姓范,祖上乃大清开国大臣范文程……
    胡灵珊大惊,范文程?就是那个生在大明,长在大明,读圣贤书,却在21岁时主动投靠蛮夷努(尔)哈赤,一心一意帮助蛮夷杀汉人的汉奸渣渣?你丫一个汉奸的后代,不找个地方改名换姓隐姓埋名拿块抹布挡住脸,竟然还嘚瑟了?
    英俊青年捂脸而出。”
    这个谣传的真假非常的不可考据,但看老胡家,以及华国朝廷没有丝毫的阻止的意思,已经可以说明,胡灵珊对明末清初,投靠满清的汉人的深深鄙视与成见。
    木家的发家史,知道的人太多太多了。
    当年文字狱的时候,就有木家的门人沈起,大摇大摆的在所撰《先生年谱》中,详细的叙述了事情的前后经过,后来又有陈去病所著《五石脂》,同样详细的记载了海宁木家与文字狱的详细关系,天下知道的不知道有多少,想赖也赖不掉的。
    胡灵珊现在是没有记起木家来,一旦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