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63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雱抵达刻印坊门外时,就已经能听见院墙内脚步声匆匆,不断有语声响起,人们在相互交谈,其中又夹杂着叮叮当当器物敲击的声音……整座刻印坊听起来是一派生气勃勃。
    王雱自己就没少和刻印的作坊打过交道,但他一没见过这么大规模的作坊,二没见过这样繁忙的刻印坊——这不仅令人想象:这家刻印坊的生意得又多好?坊里怕不是有上百名雕版工人,同时在刻印五六本书?
    王雱当即打定主意,来到作坊门首,求见东主。
    “我们东家今天刚好在这,小官人稍候便是。”
    王雱左右看看,正待翻看作坊跟前摆着的几本书册,忽听脚步声响起。王雱抬起头,只觉得眼前一亮。
    面前的小郎君相貌再出色不过了,而且不带半点庸俗浮丽。就连王雱这样眼高过顶的,见到明远,也只觉得心头格外清爽。
    “您是……王大衙内?哎呀,是我失礼了。”
    明远望着王雱,眨了眨眼睛,忽然福至心灵一般地猜出了王雱的身份。
    王雱被明远用带有崇拜的眼神看着,只觉得浑身轻飘飘地几乎浮起。
    果然,还是他王大衙内名满京华,连远道而来的陕西士子都钦佩不已。
    只听明远拱手行礼:“久仰衙内的大名……”
    王雱打个哈哈刚要谦虚,就听明远补充道:“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
    第59章 百万贯
    王雱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 一时竟不知说什么才好。
    这是王雱小时候的一段公案。当时有客人为王家送来了一头鹿和一头獐,这两只动物当时被关在一个笼子里。
    那是王雱年仅几岁,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年纪。而他也确实不认得鹿和獐。当客人问起“哪个是鹿, 哪个是獐”时, 王雱便凭着急智回答:“鹿旁边的是獐,獐旁边是鹿。”
    ——没毛病。
    这桩轶事便被人广为传颂。
    以至于只要世人谈到王雱这个“神童”, 就会谈起这一段公案。
    此刻对面这个眉目清朗的年轻人笑嘻嘻地一说,王雱只觉得面红耳赤——作为宰相之子,王雱最不希望将来自己留在这世上的,就只是一个“神童”的名号和几桩轶事而已。相比之下, 他更想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真正的儒者、一名改革家,将学术与政治功绩留在身后,由后人崇敬。
    却没想到,明远一上来就给了王雱这样一个下马威。
    而王雱也不得不自认:这第一个回合,明远赢了。
    见面第一句话就能让他王大衙内心潮起伏,不能自已的,除了明远, 似乎还没有过谁。
    王雱一时郁闷, 忍不住重重咳嗽了两声, 伸手抚胸。
    明远见状, 便自然而然地走到王雱身边, 轻轻地帮他抚着后背。他没有恶意, 但也着实没想到王大衙内竟然这么“脆弱”——正史上好像记载着王雱寿数不长,明远在心中暗暗回忆着, 在想要不要暗中提醒一下本人或者家人。
    过了好一阵, 王雱挺起身, 示意自己无事。
    但明远依旧扶着他,径直进入刻印坊用来招待主顾的小花厅里,让王雱坐下,手一招,已经有管事去准备茶汤。
    少时,一股茶香飘来,王雱这才意识到,明远是命人奉上了滋补的汤茶药。
    他小心翼翼地品了一口,温热的茶汤顺着口腔入腹,一股暖意萦绕在胸腹之间,原先那种郁闷的感觉便似乎消失不见了。
    刚见面的那一刹那,王雱内心的波动,和曾经有过的些许不快,也已经因为明远的殷勤招待,和不经意间透出的那点关怀,而烟消云散。
    只不过,王雱自己也不肯承认的是,他自己来见明远之前的那点儿“傲气”,也因为明远一句话而被打消得无影无踪了。
    “王大衙内今日到作坊来,敢问有何贵干?”
    明远待王雱坐定饮茶,柔声相询。
    王雱早已想好了说辞,他说是想要找一家刻印机构刊印《三经新义》,听说城南新开了一间刻印坊,路过了便进来看看,没想到这刻印坊竟然是这样一个规模。
    明远暗笑:王雱托人到处打听他的事,身为汴京“百事通”的史尚怎么可能不知道?
    因此明远是早有准备,甚至今日在此专门候着,王雱却还以为只是偶然相遇。
    “那再好不过了。大衙内今日既然来此,那便随我去看看刻印作坊吧。”
    “去看作坊?”
    王雱异常纳闷:作坊有什么好看的?
    他以前又不是没进过刻印坊,心想那不过是一群工人或雕版或印刷而已,又有什么好看的?
    明远笑眯眯地啜了一口手中的香茶,慢悠悠地道:“毕竟是《三经新义》这样重要的典籍,刻印坊的好坏岂有不要紧之理?大衙内不亲眼看看,又如何能放心?”
    王雱再次脸上微红。
    但那是他自己随意编造的借口,现在也就只能顺着明远说的“圆”下去。
    于是王雱起身,跟随明远步入三间并排院落的东面第一进。
    这里被刻印坊布置成了陈列展示室,不少书籍作为“样品”被放置于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