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03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任何身体接触,只管在台上表演。既保全了女伶,也保证了长庆楼的风气。
    董三娘去预留的小舞台跟前转了一圈,回来时盈盈拜倒在明远面前,哽咽着说不出话。
    “那么,董三娘子,你愿意成为长庆楼的第一位‘签约艺人’吗?”
    “当然……”
    董三娘未必懂得“签约艺人”是什么意思,但她此刻已经全心全意愿意信任明远,愿意长庆楼是站在她们这些女伶一边的。
    至此,长庆楼已经完全准备就绪,就等中秋那日的“正式营业”了。
    这日,长庆楼打烊之后,明远设宴,招待这几日“入驻”长庆楼的脚店厨师,和长庆楼自己的所有员工。
    亲眼目睹了“试营业”这几日的生意火爆之后,人人都对新东家信任到了极点。这一席吃得人人兴致高昂,情绪振奋到了极点。
    觥筹交错之间,明远留意到万娘子最后一个从厨房出来,独自默默坐在角落,随意挟些盘中的冷菜残羹,合着一小碗馎饦,慢慢咽下。这过程中,她始终没有将蒙面的纱巾摘下来。也无人能看得见她的真实模样。
    这令明远记起一件事——
    白天里史尚曾经当着明远的面询问万娘子,她最擅长的菜式是什么。
    万娘子当时保持了沉默,没有回答。
    史尚讨了个没趣,便不再问了。
    但是隔了很久,明远却听见她于无人处小声回答:
    “黄雀酢——”
    第95章 百万贯
    八月十五这晚, 汴京百姓惯例要前往酒楼,占一个心仪的好位置,只等月上树梢头时, 与亲朋好友们一起赏月玩月。
    若说赏月,七十二正店中, 又有哪家能比新安了玻璃窗的长庆楼更适合?
    因此长庆楼“正式开业”的当天, 便给全汴京城表演了一个全场爆满。不止是閤子,连靠窗的座位都被人花重金预留了。
    明远的朋友们则稍许有些特权——明远一早就告诉史尚,给他预留位置最佳的一间閤子。
    但是苏轼到了之后发现大厅里竟有女伶唱曲!
    于是苏轼闹着要坐在大厅里听曲子, 明远拗不过他,便将閤子换给大厅里的一桌客人。一行人都在大厅正中靠东面的一张大桌旁坐下。
    朋友们照例先欣赏一回玻璃窗。
    苏轼探头探脑望向窗外, 真的在一枚“象格”中找到了初升的明月, 顿时欢喜赞叹, 又想起弟弟苏辙,连声感慨:“若是子由也在京中就好了!”
    李格非用手扶着黄铜边框的厚重眼镜, 将镶嵌在身边象眼窗格里的透明玻璃看了又看,最终还是没忍住, 上手摸了摸, 惊奇地感叹:“这些……也都和我的‘眼镜’材质一样吗?”
    苏轼消息灵通一些:“文叔此言差矣。文叔眼上的双镜, 乃是真正天然水晶打磨而成,十分贵重。而这窗玻璃乃是人工打造之物, 价格要便宜得多了。否则,不管远之多么豪阔,怕也是难给整座长庆楼都安上玻璃窗。”
    旁边蔡京则温文地回应:“话虽如此,远之能为整座酒楼都安上透明窗扉, 也已是偌大的手笔了。”
    蔡京有意无意地恭维明远的财力, 明远却不怎么领他的情, 只管与多日不见的贺铸问起军器监里的情形。
    蔡京见明远不理会他的恭维,眼里一点儿愠色也无,一面轻轻挥动着手中的折扇,一面四下里细细打量长庆楼的陈设。
    蔡卞则对玻璃窗很感兴趣:“远之兄可知道哪里能买到这玻璃窗?”
    他与新婚妻子王家二小娘子感情很好,事事想着妻子:“拙荆怕冷,偏又喜欢天光,喜欢看窗外景致,若是能安上一两玻璃窗,岂不就能遂她的心意了?”
    明远笑着点点头。
    他当然知道哪里能买到玻璃窗,玻璃作坊本就是他的。
    “元展要得急不急?若是能等上两个月,买这玻璃窗会容易一些。”
    现在宫黎的玻璃作坊,已经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行了,但未来两个月的所有产出都已经被人事先预订了。
    桌上众人听闻,都在惊叹。
    苏轼却不以未然:“两个月后也未必能啊!有这座长庆楼在,汴京还有哪家大户能不眼馋玻璃窗的?”
    “远之,你说说,这两个月里,都是哪些人家在订制玻璃窗。”
    苏轼这样一说,众人便多半了解明远与玻璃作坊的关系了。
    明远微笑着回答:“别人倒也罢了,主要是将作监下了一个大单。”
    将作监负责皇家建筑的兴建与修缮,有皇家这一单在前面,谁也不能越过将作监“加塞儿”,否则就是为难明远。
    蔡卞顿时觉得惋惜:“两个月后啊……”
    待到了十月十一月,室外草木凋零,即便安了玻璃窗,景致也没那么好看了。
    明远却笑:“元展兄,如果不是一整座大宅都要安玻璃窗,只是想安上一两扇的话,作坊里这点人手还是能腾出来的。”
    蔡卞一听大喜,连忙道:“只要两扇,只要两扇……给拙荆平日里起坐的房间安上就好,不必考虑我……”
    一时间举座都笑,纷纷盛赞蔡卞夫妻伉俪情深,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