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38节(2/3)
不是预先考虑,照顾到他人的生计。如此心怀众生,先生与师兄们在陕西,想必都会很欣慰。”
种建中清一清嗓子,正色回答。
答得冠冕堂皇,口气有点像教导主任吕大临。
他的坐骑那边,裹着大氅的种师中甚至扭了扭身躯,在马背上晃了晃。
明远一双明亮的双眼安静望着种建中,似乎想看出他这样冠冕堂皇的客套话下面,究竟藏着什么深意。
“我是想说……是我上次唐突了师弟,惹恼了师弟,以后必不会再如此。”
种建中咬着牙说。
“日后我自会谨守规矩礼数,而远之在我面前,实在无须拘束……”
“嗯!”
明远没精打采地回应了一句。
“过去的事……”
他原本想要回复一句: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吧。
谁曾想,他的眼光一旦触及种建中的视线,便被那对专注而炽烈的眼神纠缠住了再也无法挪开。
这位种师兄,正站在汴京城铺天盖地落下的初雪中,双眼清亮如星河,灼灼地望着明远。
他口中说着那些“不再唐突”之类的套话,眼里却分明在说另外的——
我不会勉强你,但我永远等着你。
第126章 百万贯
冬至之后不久, 就进了腊月。
在腊月初八这天,明远喝到了寺庙之中熬煮的“七宝粥”和“五味粥”1,心想, 这便是后世的腊八粥了。
当然这腊八粥并不完全是“免费”的, 汴京城中的各家寺庙在向信众与路人分发腊八粥的时候, 同时也会化缘下一年上元节灯会的香油钱。
募捐通常是明远最不喜欢的“金钱交易”方式。按照试验方制定的规则,他是不能在“非等价交换”的前提下将钱花出去的。
但这次对明远来说毫无问题:他只要声称, 这些美味的腊八粥给自己带来了“愉悦”与“满足”, 1127就只能同意他把大把的钱钞当做“等价交换”, 捐给寺庙。
毕竟“愉悦”与“满足”,都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腊八之后,汴京百姓人人忙年,明远的朋友们也不例外。苏轼、蔡卞、贺铸……这些公务员朋友们为了赶在衙门封印之前把大部分公务都处理完,天天加班加点;薛绍彭和种师中在为了国子监的考试而奋力冲刺;而李格非等人则大多返乡, 祭祖过年。
明远:这些与千百年后他本时空的情况也都差不多嘛!
但如此一来,明远的日子就显得格外清闲, 他甚至有空在自己家中,燃一炉清香, 再泡一壶茗茶, 顺手将这些日子里收集的各色古董文玩和书画好好整理,让1127帮忙留个档什么的。
忽听外面脚步声急促, 明远的客厅外出现薛绍彭的身影。
“道祖兄考完了?”
明远只要看到薛绍彭那副如释重负的模样, 就知道国子监终于放大假了。
“是呀!”
薛绍彭往明远花厅中的躺床2上一摊, 手脚支开,摆出一个标准的“大”字形。
明远:怎么现在都和种师中小朋友一个德性了?
只见这位薛大衙内深吸一口气, 忽然间鼻翼扇动, 似乎是闻到了什么, 连忙翻身坐起,四处看看,终于见到了明远桌案上一只小香炉。香炉中青烟袅袅,室内那种清雅幽淡的速沉香味正是来源于此。
“远之,你终于把它带到汴京城里啦!”
薛绍彭又惊又喜。
此刻在这只小香炉里轻快燃烧着的,正是一种以煤粉混合着香料一起制成的梅花形香块。
去年元日,明远就曾经将它作为礼物,赠送给薛绍彭。当时薛绍彭爱不释手。
但前一阵子他刚来汴京没多久,就被家人“押送”去国子监读书了,随身没有带够熏香用的物事,平日里最喜欢焚香的薛绍彭因此感觉,在国子监日子,好像又难熬了几分。
明远点点头,笑着说:“刚来京城时,在各香行里一逛,发现京里人都喜欢自己‘合香’,便以为这种梅花香饼不会有什么市场。但现在看起来,也卖得不错。”
这种用模子压成梅花形状的香饼,是山阳炭厂的副产品——制作蜂窝煤时筛出特别细的煤粉,混上木粉和香料,浸湿后用模子压成形状,最后晒干,就制成了这样的小块香饼。
它的优点是耐久,缺点是香型单一,不方便喜爱风雅的士大夫自行调配。
因此明远原本不想在汴京市场主推这种香饼产品。而朱家桥炭行那里,一开始只是将这种香饼作为赠品,送给蜂窝煤购置较多的“大客户”。
谁知这一赠送,渐渐地汴京城里用的人多了,也就有不少人喜欢上这个,到朱家桥炭行来问,能不能单独买。
明远这时才对本时空的居民到底有多爱香,有了一个准确直观的认识。
除了日常焚香、熏染衣物之外,汴京的大户人家出行,马车内也要熏香,不止是马车内,就连马车两侧,也各自挂着一枚碗口大小的铜制镂空香炉,内置点燃的香块。随着马车徐行,两边的香炉中便不断溢出香烟,令这马车成为真正的“宝马香车”。
种建中清一清嗓子,正色回答。
答得冠冕堂皇,口气有点像教导主任吕大临。
他的坐骑那边,裹着大氅的种师中甚至扭了扭身躯,在马背上晃了晃。
明远一双明亮的双眼安静望着种建中,似乎想看出他这样冠冕堂皇的客套话下面,究竟藏着什么深意。
“我是想说……是我上次唐突了师弟,惹恼了师弟,以后必不会再如此。”
种建中咬着牙说。
“日后我自会谨守规矩礼数,而远之在我面前,实在无须拘束……”
“嗯!”
明远没精打采地回应了一句。
“过去的事……”
他原本想要回复一句: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吧。
谁曾想,他的眼光一旦触及种建中的视线,便被那对专注而炽烈的眼神纠缠住了再也无法挪开。
这位种师兄,正站在汴京城铺天盖地落下的初雪中,双眼清亮如星河,灼灼地望着明远。
他口中说着那些“不再唐突”之类的套话,眼里却分明在说另外的——
我不会勉强你,但我永远等着你。
第126章 百万贯
冬至之后不久, 就进了腊月。
在腊月初八这天,明远喝到了寺庙之中熬煮的“七宝粥”和“五味粥”1,心想, 这便是后世的腊八粥了。
当然这腊八粥并不完全是“免费”的, 汴京城中的各家寺庙在向信众与路人分发腊八粥的时候, 同时也会化缘下一年上元节灯会的香油钱。
募捐通常是明远最不喜欢的“金钱交易”方式。按照试验方制定的规则,他是不能在“非等价交换”的前提下将钱花出去的。
但这次对明远来说毫无问题:他只要声称, 这些美味的腊八粥给自己带来了“愉悦”与“满足”, 1127就只能同意他把大把的钱钞当做“等价交换”, 捐给寺庙。
毕竟“愉悦”与“满足”,都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腊八之后,汴京百姓人人忙年,明远的朋友们也不例外。苏轼、蔡卞、贺铸……这些公务员朋友们为了赶在衙门封印之前把大部分公务都处理完,天天加班加点;薛绍彭和种师中在为了国子监的考试而奋力冲刺;而李格非等人则大多返乡, 祭祖过年。
明远:这些与千百年后他本时空的情况也都差不多嘛!
但如此一来,明远的日子就显得格外清闲, 他甚至有空在自己家中,燃一炉清香, 再泡一壶茗茶, 顺手将这些日子里收集的各色古董文玩和书画好好整理,让1127帮忙留个档什么的。
忽听外面脚步声急促, 明远的客厅外出现薛绍彭的身影。
“道祖兄考完了?”
明远只要看到薛绍彭那副如释重负的模样, 就知道国子监终于放大假了。
“是呀!”
薛绍彭往明远花厅中的躺床2上一摊, 手脚支开,摆出一个标准的“大”字形。
明远:怎么现在都和种师中小朋友一个德性了?
只见这位薛大衙内深吸一口气, 忽然间鼻翼扇动, 似乎是闻到了什么, 连忙翻身坐起,四处看看,终于见到了明远桌案上一只小香炉。香炉中青烟袅袅,室内那种清雅幽淡的速沉香味正是来源于此。
“远之,你终于把它带到汴京城里啦!”
薛绍彭又惊又喜。
此刻在这只小香炉里轻快燃烧着的,正是一种以煤粉混合着香料一起制成的梅花形香块。
去年元日,明远就曾经将它作为礼物,赠送给薛绍彭。当时薛绍彭爱不释手。
但前一阵子他刚来汴京没多久,就被家人“押送”去国子监读书了,随身没有带够熏香用的物事,平日里最喜欢焚香的薛绍彭因此感觉,在国子监日子,好像又难熬了几分。
明远点点头,笑着说:“刚来京城时,在各香行里一逛,发现京里人都喜欢自己‘合香’,便以为这种梅花香饼不会有什么市场。但现在看起来,也卖得不错。”
这种用模子压成梅花形状的香饼,是山阳炭厂的副产品——制作蜂窝煤时筛出特别细的煤粉,混上木粉和香料,浸湿后用模子压成形状,最后晒干,就制成了这样的小块香饼。
它的优点是耐久,缺点是香型单一,不方便喜爱风雅的士大夫自行调配。
因此明远原本不想在汴京市场主推这种香饼产品。而朱家桥炭行那里,一开始只是将这种香饼作为赠品,送给蜂窝煤购置较多的“大客户”。
谁知这一赠送,渐渐地汴京城里用的人多了,也就有不少人喜欢上这个,到朱家桥炭行来问,能不能单独买。
明远这时才对本时空的居民到底有多爱香,有了一个准确直观的认识。
除了日常焚香、熏染衣物之外,汴京的大户人家出行,马车内也要熏香,不止是马车内,就连马车两侧,也各自挂着一枚碗口大小的铜制镂空香炉,内置点燃的香块。随着马车徐行,两边的香炉中便不断溢出香烟,令这马车成为真正的“宝马香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