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59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点着头道:“好好,叫端孺!叫端孺!”
    种师中却还不依不饶:“师兄还记得以前端孺最喜欢拽你的胡子吗?”
    吕大忠见明远在一旁低下头去,拼命忍住笑容,多少也有些尴尬,刚才那板着脸准备考较明远的气势已经当然无存。
    少时,种师中收起了他的皮猴模样,手中捧着茶盏,坐在明远身边,老老实实地与吕大忠说话。
    “进伯师兄,你进京来,怎么先找上了远之师兄?”
    “听闻你在国子监中读书,彝叔在军器监里当值,且师兄从未见过远之师弟,就问了路径,自己找过来了。”
    种师中便转头望着明远:“多亏了远之师兄,小弟才能进国子监。”
    明远:不要谢我,要谢还是得谢我那个“学渣”朋友薛绍彭。
    “师兄,这些日子在京中,多亏了远之师兄,时时指点我的学业,我才能在国子监里安安稳稳地学下去。”
    明远眉心一跳,转脸看向种师中,看见对方眼里的得意眼神,分明写着:“明师兄,这回得承我的情吧!”
    ——这个小戏精!
    明远顿时有种扶额的冲动。
    但此时此刻,明远也只能自谦:“指点学业真的谈不上,我能做的,也只是把先生和师兄们最近的文章,和对经义的最新理解传达给端孺。让他在国子监中,也能自有观点,能站得住脚。”
    吕大忠顿时再也不怀疑明远在汴京是耽搁学业了。
    因为种师中在国子监中学得很好,时常得到赞许,是在汴京城中都出了名的。横渠门下出了这样一名“天才少年”,甚至让所有陕西士子们都脸上有光。吕大忠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远之,刚才师兄误会于你,请千万勿怪!”
    于是他笑呵呵地取出随身携带的信件,递给明远:“先生和师兄弟们都有书信给你。”
    明远谢过吕大忠,连忙将书信拆开,一一看过。
    张载依旧在钻研经义理论,对于“生产力”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思考得更为深入。这次依旧是寄了文章来,请明远归入《横渠学刊》,在汴京城中刊印。
    而明远最关心的消息,则都来自吕大临的书信。
    吕大临在信上告诉明远:去年木棉种植大获成功之后,横渠书院今年又选取了几种耐旱的长绒木棉,进行育种挑选。
    如今横渠镇各家各户见到木棉能纺纱织布,便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种上一些。
    吕大临还说,托兄长吕大忠上京时捎上了几十斤优质长绒棉,请明远看看这样的木棉在陕西之外有没有销路。
    明远:当然!
    这怎么会没有销路?
    单是军器监为了制火棉,就能把这几十斤全都消化掉。
    吕大临还说:“酒精”也按照明远说的方法制出来了,已经送去军中医官那里,尝试给受外伤的士卒们“消毒”,现在不能说成效明显。但因为伤口化脓而丢了性命而士兵人数确实少了一些。
    只不过……吕大临在信上写道:酒精制出之后,引来一群馋嘴的小工偷喝,偷喝之后一个也没走远,全都醉倒在地,让横渠书院给逮了个正着,教训了一顿,又罚做了好几天的农活,才放走了的。
    明远看得心中大乐,心想虽然他还未正式涉足酿酒与制糖业,但是医用酒精已经率先问世了——好得很!回头得提醒1127结算蝴蝶值。
    吕大忠这时却在与种师中闲聊。
    “近来彝叔心情恐怕不会好,你若是有机会从国子监中出来,多与他聊聊天,开导开导……”
    明远顿时睁大眼睛:种建中……心情不好?这是怎么回事?
    他赶紧向吕大忠请教,这才听说:西军,竟是在西北战场上迎来了一场意料之外的大败,而种家不出意外地成为了背锅侠。
    第145章 千万贯
    种建中的亲叔叔种谔, 在鄜延路担任钤辖,主持一路军务,这事明远一直都知道。
    熙宁四年正月里, 种谔在啰兀一带大败西夏军队。随后,时任陕西宣抚使的重臣韩绛下令在啰兀筑城, 打算以此为据点,进取横山。
    种谔受命率军两万, 进取无定川。
    谁知道啰兀城刚刚筑成,陕西路发生了内乱。与啰兀城八竿子打不着的大后方庆州发生了兵变。于是朝廷下诏, 放弃啰兀城。
    三月, 种谔因此事受到牵连, 被贬为汝州团练副使, 到了四月, 又被贬为贺州别驾。
    明远并不太通地理, 根本不知道横山在哪个方位。
    好在张载教弟子时一向注重兵事,弟子们对基本战略地理多少都有点了解。因此明远书房里该有的舆图都有,明远当下将陕西一路的舆图都取出展开, 拿给吕大忠和种师中看。
    吕大忠曾在陕西任官多年, 对陕西缘边诸路的地理耳熟能详。当下将横山的大致位置指给两个小师弟看。
    明远一看便心中有数。
    这横山山脉横贯宁夏与陕西, 地势北高南低,可攻可守。而且此地能出产粮食与战马。
    如果大宋占据横山, 西夏党项人便像是头顶上悬了一枚利刃。西夏皇室所在的兴灵二州便完全暴露在宋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