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64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下半点痕迹。
    王雱直起腰远眺。只见这路面至少有三四丈宽,全部用这种青黑色质地的材料铺成。
    这材料也不透水。雨水落在路面上,便会沿着中间高、两边略低的道路路面弧度流向道路两边,不会在路中潴留。
    道路正中用白垩划着一道笔直的白线,将道路分为左右两侧。
    道路上的车驾与马匹一律都靠右行驶。
    而王雱的车驾则停在道路的最右边,也是在一个用白垩划线围起的区域内。
    王雱左右顾盼看了一圈,顿时皱起了眉头。
    他分明见到道路两侧各挖了一条浅沟,虽然不深,但是足够阻止车辆从别处驶上这条道路。这一来,明远新修的路,基本上可以算是他“独占”的了。
    有一对上了年纪的老夫妇在浅沟的另一侧,望望这边一尘不染的大路,再看看他们脚下泥泞难行的小径,终于下了决心,相互搀扶着,越过了那道浅沟。
    这时,蹄声的的响起,正是明远从后面过来,远远望见了这对老夫妻,连忙大声喊:“老丈、婆婆……靠边,切勿行在道路中央。”
    他快速越过王雱的车驾,停在那对老夫妻身侧,将这对老夫妻护在路边靠外的一侧。
    几乎与此同时,一驾马车腾腾地从王雱身边驶过,速度快得惊人。驾驶马车的车夫高声叱道:“驾——”
    明远骑着踏雪,刚好护在那对老夫妻的左侧,高速行驶的马车在他身边隆隆地驶过。
    这对老夫妻何尝见过这样的阵势,两人都吓得脸色发白。
    王雱看看身后再无车辆过来,才斗胆上前,来到明远身边。
    只听明远正提高声音对那对老夫妻说:“不行呢,这条路虽然是通往山阳镇的道路,但是这里是专供车马高速行驶的。他们行得太快。您二位若是走在这边上,用白线画起的地方,或许还行,走进道路中央就危险啦!”
    说话之间,就像是专门为应证明远的话似的,一阵隆隆的蹄声响起,接连两驾马车从对面过来,风驰电掣般从对面疾驰而来,呼啸而过。
    明远、王雱,和他们身边的这对老夫妻,仿佛同时感受到了一阵劲风。
    王雱摇着头道:“远之,这不应该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你看着两位老夫妻,在一旁泥路上走得如此辛苦,为何不许他们走到这大路上来。”
    明远顿时白了王雱一眼,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王大衙内看见了这两位老人家赶路辛苦,怎么还坐视让他们继续赶路?”
    他马上招手,让身后那名马车夫将车驾赶过来。
    说实话,王雱素来是个心高气傲的个性,朝中他谁也不看在眼里。
    若是随便换个朝臣这样怼他,王雱怕是马上就要拂袖而去了。
    但明远不一样,明远年纪比王雱小,在王雱看来,就和他兄弟王旁差不多。所以王雱对明远没法儿真正生气。
    另外,大概就是因为明远是王雱的救命恩人。
    然而在此刻,王雱无言以对,因为,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件事情上,明远做得的确比他好。
    只见明远小心翼翼地将这一对老夫妻扶上车,并且告诉他们,不必在意脚上的泥泞会弄脏车厢的地板和板壁——他自会出钱请人清理。
    然后明远邀王雱上了由向华从京中牵来的另一匹租来的备用马匹,三人一起,按照这条道路上应有的“速度”,一直疾驰到山阳炭厂附近。
    王雱一跃下马,开口就说:“远之,你修这条路的用意我已明了。”
    但凡在汴京住过的人,就会苦于汴京的交通,任何时候都是车马盈于道路,中间又夹杂着行人,行驶得极其缓慢。
    这让汴京城看起来很繁华,但是有时也真的很误事。
    山阳镇凭借着便利的交通成为汴京城外一处产出丰富的市镇,但是如今汴河上的水路运输也十分让人头疼。
    汴河漕运,已经到了可以承载的极限,无可再加。甚至汴河水量不大的时候,等候进入汴京城的漕船,能沿河排出百十里地去。
    但明远新建的这条道路,在相隔数里的几个地方往来运输跑货,基本上没有拥塞,甚至一炷香的工夫就能将全程跑完。
    可以想见,如果这样等级的道路从山阳镇一直修到汴京城,哪怕只是到城门前。也能将货物运输的效率提高上数倍。
    山阳镇交通便利,东接徐州两淮,西有道路可通洛阳,往北是黄河渡口,往南则有汴河漕运。
    如今山阳镇已经成了好几处产业汇聚的重镇,此刻王雱都能想象出明远的“高速道路”修成之后,能为山阳与汴京增加多少物产。
    只是,王雱还是一脸纠结,望着明远:“远之贤弟,你这公路为何一定要‘收费’呢?”
    第149章 千万贯
    王雱实在是无法理解明远的想法。
    这个时代的“路”, 从来是不会对路人收费的。
    当然,那等“此路是我开,似树是我栽”的剪径大盗不能算在内, 他们收的“买路钱”和明远所说的“收费”也并不是一回事。
    这个时代的道路,或由官府征调民伕修建, 或由本地士绅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