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85节(2/3)
运到宋境,确实是一笔好生意。
但万一让辽国听到了风声……辽国与高丽接壤,辽人挥师直下,一两日之内就可以踏平高丽王都。
这笔钱,不好赚。
明远见他们各自表情,与自己的预期大致相当。
于是他开口继续忽悠:“而且是耽罗的马。”
这下王彬与金世祯都面露震惊,两人对视一眼,都确信眼前的小郎君必定是知晓内情,甚至是奉命来见他们,否则凭明远的年纪,不可能有这份阅历,竟然知道“耽罗”。
明远:我太知道了,不就是济州岛吗?
耽罗就是他本时空时所知的济州岛。这个岛在唐代以前自立为一国,与高丽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在百年之前,耽罗国太子入朝高丽,承认高丽为宗主国。迄今为止,高丽并未正式吞并耽罗,而是以宗主国自居。
耽罗是一个小岛,因为地理环境的缘故,耕作艰难,但是岛上盛产柑橘,另外就是盛产良马。据说耽罗“家家桔柚,处处骅骡。”高丽王室御用的马匹,也全都来自耽罗。
王彬与金世祯没想到,宋人想要的,竟然是来自耽罗的马匹。
两人对视一眼,金世祯努力斟酌了一下,道:“辽东北松花江一带,有部族号‘女真’……”
这是打算推销女真的马匹了?
明远心想:高丽人国土虽小,这算盘还打得真精,想要做中间商赚差价。
却连“女真”现在避讳改名叫做“女直”了都不知道吗?
看来,这高丽使臣在礼仪上确实差了一点,需要好好补一补课。
明远很果断地摇头:“就要耽罗的马!”
不是济州出产的马不要!
他之所以想要进口马匹,自然是大宋军中需要。
但这不能是来自女真的马匹。女真现在只是一群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游牧民族。明远现在的想法是,避免一切可能给女真人带来变化的行动。
因此他不打算进口女真马匹,从而向女真输出真金白银或者是生铁。
总之一切为女真输血的行为都最好避免。
再者,也避免直接挑衅辽人。大宋把手伸那么长,伸到辽国的后院,那辽人还有不跳脚的份儿吗?
第三个原因,明远曾经与王雱和苏轼分别讨论过——关于新党推出的“保马法”,明远与苏轼都认为弊端颇多。可是明远通过与种建中等人的相处,又很能理解,大宋为了边境防御,实在是太需要良马了。
“保马法”简单来说,就是将官办养马场饲养的马匹交给民间代为饲养。这样就避免了官办养马场的积弊。
但确实又给民间带来了负担——因为大宋缺乏适合养马的马场,从民间的牲畜栏里养出来的马匹,当做运输用的挽马还可以,但绝不是种建中等大宋将士最需要的雄健战马。
在“保马法”下,平民百姓若是没能将战马养好,养病甚至是养死马匹者,是要受罚的,罚没家产、杖责、枷号……都有可能。
所以苏轼相当反感“保马法”,认为这是扰民。
但是“反感”并不解决大宋军中缺马的问题。
因此明远才会动起高丽人的脑筋——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养,而不是直接买马呢?
国际贸易不就是专门干这个的吗?双方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时候,国际贸易就是有利可图的。
高丽人的“比较优势”,在明远看来,也就是良马。
至于开展互市以后,高丽人会不会偷偷向女真人进口马匹,运到济州岛“镀一下金”,就像后世要把大闸蟹放到阳澄湖里泡一下那样——明远可就先不管那么多了。宋人这边,反正就只咬死了只买耽罗马。
“若是能成,我可以向两位担保,此去我国都城朝贡,必能一帆风顺,见到天子,也必能得到丰厚赏赐——”
明远心说:反正赵顼见到任何外国使臣,都会大手一挥,给予“丰厚”赏赐。且在宋人眼中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赏赐,到了高丽人眼中,也绝对会是丰厚的了。
“那苏公那里——”
王彬第一次期期艾艾地开口。
作为正使,王彬显然比金世祯更要着急。但是他的汉话带有很明显的高丽口音,说起来也不那么自信。
“放心——”
明远脸上堆满了笑容,口中却是在放狠话:“只要两位心中清楚,大宋与高丽两国,能够给各自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就好。”
“对了,这是送给两位使臣的礼物,区区饰品,不成敬意,敬请笑纳。”
明远一拍双手,门外有两个望湖楼的酒博士进来,抱着一对锦盒,送至王彬和金世祯眼前。
“两位,请看一看吧。”
高丽使臣将锦盒打开,顿时都发出一声惊叹。
“天呐!”
锦盒里盛着的,是一枚浑圆的玻璃灯罩,足有一个普通西瓜那样大小。灯罩完全透明,晶莹剔透,在两名高丽使臣面前璀璨发光。灯罩表面却遍布随意延伸的细微裂痕,但这丝毫不影响玻璃灯罩的完整,反而为它平添了一种自然而无法模拟的美感。
玻璃灯罩下方边缘被削得光滑,并且裹上了一圈金灿灿的黄铜边。
但万一让辽国听到了风声……辽国与高丽接壤,辽人挥师直下,一两日之内就可以踏平高丽王都。
这笔钱,不好赚。
明远见他们各自表情,与自己的预期大致相当。
于是他开口继续忽悠:“而且是耽罗的马。”
这下王彬与金世祯都面露震惊,两人对视一眼,都确信眼前的小郎君必定是知晓内情,甚至是奉命来见他们,否则凭明远的年纪,不可能有这份阅历,竟然知道“耽罗”。
明远:我太知道了,不就是济州岛吗?
耽罗就是他本时空时所知的济州岛。这个岛在唐代以前自立为一国,与高丽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在百年之前,耽罗国太子入朝高丽,承认高丽为宗主国。迄今为止,高丽并未正式吞并耽罗,而是以宗主国自居。
耽罗是一个小岛,因为地理环境的缘故,耕作艰难,但是岛上盛产柑橘,另外就是盛产良马。据说耽罗“家家桔柚,处处骅骡。”高丽王室御用的马匹,也全都来自耽罗。
王彬与金世祯没想到,宋人想要的,竟然是来自耽罗的马匹。
两人对视一眼,金世祯努力斟酌了一下,道:“辽东北松花江一带,有部族号‘女真’……”
这是打算推销女真的马匹了?
明远心想:高丽人国土虽小,这算盘还打得真精,想要做中间商赚差价。
却连“女真”现在避讳改名叫做“女直”了都不知道吗?
看来,这高丽使臣在礼仪上确实差了一点,需要好好补一补课。
明远很果断地摇头:“就要耽罗的马!”
不是济州出产的马不要!
他之所以想要进口马匹,自然是大宋军中需要。
但这不能是来自女真的马匹。女真现在只是一群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游牧民族。明远现在的想法是,避免一切可能给女真人带来变化的行动。
因此他不打算进口女真马匹,从而向女真输出真金白银或者是生铁。
总之一切为女真输血的行为都最好避免。
再者,也避免直接挑衅辽人。大宋把手伸那么长,伸到辽国的后院,那辽人还有不跳脚的份儿吗?
第三个原因,明远曾经与王雱和苏轼分别讨论过——关于新党推出的“保马法”,明远与苏轼都认为弊端颇多。可是明远通过与种建中等人的相处,又很能理解,大宋为了边境防御,实在是太需要良马了。
“保马法”简单来说,就是将官办养马场饲养的马匹交给民间代为饲养。这样就避免了官办养马场的积弊。
但确实又给民间带来了负担——因为大宋缺乏适合养马的马场,从民间的牲畜栏里养出来的马匹,当做运输用的挽马还可以,但绝不是种建中等大宋将士最需要的雄健战马。
在“保马法”下,平民百姓若是没能将战马养好,养病甚至是养死马匹者,是要受罚的,罚没家产、杖责、枷号……都有可能。
所以苏轼相当反感“保马法”,认为这是扰民。
但是“反感”并不解决大宋军中缺马的问题。
因此明远才会动起高丽人的脑筋——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养,而不是直接买马呢?
国际贸易不就是专门干这个的吗?双方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时候,国际贸易就是有利可图的。
高丽人的“比较优势”,在明远看来,也就是良马。
至于开展互市以后,高丽人会不会偷偷向女真人进口马匹,运到济州岛“镀一下金”,就像后世要把大闸蟹放到阳澄湖里泡一下那样——明远可就先不管那么多了。宋人这边,反正就只咬死了只买耽罗马。
“若是能成,我可以向两位担保,此去我国都城朝贡,必能一帆风顺,见到天子,也必能得到丰厚赏赐——”
明远心说:反正赵顼见到任何外国使臣,都会大手一挥,给予“丰厚”赏赐。且在宋人眼中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赏赐,到了高丽人眼中,也绝对会是丰厚的了。
“那苏公那里——”
王彬第一次期期艾艾地开口。
作为正使,王彬显然比金世祯更要着急。但是他的汉话带有很明显的高丽口音,说起来也不那么自信。
“放心——”
明远脸上堆满了笑容,口中却是在放狠话:“只要两位心中清楚,大宋与高丽两国,能够给各自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就好。”
“对了,这是送给两位使臣的礼物,区区饰品,不成敬意,敬请笑纳。”
明远一拍双手,门外有两个望湖楼的酒博士进来,抱着一对锦盒,送至王彬和金世祯眼前。
“两位,请看一看吧。”
高丽使臣将锦盒打开,顿时都发出一声惊叹。
“天呐!”
锦盒里盛着的,是一枚浑圆的玻璃灯罩,足有一个普通西瓜那样大小。灯罩完全透明,晶莹剔透,在两名高丽使臣面前璀璨发光。灯罩表面却遍布随意延伸的细微裂痕,但这丝毫不影响玻璃灯罩的完整,反而为它平添了一种自然而无法模拟的美感。
玻璃灯罩下方边缘被削得光滑,并且裹上了一圈金灿灿的黄铜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