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31节(2/3)
是因为朝堂上的一出争论:
前一阵子,王韶将夺下武胜堡的功绩报上,并且言明,熙河路置路至今,未用多朝中半分军费,而是多靠本地屯田开荒,互市贸易的利润养兵。
就这么一句话,被枢密使文彦博揪住了尾巴,在官家面前进言说:“盖房子的工匠在开工之前,向来会把预算压低,引诱房主开工。等到盖房子盖到中途,才会把各种要求都提出来。王韶此刻得胜,也不外乎是工匠的老伎俩罢了。”
好在官家赵顼回了一嘴,把文彦博给顶回去了。
当时官家赵顼回了一句:“文卿,房子坏了难道你不修吗?”
王韶虽然在外,但在汴京好歹也有些朋友与同盟,朝堂上这段对话就原封不动地传到了王韶耳中。
试问,王韶怎么可能对文彦博没有怨气?
于是种建中与王韶两个,你一言我一语,一起把文彦博骂了一顿,将王厚和向华都看傻了。
两人骂完,便相视一笑——发泄一通,两人心里就都爽了。
不过,种建中看完信件,心中还是倍感安慰。因为明远在信上表示,他不管用什么方法,都会想办法送一柄最好的手铳给师兄。
种建中心内偏偏还得陇望蜀地想:若是小远能亲自来送……那就好了!
第216章 千万贯
由于风向的关系, 五月至十月之间,东南沿海的海商贸易格外活跃。
再加上有钱塘水军护佑,前往杭州的水路变得更为安全, 更多原本最北只到福州的海商,便慕名北上, 到了杭州。
七月间, 杭州城内仿佛一下子涌进了很多夷人海商。他们经过夏塞里奥和达伊尔的指点,纷纷涌来海事茶馆, 甚至有在茶馆里开一个“外语角”的倾向。
秦观等几名“文学社”的社员,因为对海外的语言与文学有些兴趣, 因此也经常来这“外语角”坐着,一来二去,还真让他们学到了几句夷语。
而明远又从黑衣大食来的商人那里买到了几十本“百年翻译运动”的译本,当即与众人一起安排了翻译工作的先后顺序, 由夏塞里奥等人加以翻译, 秦观等人加以润色。
明远:太好了, 这下我连“修辞润色”卡都用不着了。
夷人海商到此,多半还是冲着中华出产的各色货物而来。
戴朋兴索性专门在海事茶馆里做了一整面的“展示柜台”, 柜台上放置最受欢迎的中华商品,自鸣钟、怀表、玻璃器皿、丝绢、漆器、瓷器与陶器……
其中, 自鸣钟与怀表最引人注意,但因为售价过于昂贵, 只有来自周边小国的贵族所主持的海贸商团才买得起。
从大食等地远道而来的夷人海商, 兴趣依旧在传统的丝绢与瓷器上。
明远便拜托戴朋兴帮忙统计,在杭州一地, 到底有多少货物向夷人卖出, 又有多少是从夷人处进口的。
海事茶馆是一个近乎“信息垄断”的特殊存在, 几乎所有的海商之间交易,海商与陆上商户的交易,都是在海事茶馆完成的。所以在这方面戴朋兴手中的数据要比市舶司的可能还要完整些。
很快,戴朋兴就将所有与夷人之间的往来都挑了出来,单独计算。
同时他也很疑惑:“明郎君,您为什么要计算大宋和夷人之间究竟是谁赚谁亏呢?”
明远一瞧:“耶,是顺差!”
他便开开心心地向戴朋兴解释:这个数据的目的是了解大宋的资源与商品是整体向外输出还是向内输入。
说着说着,明远自己也笑了起来:“光有杭州一地的数据当然还不够。”
南面的广州、泉州、福州港,与外国商船之间的贸易更加频繁。仅有杭州一地的数据并不能说明问题。
戴朋兴听明白了明远的解释,便道:“其实您倒也不必担心。在泉州和福州,早已有了咱们这样的地方了。至于广州,您一定也派了史尚在那里设点了吧?”
明远顿时笑道:“什么都瞒不过你。”
他的确是安排史尚,此次去广州,专设一间类似“海事茶馆”的机构,一来承担保险业务,二来也是为了收集足够的信息,以决定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戴朋兴顿时叹道:“其实各地的海商都很精明。就如福州与泉州两地,您的保险生意一经推出,让他们看到了效果,就立即想要学着做起。只不过他们都没有像您这样雄厚的本金。”
“前两天我还收到以前同行的信件,向问您有没有兴趣与他们的‘海商联合会’合作的。”
明远顿时笑道:“当然想,多多益善!”
如果他能够把福州与泉州两地也纳入他保险业务的版图……
那边戴朋兴不等明远做完白日梦,立即提笔,开始给他那几个旧日同行写回信。
这时沈括匆匆忙忙地从茶馆门外走进来,满头都是汗珠。
明远连忙递了一块手巾过去,又招呼了茶馆的女掌柜,请她送一碗解暑的饮子过来。
沈括却似乎对天气的暑热浑然不觉。
他坐下来,盯着明远看了半日,突然冒出一句:“占城稻!”
明远一惊:“占城稻怎么了?”
前一阵子,王韶将夺下武胜堡的功绩报上,并且言明,熙河路置路至今,未用多朝中半分军费,而是多靠本地屯田开荒,互市贸易的利润养兵。
就这么一句话,被枢密使文彦博揪住了尾巴,在官家面前进言说:“盖房子的工匠在开工之前,向来会把预算压低,引诱房主开工。等到盖房子盖到中途,才会把各种要求都提出来。王韶此刻得胜,也不外乎是工匠的老伎俩罢了。”
好在官家赵顼回了一嘴,把文彦博给顶回去了。
当时官家赵顼回了一句:“文卿,房子坏了难道你不修吗?”
王韶虽然在外,但在汴京好歹也有些朋友与同盟,朝堂上这段对话就原封不动地传到了王韶耳中。
试问,王韶怎么可能对文彦博没有怨气?
于是种建中与王韶两个,你一言我一语,一起把文彦博骂了一顿,将王厚和向华都看傻了。
两人骂完,便相视一笑——发泄一通,两人心里就都爽了。
不过,种建中看完信件,心中还是倍感安慰。因为明远在信上表示,他不管用什么方法,都会想办法送一柄最好的手铳给师兄。
种建中心内偏偏还得陇望蜀地想:若是小远能亲自来送……那就好了!
第216章 千万贯
由于风向的关系, 五月至十月之间,东南沿海的海商贸易格外活跃。
再加上有钱塘水军护佑,前往杭州的水路变得更为安全, 更多原本最北只到福州的海商,便慕名北上, 到了杭州。
七月间, 杭州城内仿佛一下子涌进了很多夷人海商。他们经过夏塞里奥和达伊尔的指点,纷纷涌来海事茶馆, 甚至有在茶馆里开一个“外语角”的倾向。
秦观等几名“文学社”的社员,因为对海外的语言与文学有些兴趣, 因此也经常来这“外语角”坐着,一来二去,还真让他们学到了几句夷语。
而明远又从黑衣大食来的商人那里买到了几十本“百年翻译运动”的译本,当即与众人一起安排了翻译工作的先后顺序, 由夏塞里奥等人加以翻译, 秦观等人加以润色。
明远:太好了, 这下我连“修辞润色”卡都用不着了。
夷人海商到此,多半还是冲着中华出产的各色货物而来。
戴朋兴索性专门在海事茶馆里做了一整面的“展示柜台”, 柜台上放置最受欢迎的中华商品,自鸣钟、怀表、玻璃器皿、丝绢、漆器、瓷器与陶器……
其中, 自鸣钟与怀表最引人注意,但因为售价过于昂贵, 只有来自周边小国的贵族所主持的海贸商团才买得起。
从大食等地远道而来的夷人海商, 兴趣依旧在传统的丝绢与瓷器上。
明远便拜托戴朋兴帮忙统计,在杭州一地, 到底有多少货物向夷人卖出, 又有多少是从夷人处进口的。
海事茶馆是一个近乎“信息垄断”的特殊存在, 几乎所有的海商之间交易,海商与陆上商户的交易,都是在海事茶馆完成的。所以在这方面戴朋兴手中的数据要比市舶司的可能还要完整些。
很快,戴朋兴就将所有与夷人之间的往来都挑了出来,单独计算。
同时他也很疑惑:“明郎君,您为什么要计算大宋和夷人之间究竟是谁赚谁亏呢?”
明远一瞧:“耶,是顺差!”
他便开开心心地向戴朋兴解释:这个数据的目的是了解大宋的资源与商品是整体向外输出还是向内输入。
说着说着,明远自己也笑了起来:“光有杭州一地的数据当然还不够。”
南面的广州、泉州、福州港,与外国商船之间的贸易更加频繁。仅有杭州一地的数据并不能说明问题。
戴朋兴听明白了明远的解释,便道:“其实您倒也不必担心。在泉州和福州,早已有了咱们这样的地方了。至于广州,您一定也派了史尚在那里设点了吧?”
明远顿时笑道:“什么都瞒不过你。”
他的确是安排史尚,此次去广州,专设一间类似“海事茶馆”的机构,一来承担保险业务,二来也是为了收集足够的信息,以决定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戴朋兴顿时叹道:“其实各地的海商都很精明。就如福州与泉州两地,您的保险生意一经推出,让他们看到了效果,就立即想要学着做起。只不过他们都没有像您这样雄厚的本金。”
“前两天我还收到以前同行的信件,向问您有没有兴趣与他们的‘海商联合会’合作的。”
明远顿时笑道:“当然想,多多益善!”
如果他能够把福州与泉州两地也纳入他保险业务的版图……
那边戴朋兴不等明远做完白日梦,立即提笔,开始给他那几个旧日同行写回信。
这时沈括匆匆忙忙地从茶馆门外走进来,满头都是汗珠。
明远连忙递了一块手巾过去,又招呼了茶馆的女掌柜,请她送一碗解暑的饮子过来。
沈括却似乎对天气的暑热浑然不觉。
他坐下来,盯着明远看了半日,突然冒出一句:“占城稻!”
明远一惊:“占城稻怎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