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33节(1/3)
“劳兄,今日不妨先谈到这里。等到明日老戴打听到‘苏麻离青’的事我们再详谈,如何?”
明远还是相当尊重戴朋兴的“工作时间”的。
一时劳忠实告辞离去。海事茶馆打烊,戴朋兴开始一扇一扇地上门板。
明远却还坐在刚才的座位上,手指在桌面上一点一点地轻轻敲击,正想着心事。
戴朋兴将门板都上完,突然跑来对明远说:“明郎君,劳忠实这个人逗留在杭州,依我看也未必是为了寻访那‘苏……’您说的那种染料。”
“他每天晚上都会去逛瓦子。我在瓦子里有认识的朋友,说他每天晚上都是必去瓦子点卯的……不见得是个正经人。”
明远“嗤”的一声笑,道:“去逛瓦子就不是正经人了?”
戴朋兴这结论下得武断,听见明远的笑声,忍不住脸红了红。
他自己是个以事业和家庭为重的男人,将逛瓦子视为“不务正业”,所以才会开口唐突。
但见明远有意与这劳忠实合作,戴朋兴还是据理力争,提醒明远:“万一那人去瓦子是对‘关扑’一类的游艺上了瘾呢?”
官府平日里禁绝关扑,但是不少瓦子里还是能找到类似的游戏。
“为了一种染料,在杭州城里逗留多日,也不着急……这,真的不大像是正经做生意的商人。”
最终戴朋兴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明远却正好想到了一件“员工福利”。
“那今天晚上一起去瓦子玩玩吧!老戴,自从这茶馆开业你就一直在忙,这不正好,带上你的家人一起去松快松快。今天晚上城里的瓦子——刚好都是我的人。”
*
戴朋兴待到了杭州城中的瓦子里,才明白了东家那句“刚好都是我的人”是什么意思。
城中米市桥下的米市桥瓦子门外高悬着招幌,上面写着大字:“热烈欢迎汴京朱家桥瓦子来杭联谊交流”,另一边招幌上则是:“上演经典保留剧目《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汴京城中的朱家桥瓦子是明远的产业,戴朋兴一早就从史尚口中听说过。
戴朋兴将阿宝扛在肩头,自己挽着媳妇,随着熙熙攘攘的行人们一起慢慢向瓦子里的勾栏靠近。
戴娘子叹道:“戴郎,我们一家确实是好久没有一起出来逛瓦子了。”
戴朋兴心里自然存了一份愧疚,马上开口:“我去问问那勾栏的票该如何买,这次无论如何给咱们一家子捡个最好的位置。”
他话音刚落,已经有人在大声招呼:“戴郎君,戴郎君……这里!”
戴朋兴见是明远的长随老张,便顺着行人走动的方向斜刺里挤过去。
“明郎君请您一家都去那边的閤子里。”
戴朋兴闻言,心中竟生出几分受宠若惊。他是贫门小户出身,自幼节俭,不喜铺张。待到后来连损两船,生意失败,更加不可能花这等闲钱。
因此,戴朋兴与妻子结缔多年,阿宝长这么大,他还从来没有请妻女坐进勾栏的閤子里看杂剧。
此时此刻,只因明远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戴朋兴心里便满是感激,暗暗发誓:无论明远要他做什么,他都要将明远指派的事情做好。
一时戴家一家人在明远的閤子中坐下。自有瓦子里的侍从送上食水,还有特别给阿宝准备的新鲜水菱角。戴家一家人初时还为这閤子中的舒适与奢华所吃惊,待到戏台上的杂剧表演一开始,一家人的注意力又全都转到了勾栏里的舞台上。
这出杂剧在杭州的勾栏里上演有极其特别的意义——
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戴朋兴年幼时就听过“蛇妖报恩”的故事,他的妻子在阿宝小时候也给小姑娘讲过这样的睡前故事。
勾栏上的“西湖断桥”布景很快就被本地观众们认出来了。而瓦子门外招幌上那座“雷峰塔”,也确实存在,至今未塌。
因此,杭州百姓们观看这出杂剧时根本无需额外的“代入感”,剧目一开始便自然而然地进入故事,与勾栏舞台上的人物同喜同悲。
戴朋兴本人对这杂剧故事并不怎么感兴趣,但看到自己妻女为舞台上的故事如醉如痴,戴朋兴就足够舒心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杂剧演出结束,瓦子内掌声雷动,观众们含泪叫好喝彩。戴朋兴也看见自己的妻子一边拍手一边用帕子抹泪。而阿宝尚自懵懂,只是安静坐在戴朋兴膝上,不明白舞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接下来便是演员上台谢幕,并致感谢辞。
朱家桥瓦子的当家花旦平蓉和郝眉上前,先是感谢了杭州的同仁邀请他们一行来杭演出交流,然后又感谢了曾经为这出杂剧的创作而奉献心力的人们。
“苏轼苏通判,蔡京蔡县尉,昔日在汴京时都曾为本剧创作词句,赠予墨宝,本剧多得他们二位之助,再次向他们二位表达万分感激——”
平蓉说这话的时候,伸双臂指向瓦子中的一间閤子——显然,苏轼或者是蔡京,现在应该就坐在那只閤子里。平蓉说毕,冲着那边盈盈拜倒,她身后一起出来谢幕的演职人员同时跟着拜谢。
苏轼与蔡京在杭州本地的官声都
明远还是相当尊重戴朋兴的“工作时间”的。
一时劳忠实告辞离去。海事茶馆打烊,戴朋兴开始一扇一扇地上门板。
明远却还坐在刚才的座位上,手指在桌面上一点一点地轻轻敲击,正想着心事。
戴朋兴将门板都上完,突然跑来对明远说:“明郎君,劳忠实这个人逗留在杭州,依我看也未必是为了寻访那‘苏……’您说的那种染料。”
“他每天晚上都会去逛瓦子。我在瓦子里有认识的朋友,说他每天晚上都是必去瓦子点卯的……不见得是个正经人。”
明远“嗤”的一声笑,道:“去逛瓦子就不是正经人了?”
戴朋兴这结论下得武断,听见明远的笑声,忍不住脸红了红。
他自己是个以事业和家庭为重的男人,将逛瓦子视为“不务正业”,所以才会开口唐突。
但见明远有意与这劳忠实合作,戴朋兴还是据理力争,提醒明远:“万一那人去瓦子是对‘关扑’一类的游艺上了瘾呢?”
官府平日里禁绝关扑,但是不少瓦子里还是能找到类似的游戏。
“为了一种染料,在杭州城里逗留多日,也不着急……这,真的不大像是正经做生意的商人。”
最终戴朋兴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明远却正好想到了一件“员工福利”。
“那今天晚上一起去瓦子玩玩吧!老戴,自从这茶馆开业你就一直在忙,这不正好,带上你的家人一起去松快松快。今天晚上城里的瓦子——刚好都是我的人。”
*
戴朋兴待到了杭州城中的瓦子里,才明白了东家那句“刚好都是我的人”是什么意思。
城中米市桥下的米市桥瓦子门外高悬着招幌,上面写着大字:“热烈欢迎汴京朱家桥瓦子来杭联谊交流”,另一边招幌上则是:“上演经典保留剧目《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汴京城中的朱家桥瓦子是明远的产业,戴朋兴一早就从史尚口中听说过。
戴朋兴将阿宝扛在肩头,自己挽着媳妇,随着熙熙攘攘的行人们一起慢慢向瓦子里的勾栏靠近。
戴娘子叹道:“戴郎,我们一家确实是好久没有一起出来逛瓦子了。”
戴朋兴心里自然存了一份愧疚,马上开口:“我去问问那勾栏的票该如何买,这次无论如何给咱们一家子捡个最好的位置。”
他话音刚落,已经有人在大声招呼:“戴郎君,戴郎君……这里!”
戴朋兴见是明远的长随老张,便顺着行人走动的方向斜刺里挤过去。
“明郎君请您一家都去那边的閤子里。”
戴朋兴闻言,心中竟生出几分受宠若惊。他是贫门小户出身,自幼节俭,不喜铺张。待到后来连损两船,生意失败,更加不可能花这等闲钱。
因此,戴朋兴与妻子结缔多年,阿宝长这么大,他还从来没有请妻女坐进勾栏的閤子里看杂剧。
此时此刻,只因明远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戴朋兴心里便满是感激,暗暗发誓:无论明远要他做什么,他都要将明远指派的事情做好。
一时戴家一家人在明远的閤子中坐下。自有瓦子里的侍从送上食水,还有特别给阿宝准备的新鲜水菱角。戴家一家人初时还为这閤子中的舒适与奢华所吃惊,待到戏台上的杂剧表演一开始,一家人的注意力又全都转到了勾栏里的舞台上。
这出杂剧在杭州的勾栏里上演有极其特别的意义——
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戴朋兴年幼时就听过“蛇妖报恩”的故事,他的妻子在阿宝小时候也给小姑娘讲过这样的睡前故事。
勾栏上的“西湖断桥”布景很快就被本地观众们认出来了。而瓦子门外招幌上那座“雷峰塔”,也确实存在,至今未塌。
因此,杭州百姓们观看这出杂剧时根本无需额外的“代入感”,剧目一开始便自然而然地进入故事,与勾栏舞台上的人物同喜同悲。
戴朋兴本人对这杂剧故事并不怎么感兴趣,但看到自己妻女为舞台上的故事如醉如痴,戴朋兴就足够舒心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杂剧演出结束,瓦子内掌声雷动,观众们含泪叫好喝彩。戴朋兴也看见自己的妻子一边拍手一边用帕子抹泪。而阿宝尚自懵懂,只是安静坐在戴朋兴膝上,不明白舞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接下来便是演员上台谢幕,并致感谢辞。
朱家桥瓦子的当家花旦平蓉和郝眉上前,先是感谢了杭州的同仁邀请他们一行来杭演出交流,然后又感谢了曾经为这出杂剧的创作而奉献心力的人们。
“苏轼苏通判,蔡京蔡县尉,昔日在汴京时都曾为本剧创作词句,赠予墨宝,本剧多得他们二位之助,再次向他们二位表达万分感激——”
平蓉说这话的时候,伸双臂指向瓦子中的一间閤子——显然,苏轼或者是蔡京,现在应该就坐在那只閤子里。平蓉说毕,冲着那边盈盈拜倒,她身后一起出来谢幕的演职人员同时跟着拜谢。
苏轼与蔡京在杭州本地的官声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