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68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看看这个。”
    车夫听闻,面露惧色,迟疑地问:“您……真的要看?”
    陈九点点头。那车夫无法,只得又拖出了一枚高大的藤箱,一打开,又赶紧把盖子盖上。
    但就在这一瞬间,陈九已经看清了藤箱里的物事,也有些脸色发白,赶紧道:“看过了看过了,可以了……”
    那箱子里是几只体型硕大的白鹅,一旦看见天光,就一起冲着箱子外头呱呱大叫。
    陈九尝过这种大白鹅子的厉害,赶紧见好就收。
    查验过货物,陈九开出了收过税的发票,那车夫老老实实地交了。然而陈九好奇,问对方:“怎么这个时候往北方运鸡苗鸭苗?”
    这马上快要入冬了,北方今年年景又不好,拿什么来养这些家禽?
    车夫很痛快地回答:“我们东家心思很特别,说要将这些家禽送到北方来,交给当地的农人寄养。愿帮他养鸡养鸭的,他就给粮食。”
    陈九“哦”了一声,觉得这车夫评价的“特别”两字并不很贴切,应当换为“古怪”才对。
    “哦,也就是说,你家东家给农人粮食,让他们帮着养鸡养鸭?”
    陈九笑了:“如今北方大旱,家家户户缺粮,这口粮缺起来当然是人先吃了,谁还顾得上那些鸡鸭?”
    车夫却很坦然地答道:“那口粮当然是换给人吃的,养鸡养鸭都不用这些粮食啊!”
    道路附近刚好有一片浅浅的河滩,如今已经干涸龟裂,河滩上只有几丛干枯的杂草,在风中摇曳。车夫便转身指着那片河滩。
    “我们东家说,那河滩上有好多蝗虫卵,鸡鸭吃那些就够了。就是需要人盯着照看,所以才想了这个法子。”
    “哇!”
    陈九愣了半天,像是不知该作何反应,于是又“哇”地感叹了一声。
    他想了想,问:“是不是朝中相公们又想出了什么新的折腾人的法子?这听起来有点像是‘保马法’1啊!”
    车夫显然也听过这种议论,顿时也笑:“我们也笑过东家呢,结果我们东家说,你们叫它‘保鸡’‘保鸭’法都无妨。但我只是想要来年北方少点飞蝗罢了。”
    陈九顿时肃然起敬。
    他年幼时见识过大蝗灾,见到过蝗虫铺天盖地而来,席卷过每一处,都是寸草不生。
    如今竟有这样一人,想要未雨绸缪,在春天到来之前,让这些鸡鸭鹅都去把蝗虫卵给吃掉?
    这是异想天开吗?
    仅凭这一车的鸡苗鸭苗。
    陈九探头看看,只见南方来路上,正有连绵不断的厢式马车,朝他这边驶来。
    “可是,真的……”
    陈九还是不大敢相信:这世上怎会有这样天真的人,真的相信百姓能照他的话去做,能依言养大这些鸡鸭?
    那车夫闻言笑道:“都是有契约的!”
    *
    两个月后,明远站在黄河北岸,看着一群又一群被赶到身边的鸡鸭——这个口齿的家禽,是酒楼正店最受欢迎的食材之一。
    早先他送到北方请人放养的鸡鸭,除了病死和走失等各种原因,减少了一成左右,其余竟全都完好无损地送还了。
    这就是大宋的寻常百姓——拥有契约精神的百姓。
    第254章 亿万贯
    这次明远在北方开展的大规模“灭蝗行动”完全是商业运作, 没有动用他在金融司的职权。
    过程也很简单,他向北方各州县的农人提供鸡苗鸭苗大白鹅,与人签订契约, 请人代养。
    乍一看与“保马法”有点像,因此明远这桩生意还曾被人戏称为“保鸡法”“保鸭法”。
    但是明远此次请人养鸡养鸭,完全出于自愿,不存在摊派到每家每户的情形, 而且有从汴京出发前往北方各州县的牙人亲自与当地农人对接, 避免了掮客插足,从中牟利。
    代为饲养鸡鸭的农家,将获得粮食黍米作为“补偿”。明远提供的粮食数量本身就表明——这些都是补贴农家口粮的, 而不是用来喂鸡喂鸭。
    但是饲养这些鸡鸭也需要农人们精心照料,否则很容易养死。如果养死的家禽在两成以上, 以后就不会再有这样的合作了。
    因此,领到鸡苗鸭苗的农人们都异常小心。
    北方各处河滩上往往出现这样的奇景:各家农人牵着狗,赶着鸡鸭, 在河滩上四处寻找蝗虫卵,甚至有农人带了农具,将河滩边的土翻开,以方便鸡鸭们寻找埋在土中的蝗虫卵。
    两个月以后, 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再寻不出蝗虫卵了, 而鸡鸭们因为这些高蛋白饲料的喂养,一只只肥硕健壮。
    这时明远便回收了这些鸡鸭, 免得它们侵占农人们的口粮。
    在这项商业活动开展之前,明远曾得到无数人的警告。
    旁人都提醒他, 万一那些农家将鸡鸭养肥, 自己宰了吃了就跑, 那明远岂不是血本无归?
    为此明远决定与所有代养鸡鸭的农家订立契约,并在官府留底。
    这其实也是他对北方农人的一次信用测试。
    而结果——令他非常满意。
    此刻明远站在黄河北岸,望着迟迟不曾上冻的黄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