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71节(2/3)
即使是吃了败仗,宋军在退却之前也必须摧毁所携带的神臂弓,以防止契丹或是西夏党项人获取之后仿制。
但是,战场之上的情势瞬息万变,田琼在战至最后一人的情况下,未必还能有机会找到袍泽们留下的神臂弓,再一一毁去。这估计是讲古先生的自行“发挥”。
可这还是触动了听众们的心弦,长庆楼上一片唏嘘。
谁知这讲古先生话锋一转,突然道:“就在木征的羌兵举着刀剑,向田校尉逼近的时候,忽听大地震颤,远处又一队骑兵如疾风扫叶般赶到。田校尉一下子认出了领军之人,狂喜高呼:‘种昭武,是种昭武来啦!’……”
明远听讲古先生讲完这一段,只觉得心情无比舒畅,顺手取过放在桌边的“凤头酒”,就着苇管吸了一大口。
而此刻,长庆楼上也是扬眉吐气。食客们听到最后,纷纷举杯庆祝,赏钱像是雨点一样掉落在讲古先生事先准备好的钱筐里。
事实是在河州之战中,王韶接连派遣田琼、种建中两支骑兵,支援香子城,最终将木征活生生拖在香子城下,待到王韶腾出手来,与折可适王君万等将合围,将木征的兵兜在包围之中,阵斩八千余人,夺得良马近万匹。
阵斩八千,这几乎是一个破记录的数字。
最终木征几乎全军覆没,孤身逃离河州,与湟州前来的援军会合,逃往洮州。
这是熙河开边以来,大宋西军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田琼与种建中奋不顾身,在香子城下阻击木征。
田琼是第一批,几乎全军覆没。
但多亏种建中所率的第二批援军赶到,救下了田琼和他身边的最后几人,随后直突入木征中军,势不可挡,将木征麾下众将吓得魂不附体,阵势大乱。
于是王韶的大军才能及时赶到,给木征以迎头痛击。
当然,明远在官署看到的邸报,上面只有干巴巴的战报描述,而此刻长庆楼上讲古先生,则是添油加醋,该扬时扬,该抑时抑,该转折时转折……听起来更加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但无论是朝廷邸报,还是讲古先生的讲述,都只字未提“火器”。
想必是宋廷严格封锁了消息——讲古先生知道神臂弓,却不知道比神臂弓更加厉害的大杀器。
只有明远一人知道——这一役里火器是绝对建功了的。
因为明远一下子得到了将近500点的蝴蝶值。
嘚瑟的他。
此刻长庆楼上欢腾一片,然而倚在柜台后的大掌柜明巡,却望着玻璃窗外的天色,幽幽地叹了一口气,道:“若是这老天爷肯下点儿雨……就更好了!”
明巡这番话宛若给烹油烈火上浇了一瓢凉水,气氛稍微冷下来那么一丁点儿。
明远也不由得转向窗外。
汴京街道两侧栽种的树木正努力发着新芽。
确实,已经很久没下过雨了。
第257章 亿万贯
与明远所料一致, 北方诸路,一直到三月都没有下雨。据说在大名府一带,已有水井完全干枯,出不了水。
同时, 无数蝗虫从辽国境内南下, 来的势头比辽室的宫分军骑兵还要勇猛。它们见绿色便啃, 片刻间便能席卷一切。
旱灾与蝗灾夹击, 一时令北方赤地千里,饥饿的百姓们纷纷将家园抛在身后,拖家带口地逃往南面有粮的州县。
大名府开常平仓放粮, 将粮仓放空了还是没能赈济所有灾民。
于是京中便有御史弹劾“青苗法”,说“青苗法”一味放贷敛财, 却使常平仓中存粮尽去, 真到荒年时便无粮可用于赈灾。
明远坐在他“金融司”的衙署里, 看到邸报上发下来的弹章,撇嘴表示不屑一顾。
“北方已经旱了这么久,再满的常平仓也早已空了。再说, 若没有‘青苗法’盘活常平仓中的存粮, 令时时有官员查验,这常平仓就真没有其它贪污之人将手伸到存粮上吗?”
明远手下的小吏吐吐舌头,心想这位年轻的上司还真敢说。
但是他们没忘了提醒明远:“明监司, 话虽如此,有此弹劾在,王相公他……”
明远一凛,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以往御史上表弹劾王安石, 天子的做法往往是将这些弹章“留中”, 大概就是将这些批评意见“摁住”, 不让它们影响到宰相的施政。
然而这次,连明远这样品级不算高的小官,也能看到御史对王安石的弹劾。
虽然王安石早已被弹劾惯了,但天子的态度悄然发生了转变。
明远回想一下历史,想要叹气,但发觉自己在小吏面前,就还是忍住了。
不多时,王雱匆匆而来,在明远对面坐下,开口便问:“如何?”
明远也不问“什么如何”,马上就答:“放心吧!”
王雱紧绷的神情终于放松,脸上开始露出些笑模样。
明远确实是令人放心的——最近这段时间,他着手做了大量的准备,以舒缓灾情,赈济灾民。
在蝗虫途经的州县,明远派人去收蝗虫。那些蝗虫个头大好捉,只要拿网在空中网几下,
但是,战场之上的情势瞬息万变,田琼在战至最后一人的情况下,未必还能有机会找到袍泽们留下的神臂弓,再一一毁去。这估计是讲古先生的自行“发挥”。
可这还是触动了听众们的心弦,长庆楼上一片唏嘘。
谁知这讲古先生话锋一转,突然道:“就在木征的羌兵举着刀剑,向田校尉逼近的时候,忽听大地震颤,远处又一队骑兵如疾风扫叶般赶到。田校尉一下子认出了领军之人,狂喜高呼:‘种昭武,是种昭武来啦!’……”
明远听讲古先生讲完这一段,只觉得心情无比舒畅,顺手取过放在桌边的“凤头酒”,就着苇管吸了一大口。
而此刻,长庆楼上也是扬眉吐气。食客们听到最后,纷纷举杯庆祝,赏钱像是雨点一样掉落在讲古先生事先准备好的钱筐里。
事实是在河州之战中,王韶接连派遣田琼、种建中两支骑兵,支援香子城,最终将木征活生生拖在香子城下,待到王韶腾出手来,与折可适王君万等将合围,将木征的兵兜在包围之中,阵斩八千余人,夺得良马近万匹。
阵斩八千,这几乎是一个破记录的数字。
最终木征几乎全军覆没,孤身逃离河州,与湟州前来的援军会合,逃往洮州。
这是熙河开边以来,大宋西军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田琼与种建中奋不顾身,在香子城下阻击木征。
田琼是第一批,几乎全军覆没。
但多亏种建中所率的第二批援军赶到,救下了田琼和他身边的最后几人,随后直突入木征中军,势不可挡,将木征麾下众将吓得魂不附体,阵势大乱。
于是王韶的大军才能及时赶到,给木征以迎头痛击。
当然,明远在官署看到的邸报,上面只有干巴巴的战报描述,而此刻长庆楼上讲古先生,则是添油加醋,该扬时扬,该抑时抑,该转折时转折……听起来更加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但无论是朝廷邸报,还是讲古先生的讲述,都只字未提“火器”。
想必是宋廷严格封锁了消息——讲古先生知道神臂弓,却不知道比神臂弓更加厉害的大杀器。
只有明远一人知道——这一役里火器是绝对建功了的。
因为明远一下子得到了将近500点的蝴蝶值。
嘚瑟的他。
此刻长庆楼上欢腾一片,然而倚在柜台后的大掌柜明巡,却望着玻璃窗外的天色,幽幽地叹了一口气,道:“若是这老天爷肯下点儿雨……就更好了!”
明巡这番话宛若给烹油烈火上浇了一瓢凉水,气氛稍微冷下来那么一丁点儿。
明远也不由得转向窗外。
汴京街道两侧栽种的树木正努力发着新芽。
确实,已经很久没下过雨了。
第257章 亿万贯
与明远所料一致, 北方诸路,一直到三月都没有下雨。据说在大名府一带,已有水井完全干枯,出不了水。
同时, 无数蝗虫从辽国境内南下, 来的势头比辽室的宫分军骑兵还要勇猛。它们见绿色便啃, 片刻间便能席卷一切。
旱灾与蝗灾夹击, 一时令北方赤地千里,饥饿的百姓们纷纷将家园抛在身后,拖家带口地逃往南面有粮的州县。
大名府开常平仓放粮, 将粮仓放空了还是没能赈济所有灾民。
于是京中便有御史弹劾“青苗法”,说“青苗法”一味放贷敛财, 却使常平仓中存粮尽去, 真到荒年时便无粮可用于赈灾。
明远坐在他“金融司”的衙署里, 看到邸报上发下来的弹章,撇嘴表示不屑一顾。
“北方已经旱了这么久,再满的常平仓也早已空了。再说, 若没有‘青苗法’盘活常平仓中的存粮, 令时时有官员查验,这常平仓就真没有其它贪污之人将手伸到存粮上吗?”
明远手下的小吏吐吐舌头,心想这位年轻的上司还真敢说。
但是他们没忘了提醒明远:“明监司, 话虽如此,有此弹劾在,王相公他……”
明远一凛,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以往御史上表弹劾王安石, 天子的做法往往是将这些弹章“留中”, 大概就是将这些批评意见“摁住”, 不让它们影响到宰相的施政。
然而这次,连明远这样品级不算高的小官,也能看到御史对王安石的弹劾。
虽然王安石早已被弹劾惯了,但天子的态度悄然发生了转变。
明远回想一下历史,想要叹气,但发觉自己在小吏面前,就还是忍住了。
不多时,王雱匆匆而来,在明远对面坐下,开口便问:“如何?”
明远也不问“什么如何”,马上就答:“放心吧!”
王雱紧绷的神情终于放松,脸上开始露出些笑模样。
明远确实是令人放心的——最近这段时间,他着手做了大量的准备,以舒缓灾情,赈济灾民。
在蝗虫途经的州县,明远派人去收蝗虫。那些蝗虫个头大好捉,只要拿网在空中网几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