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2/3)
月人都吃不饱了,虽说自己家有当兵的大哥贴补,但是媳妇也没有多少奶水,饿的二丫晚上小声的叫唤,跟个小猫崽似的,当时自己都怕养不活,这可是自己的头一个小闺女啊!
吃完一碗浓粥的安茹,虽然还未吃饱,但是也不饿了,身体慢慢有了力气,她这才知道原主是怎么没的,原来是体弱生病外加饿死的,真是好惨啊。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呢,听原主父母说,没饭吃、饿死人,想了想安茹就张开眼睛向四处观望。
最先入目的就是安庆昌,只见他大约30岁左右的年纪,一身小麦色的肌肤,高高的个子,或许是长期吃不饱的原因显得有些瘦弱,他国字脸,鼻梁高挺,一双深邃而有神的眼睛正注视着她。
安庆昌看到安茹望向他,脸上带着笑容,声音有些低沉的道:“二丫病好了,也不发烧了,吃完东西好好睡一觉,明天爸爸让你大哥带着你去玩,知道吗?”
安茹眼睛转了转,小声的回答道:“知道了,爸爸。”说完安茹就闭上了双眼,装作睡着了。不一会儿安庆昌和沈翠翠就并肩走出了房门。说话声音渐渐远去,直至消失不见。
安茹睁开眼睛,望了望周身的环境。
她躺在炕上,裹着一件有六七个补丁的被服远处的炕梢有个大柜子,就是这个家里唯一的一件大家具。炕桌上还有个煤油灯,地下放着个织布机,窗户上贴着红色的剪纸,也不知道什么图案。
这屋子里一眼望去,连个像样的摆设都没有,到处都是灰突突的,身上的衣服也不知道穿了多少个年头,补丁连着补丁。
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地方,作为一个典型的书呆子,虽然不太懂人情世故,但也不是单纯的小白,她的智商还是在线的。
穿越的小说电视剧也是看过的,她知道现在不能漏出一丝一毫和原主的不同,否则她将面临万劫不复的地步,也许被人给火烧了也说不定。想到这里,安茹打了个冷颤。
万幸根据她的观察原身才3岁左右,记忆不全也是有的,自己可以蒙混过去。刚刚听到原身父母两人说话,没有不懂得口音和方言,就是自己会的普通话。
现在有用的消息有三点:
一是这里前几年发生灾荒,人们吃不饱,自家爸妈因为有个当大哥的兵,有23元的津贴,可以贴补自家。
二是这里不是古代,可能是中国某个偏远地区,因为货币单位还是元。
三是家里有爷爷奶奶、大伯、爸爸妈妈、哥哥等十几口人。这是个人口多的大家庭,可能还没分家,要不然大伯托人捎回来的钱,自己家也不可能用得上。
回想起自己上一世的家,最多的时候仅仅也只有4口人。
爷爷早年是一个农机厂的车间主任,老人动手能力很强,家用的收音机、自行车等都是他拆了修理的,坏了也是他做零件按上。
小时候的安茹由于父母工作忙没时间带她的原因,没上学的时候就是在爷爷身边看着他动手。小小的安茹感觉很神奇,收音机拆拆装装就好用了,爷爷的手很巧。遗憾的是,在她上初中的时候去世了。
爸爸是教俄语的大学教授,在他们那个年代学的都是俄语,安父出身于根正苗红的家庭,得益于那个年代的政策,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学校教书了,之后认识了同样在学校教书的妈妈,经过百折不回的艰苦奋斗,终于抱得美人归。
后来他每每感叹当年在好几个情敌虎视眈眈的环绕下,才能杀出重围赢得美人心,就会被妈妈打一顿。
妈妈总是说他夸张,事实根本不是这样的,他所谓的情敌也就只有一个,那个人出国留学所以才没有继续追求妈妈了。
之后爸爸妈妈也死在了安茹前面,安茹连续几年都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在那个没人的家过年,后来更是把研究院当成了家,比起冰冷冷的家,研究院还是有人气的。
以前虽然吃喝不愁,但是也寂寞,现在的家虽然穷,但是看现在爸爸妈妈关心她的样子,应该不是重男轻女的家庭,相信这一世她会幸福的,安茹心中对自己说。
吃饱喝足的安茹慢慢睡过去了,此时的她还不知道将面临什么,她也不知道如今是1964年,过不了几年就到了那“十年浩劫”的时期,作为一个没有亲自体验过,只从书本上看过的令人疯狂的年代。
☆、第2章 安家人〔改〕
果然第二天早上醒来吃过了一碗稀溜溜的粥后,安庆昌就领着安茹走到了大伯家门口。
据安茹的观察,大伯家距离自己家有700米,不算太远,否则以她的小身板子无论如何也是坚持不下来的。
到了大伯家,大门是敞开的,进去之后安茹就发现一个妇女正坐在堂屋里织布,手拿着梭子灵活的动着,织布机发出独有的声音,不禁让人想到“唧唧复唧唧”。
“大嫂,忙着呢,大娃在家不”安庆昌一进院门就高声喊道。
“庆昌啊,你怎么过来了是不是有事找大娃啊,他不在,这个混小子,天天调皮捣蛋,被我赶出了。”大伯母面容慈祥,长的很是眉清目秀,她温和的对着我们说:“二丫,这是病好了,我看着脸色不那么白了”说着到了碗水给安茹父女俩喝。
吃完一碗浓粥的安茹,虽然还未吃饱,但是也不饿了,身体慢慢有了力气,她这才知道原主是怎么没的,原来是体弱生病外加饿死的,真是好惨啊。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呢,听原主父母说,没饭吃、饿死人,想了想安茹就张开眼睛向四处观望。
最先入目的就是安庆昌,只见他大约30岁左右的年纪,一身小麦色的肌肤,高高的个子,或许是长期吃不饱的原因显得有些瘦弱,他国字脸,鼻梁高挺,一双深邃而有神的眼睛正注视着她。
安庆昌看到安茹望向他,脸上带着笑容,声音有些低沉的道:“二丫病好了,也不发烧了,吃完东西好好睡一觉,明天爸爸让你大哥带着你去玩,知道吗?”
安茹眼睛转了转,小声的回答道:“知道了,爸爸。”说完安茹就闭上了双眼,装作睡着了。不一会儿安庆昌和沈翠翠就并肩走出了房门。说话声音渐渐远去,直至消失不见。
安茹睁开眼睛,望了望周身的环境。
她躺在炕上,裹着一件有六七个补丁的被服远处的炕梢有个大柜子,就是这个家里唯一的一件大家具。炕桌上还有个煤油灯,地下放着个织布机,窗户上贴着红色的剪纸,也不知道什么图案。
这屋子里一眼望去,连个像样的摆设都没有,到处都是灰突突的,身上的衣服也不知道穿了多少个年头,补丁连着补丁。
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地方,作为一个典型的书呆子,虽然不太懂人情世故,但也不是单纯的小白,她的智商还是在线的。
穿越的小说电视剧也是看过的,她知道现在不能漏出一丝一毫和原主的不同,否则她将面临万劫不复的地步,也许被人给火烧了也说不定。想到这里,安茹打了个冷颤。
万幸根据她的观察原身才3岁左右,记忆不全也是有的,自己可以蒙混过去。刚刚听到原身父母两人说话,没有不懂得口音和方言,就是自己会的普通话。
现在有用的消息有三点:
一是这里前几年发生灾荒,人们吃不饱,自家爸妈因为有个当大哥的兵,有23元的津贴,可以贴补自家。
二是这里不是古代,可能是中国某个偏远地区,因为货币单位还是元。
三是家里有爷爷奶奶、大伯、爸爸妈妈、哥哥等十几口人。这是个人口多的大家庭,可能还没分家,要不然大伯托人捎回来的钱,自己家也不可能用得上。
回想起自己上一世的家,最多的时候仅仅也只有4口人。
爷爷早年是一个农机厂的车间主任,老人动手能力很强,家用的收音机、自行车等都是他拆了修理的,坏了也是他做零件按上。
小时候的安茹由于父母工作忙没时间带她的原因,没上学的时候就是在爷爷身边看着他动手。小小的安茹感觉很神奇,收音机拆拆装装就好用了,爷爷的手很巧。遗憾的是,在她上初中的时候去世了。
爸爸是教俄语的大学教授,在他们那个年代学的都是俄语,安父出身于根正苗红的家庭,得益于那个年代的政策,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学校教书了,之后认识了同样在学校教书的妈妈,经过百折不回的艰苦奋斗,终于抱得美人归。
后来他每每感叹当年在好几个情敌虎视眈眈的环绕下,才能杀出重围赢得美人心,就会被妈妈打一顿。
妈妈总是说他夸张,事实根本不是这样的,他所谓的情敌也就只有一个,那个人出国留学所以才没有继续追求妈妈了。
之后爸爸妈妈也死在了安茹前面,安茹连续几年都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在那个没人的家过年,后来更是把研究院当成了家,比起冰冷冷的家,研究院还是有人气的。
以前虽然吃喝不愁,但是也寂寞,现在的家虽然穷,但是看现在爸爸妈妈关心她的样子,应该不是重男轻女的家庭,相信这一世她会幸福的,安茹心中对自己说。
吃饱喝足的安茹慢慢睡过去了,此时的她还不知道将面临什么,她也不知道如今是1964年,过不了几年就到了那“十年浩劫”的时期,作为一个没有亲自体验过,只从书本上看过的令人疯狂的年代。
☆、第2章 安家人〔改〕
果然第二天早上醒来吃过了一碗稀溜溜的粥后,安庆昌就领着安茹走到了大伯家门口。
据安茹的观察,大伯家距离自己家有700米,不算太远,否则以她的小身板子无论如何也是坚持不下来的。
到了大伯家,大门是敞开的,进去之后安茹就发现一个妇女正坐在堂屋里织布,手拿着梭子灵活的动着,织布机发出独有的声音,不禁让人想到“唧唧复唧唧”。
“大嫂,忙着呢,大娃在家不”安庆昌一进院门就高声喊道。
“庆昌啊,你怎么过来了是不是有事找大娃啊,他不在,这个混小子,天天调皮捣蛋,被我赶出了。”大伯母面容慈祥,长的很是眉清目秀,她温和的对着我们说:“二丫,这是病好了,我看着脸色不那么白了”说着到了碗水给安茹父女俩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