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2/4)
散心。”阿殷微笑,如有歉意,侧身道:“请。”
薛姬只笑了笑,出门撑了伞,直往定王会客用的清知阁而去。
清知阁在王府的客厅之侧。只是客厅庄重恢弘,里头陈设古朴肃穆,多用于接旨或迎接有身份的贵客,平常甚少使用。清知阁在其东侧,外头同样的雕梁画栋、翘角飞檐,里面陈设却平易许多,西边两间用于寻常会客议事,东边则是与亲近之人谈话议事之处。从东次间的偏门出去,走过后头的游廊,便是一处颇宽广的荷塘,中间一座阔敞的大厅,四面通透,可闲来议事,也可设点小宴怡情。
譬如今日,定王就在此为季先生和韩相设小宴
季先生已是五十余岁的高龄。他自幼文思聪颖,后以状元之身入翰林院,进中书省,官至中书侍郎,是当年睿宗皇帝颇依赖的重臣。他也是当时名动京城的大儒,与阿殷的外祖冯太傅交情极厚。后来景兴帝谋了皇位,将诚太子诬为逆贼,并将东宫属官清洗殆尽,季先生身居高位而无能为力,眼看着好友皆受污名,心灰意冷之下辞了官位,只在家闲居。
其后永初皇帝即位,诚心请季先生重回朝堂,奈何他老人家闲散惯了,不愿再回中书。只是毕生学问不愿荒废,遂入国子监中,以教书育人为事。
定王杀神之名传遍京城,旁人想到他,皆觉其勇武过人,骁勇善战,倒忽略了其才学——
生在王府之中,自幼受名儒教导,他又天分不低,论才学见识,其实比之东宫太子更好。只是永初帝介怀旧事,又有意树立东宫威信,这些年但凡是编纂文典、修撰经籍,皆付于太子手中。所以常人只觉太子腹有诗书,反倒忘了定王的才学,其实不输乃兄。
季先生才学休养极高,目光见识独到,自非俗人。
永初帝先前曾延揽他入东宫辅佐太子,他不喜太子庸碌,更因介怀当年景兴帝的作为,不喜太子与代王的来往亲密,反倒看中定王的性情,称其颖悟,收为弟子。定王向来对他执以重礼,这么多年往来,师徒之情亲厚,反倒要胜过父子间的罅隙疏离了。
另一位韩相,则是如今的中书侍郎,也是季先生的得意弟子。
今日他二人前来,原本是为国子监中些许琐事,之后趁着天雨心静,品谈文墨、议论时事,不觉便是入暮。
定王去岁在西洲耽搁,回京后又诸事繁琐,这一年半中还不曾与他二人深谈,便设此小宴。
等阿殷和冯远道送薛姬过去时,外面雨势更浓,雨滴密密匝匝的落在荷塘水面上,漾起圈圈涟漪。如今荷叶初生,色泽新嫩,经雨敲打之后韵律相迭,十分悦耳。阿殷撑了伞,经架于水面的曲廊进入厅中,便见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者居于上位,定王和一中年男子左右坐着,中间的矮案上摆了各色蔬果饭菜,四角燃着通明的灯火。
那须发花白的老者自然就是季先生了。
他是定王的恩师,另一位又是仅次于高晟的宰相,阿殷自然不能慢待。入内同冯远道行礼过后,猜得定王今日是真心要请薛姬抚奏,便道:“回禀殿下,薛姬已经请来,就在厅外等候。”
“请她到隔壁抚琴。”定王侧头,见阿殷身后还跟着冯远道,便冲他递个退下的眼神,却是迅速挪开目光,看都没再看阿殷。
上头季先生原本是端坐品茶的,此时抬头望外面的雨幕,也正瞧见了阿殷和冯远道,手中茶杯便是一顿。
阿殷自然不曾察觉,应命出去,请薛姬入数扇屏风隔出的侧间,果然那里已经摆了把古琴。
阿殷虽觉此物与寻常的琴不同,却不识得出处,薛姬看见,却是目光一亮。她原以为那日别居中一曲琵琶,今日定是代王前来,然而方才从门外窥探,却并未看到他的影子,倒是这把琴,可真是难得一见!她忍不住走上前去,躬身将修长的手指拂过深色纹理的琴声,指尖着魔般勾过去,却是琴音悠然。
“原以为殿下军旅之人,不想府中竟有这般好琴。”薛姬跪坐在琴后的蒲团上,声音中有难以掩饰的惊喜,“不知殿下想听何曲?”
屏风之外,却传来中年男子的声音,“听闻姑娘琴艺绝佳,今日春雨细密,但求应景,不限曲调。”
薛姬应命,将玉葱般指尖落在弦上,须臾,琴音缓缓漾开。
阿殷此时无事,又不能去那边打搅定王和两位贵客,目光环视,便见薛姬身后四五步处有一张矮案,上头摆着一壶清茶,一只瓷杯,另有三盘糕点,居然都是她爱吃的。她过去坐在案侧,手指触上茶壶,觉其温热,应是才刚沏就。
她此时还未用饭,腹中稍稍饥饿,看到那糕点,更是犯馋。然而贵客在外,她又不敢轻易动,便回头招手叫角落里侍立的小婢女过来,压低声音问道:“这是备给谁的?”
小婢女摇头,“殿下吩咐备下这糕点,叫人自取,奴婢也不知是给谁。”
原来是无主之物。
阿殷目光黏在那软糯的糕点上,腹中更觉饥饿,馋虫大作之下,终究是没忍住拈了一块送进嘴里——这侧间是为抚琴而设,以定王的行事,必定不至于在这不起眼的角落给薛姬备糕点。既然说了是自取,她偷吃两块应当无妨吧?
作者有话要说: 我家
薛姬只笑了笑,出门撑了伞,直往定王会客用的清知阁而去。
清知阁在王府的客厅之侧。只是客厅庄重恢弘,里头陈设古朴肃穆,多用于接旨或迎接有身份的贵客,平常甚少使用。清知阁在其东侧,外头同样的雕梁画栋、翘角飞檐,里面陈设却平易许多,西边两间用于寻常会客议事,东边则是与亲近之人谈话议事之处。从东次间的偏门出去,走过后头的游廊,便是一处颇宽广的荷塘,中间一座阔敞的大厅,四面通透,可闲来议事,也可设点小宴怡情。
譬如今日,定王就在此为季先生和韩相设小宴
季先生已是五十余岁的高龄。他自幼文思聪颖,后以状元之身入翰林院,进中书省,官至中书侍郎,是当年睿宗皇帝颇依赖的重臣。他也是当时名动京城的大儒,与阿殷的外祖冯太傅交情极厚。后来景兴帝谋了皇位,将诚太子诬为逆贼,并将东宫属官清洗殆尽,季先生身居高位而无能为力,眼看着好友皆受污名,心灰意冷之下辞了官位,只在家闲居。
其后永初皇帝即位,诚心请季先生重回朝堂,奈何他老人家闲散惯了,不愿再回中书。只是毕生学问不愿荒废,遂入国子监中,以教书育人为事。
定王杀神之名传遍京城,旁人想到他,皆觉其勇武过人,骁勇善战,倒忽略了其才学——
生在王府之中,自幼受名儒教导,他又天分不低,论才学见识,其实比之东宫太子更好。只是永初帝介怀旧事,又有意树立东宫威信,这些年但凡是编纂文典、修撰经籍,皆付于太子手中。所以常人只觉太子腹有诗书,反倒忘了定王的才学,其实不输乃兄。
季先生才学休养极高,目光见识独到,自非俗人。
永初帝先前曾延揽他入东宫辅佐太子,他不喜太子庸碌,更因介怀当年景兴帝的作为,不喜太子与代王的来往亲密,反倒看中定王的性情,称其颖悟,收为弟子。定王向来对他执以重礼,这么多年往来,师徒之情亲厚,反倒要胜过父子间的罅隙疏离了。
另一位韩相,则是如今的中书侍郎,也是季先生的得意弟子。
今日他二人前来,原本是为国子监中些许琐事,之后趁着天雨心静,品谈文墨、议论时事,不觉便是入暮。
定王去岁在西洲耽搁,回京后又诸事繁琐,这一年半中还不曾与他二人深谈,便设此小宴。
等阿殷和冯远道送薛姬过去时,外面雨势更浓,雨滴密密匝匝的落在荷塘水面上,漾起圈圈涟漪。如今荷叶初生,色泽新嫩,经雨敲打之后韵律相迭,十分悦耳。阿殷撑了伞,经架于水面的曲廊进入厅中,便见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者居于上位,定王和一中年男子左右坐着,中间的矮案上摆了各色蔬果饭菜,四角燃着通明的灯火。
那须发花白的老者自然就是季先生了。
他是定王的恩师,另一位又是仅次于高晟的宰相,阿殷自然不能慢待。入内同冯远道行礼过后,猜得定王今日是真心要请薛姬抚奏,便道:“回禀殿下,薛姬已经请来,就在厅外等候。”
“请她到隔壁抚琴。”定王侧头,见阿殷身后还跟着冯远道,便冲他递个退下的眼神,却是迅速挪开目光,看都没再看阿殷。
上头季先生原本是端坐品茶的,此时抬头望外面的雨幕,也正瞧见了阿殷和冯远道,手中茶杯便是一顿。
阿殷自然不曾察觉,应命出去,请薛姬入数扇屏风隔出的侧间,果然那里已经摆了把古琴。
阿殷虽觉此物与寻常的琴不同,却不识得出处,薛姬看见,却是目光一亮。她原以为那日别居中一曲琵琶,今日定是代王前来,然而方才从门外窥探,却并未看到他的影子,倒是这把琴,可真是难得一见!她忍不住走上前去,躬身将修长的手指拂过深色纹理的琴声,指尖着魔般勾过去,却是琴音悠然。
“原以为殿下军旅之人,不想府中竟有这般好琴。”薛姬跪坐在琴后的蒲团上,声音中有难以掩饰的惊喜,“不知殿下想听何曲?”
屏风之外,却传来中年男子的声音,“听闻姑娘琴艺绝佳,今日春雨细密,但求应景,不限曲调。”
薛姬应命,将玉葱般指尖落在弦上,须臾,琴音缓缓漾开。
阿殷此时无事,又不能去那边打搅定王和两位贵客,目光环视,便见薛姬身后四五步处有一张矮案,上头摆着一壶清茶,一只瓷杯,另有三盘糕点,居然都是她爱吃的。她过去坐在案侧,手指触上茶壶,觉其温热,应是才刚沏就。
她此时还未用饭,腹中稍稍饥饿,看到那糕点,更是犯馋。然而贵客在外,她又不敢轻易动,便回头招手叫角落里侍立的小婢女过来,压低声音问道:“这是备给谁的?”
小婢女摇头,“殿下吩咐备下这糕点,叫人自取,奴婢也不知是给谁。”
原来是无主之物。
阿殷目光黏在那软糯的糕点上,腹中更觉饥饿,馋虫大作之下,终究是没忍住拈了一块送进嘴里——这侧间是为抚琴而设,以定王的行事,必定不至于在这不起眼的角落给薛姬备糕点。既然说了是自取,她偷吃两块应当无妨吧?
作者有话要说: 我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