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5/7)
当中。那信封里还有昨晚她躲在自己屋里边哭边写的一封回给母亲的家书。别问我为什么知道她在哭,我难道会告诉你们我扒在门口偷听到的吗?孟冬雪将信交给我,信封上写了自己家的地址,于是我就带着东西上路了。临走之前。徐大妈还抓了一只大公鸡给我,说这是农村的跑山鸡,营养足,肉质好,带去给孟冬雪的父亲补补身子。
我赶到城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这个时候去码头的话距离登船还有好几个小时。但我如果坐着干等的话就有些浪费时间。既然我得知了师父又住回了老房子。而距离我先前被抓捕的这件事也过去了两年多,只要我不招摇过市,想必是没什么问题。于是我借着这个时间,就去了师父家。他看见我回来了,先是骂了我一顿,说现在城里戒严这么严重你还回来干嘛。不要小命了吗?我简单跟他说了下,我马上要去另一个县城,帮忙照顾下孟冬雪的父亲。师父听后,夸赞我重情重义,然后就下厨给我做晚饭去了。
吃饭的时候我问师父,我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城里来,师父说再忍忍吧,这世道乱不了几年了,最近听说部队已经准备接管这乱局了,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罢了。我点头,其实我真正的用意,是当孟冬雪结束知青生活。回到城市的时候,我也想要跟她一起回来。但我也知道我和孟冬雪不同,她的回城是光荣而风光的,我却只能偷偷地回来。
当晚师父送我去了码头,他告诉我,出门在外。只身一人,最重要的就是保全自身,无论如何不要展露锋芒,这世道,容不下锋芒毕露的人。既然上边的人希望我们当傻子,我们就傻吧。心里明白就行。我点点头,师父一直看着我登船后才离开。而因为一个晚上就到了,我也没有买什么床位的票,打算就找个能挡风的甲板坐一夜就可以了。
船上的风很大,在水里行驶,也常常让我有晕浪的感觉。所以那一夜我睡一会儿醒一会儿,第二天上午大约10点,我才下船,踏上了我从未来过却是孟冬雪从小长大的这片土地。
第一百二十一章 .冬雪家人
这是一座并不大的小县城,相传历史上曾经是巴国的古都之一,和我长大的城市一样,也是两江相汇,依山而建的城市。这个地方盛产一种叫做榨菜的腌制食品,将普通油菜头经过盐水和香料的腌制,就成了佐饭的美味菜肴。
由于从未到过这个地方,一切都对于我来说非常陌生。这里的政治斗争似乎还比较和缓,虽然街上偶尔也能够看见拉帮结派的年轻人,也偶尔能够看到设下的障碍物和关卡,但是总的来说,这里的人还是不那么激进。人们行走在街上,也没有那种畏首畏尾,迅速通过的迹象。
我还没有吃早饭,于是打听到一家供销食堂,买了点油条豆浆吃,吃饭的时候,我摸出孟冬雪给我的信,问了邻桌的人,这个地方怎么去。那位老乡也很是热心,告诉了我怎么走,但是因为我是外地人的关系,他怕我找不到,于是还特别拿纸笔给我画了个简单的地图。
那个地方就是孟冬雪的家。虽然我和孟冬雪是两小无猜的关系,但我想这些事孟冬雪应该不曾跟家里人说过。所以我等下见到她家里人,也不能表态让他们知道,因为那样会很尴尬。不过这对于我来说,到是一个不错的向孟冬雪家里长辈示好的机会。也许我这次悉心照料她的父亲,给她的父母留下一个好印象之后,将来我和她如果需要有进一步的发展的话,会容易得多。
孟冬雪的家在位于城西靠近郊区的地方,边上就是火车站。但是这个火车站却跟我长大的地方互相不通火车,这里的火车,都是用来拉煤拉货的货运车辆,而且是个小站。线路据说也并不长。从先前从孟冬雪的嘴里了解到,她的父母都是铁路工人,母亲是做文职工作的,父亲则是铁道检修的技术工。家里还有个小妹妹,也正因为是两个孩子的家庭,孟冬雪才会被要求去上山下乡。
孟冬雪信封上的地址是家里的。是那种厂里分配的职工宿舍,一个楼道里有大概七八户人家的那种。孟冬雪告诉我父亲自从生病后,就一直待在家里静养。小妹妹还在上小学,母亲有自己的工作,所以才特别需要有人去照顾。而我赶到的时间其实是比较尴尬的,因为孟冬雪的母亲跟妹妹现在应该都不在家。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敲开了孟冬雪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个下半身穿着秋裤,上半身在秋衣外面还披着一件深蓝色劳保服,手却没穿到袖子里的中年男人。头发有些乱,脸上全是胡渣子,看上去愁眉苦脸,没有精神的人。
我知道这就是孟冬雪的父亲,于是非常礼貌地打招呼道,叔叔您好,我是您女儿的朋友,给您送信过来了。我说这番话的时候是站在门口说的,孟冬雪的爸爸刚打开门,还没放我进去呢。他的眼神有些怀疑,上下打量了我一番后说,你说你是我们家小雪的朋友,可你看上去怎么岁数比她大了这么多呀?
我尴尬地笑笑,说其实是孟冬雪插队住到我们家了,她前几天收到您爱人的来信,知道您身体最近不太好。心里着急,哭了好几天。想要回来照顾您,但政策上这是违反纪律的,所以也没办法亲自来,正好我最近到你们这县城有点事要办,这刚忙完。就来看看您,带来了您的家书
我赶到城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这个时候去码头的话距离登船还有好几个小时。但我如果坐着干等的话就有些浪费时间。既然我得知了师父又住回了老房子。而距离我先前被抓捕的这件事也过去了两年多,只要我不招摇过市,想必是没什么问题。于是我借着这个时间,就去了师父家。他看见我回来了,先是骂了我一顿,说现在城里戒严这么严重你还回来干嘛。不要小命了吗?我简单跟他说了下,我马上要去另一个县城,帮忙照顾下孟冬雪的父亲。师父听后,夸赞我重情重义,然后就下厨给我做晚饭去了。
吃饭的时候我问师父,我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城里来,师父说再忍忍吧,这世道乱不了几年了,最近听说部队已经准备接管这乱局了,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罢了。我点头,其实我真正的用意,是当孟冬雪结束知青生活。回到城市的时候,我也想要跟她一起回来。但我也知道我和孟冬雪不同,她的回城是光荣而风光的,我却只能偷偷地回来。
当晚师父送我去了码头,他告诉我,出门在外。只身一人,最重要的就是保全自身,无论如何不要展露锋芒,这世道,容不下锋芒毕露的人。既然上边的人希望我们当傻子,我们就傻吧。心里明白就行。我点点头,师父一直看着我登船后才离开。而因为一个晚上就到了,我也没有买什么床位的票,打算就找个能挡风的甲板坐一夜就可以了。
船上的风很大,在水里行驶,也常常让我有晕浪的感觉。所以那一夜我睡一会儿醒一会儿,第二天上午大约10点,我才下船,踏上了我从未来过却是孟冬雪从小长大的这片土地。
第一百二十一章 .冬雪家人
这是一座并不大的小县城,相传历史上曾经是巴国的古都之一,和我长大的城市一样,也是两江相汇,依山而建的城市。这个地方盛产一种叫做榨菜的腌制食品,将普通油菜头经过盐水和香料的腌制,就成了佐饭的美味菜肴。
由于从未到过这个地方,一切都对于我来说非常陌生。这里的政治斗争似乎还比较和缓,虽然街上偶尔也能够看见拉帮结派的年轻人,也偶尔能够看到设下的障碍物和关卡,但是总的来说,这里的人还是不那么激进。人们行走在街上,也没有那种畏首畏尾,迅速通过的迹象。
我还没有吃早饭,于是打听到一家供销食堂,买了点油条豆浆吃,吃饭的时候,我摸出孟冬雪给我的信,问了邻桌的人,这个地方怎么去。那位老乡也很是热心,告诉了我怎么走,但是因为我是外地人的关系,他怕我找不到,于是还特别拿纸笔给我画了个简单的地图。
那个地方就是孟冬雪的家。虽然我和孟冬雪是两小无猜的关系,但我想这些事孟冬雪应该不曾跟家里人说过。所以我等下见到她家里人,也不能表态让他们知道,因为那样会很尴尬。不过这对于我来说,到是一个不错的向孟冬雪家里长辈示好的机会。也许我这次悉心照料她的父亲,给她的父母留下一个好印象之后,将来我和她如果需要有进一步的发展的话,会容易得多。
孟冬雪的家在位于城西靠近郊区的地方,边上就是火车站。但是这个火车站却跟我长大的地方互相不通火车,这里的火车,都是用来拉煤拉货的货运车辆,而且是个小站。线路据说也并不长。从先前从孟冬雪的嘴里了解到,她的父母都是铁路工人,母亲是做文职工作的,父亲则是铁道检修的技术工。家里还有个小妹妹,也正因为是两个孩子的家庭,孟冬雪才会被要求去上山下乡。
孟冬雪信封上的地址是家里的。是那种厂里分配的职工宿舍,一个楼道里有大概七八户人家的那种。孟冬雪告诉我父亲自从生病后,就一直待在家里静养。小妹妹还在上小学,母亲有自己的工作,所以才特别需要有人去照顾。而我赶到的时间其实是比较尴尬的,因为孟冬雪的母亲跟妹妹现在应该都不在家。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敲开了孟冬雪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个下半身穿着秋裤,上半身在秋衣外面还披着一件深蓝色劳保服,手却没穿到袖子里的中年男人。头发有些乱,脸上全是胡渣子,看上去愁眉苦脸,没有精神的人。
我知道这就是孟冬雪的父亲,于是非常礼貌地打招呼道,叔叔您好,我是您女儿的朋友,给您送信过来了。我说这番话的时候是站在门口说的,孟冬雪的爸爸刚打开门,还没放我进去呢。他的眼神有些怀疑,上下打量了我一番后说,你说你是我们家小雪的朋友,可你看上去怎么岁数比她大了这么多呀?
我尴尬地笑笑,说其实是孟冬雪插队住到我们家了,她前几天收到您爱人的来信,知道您身体最近不太好。心里着急,哭了好几天。想要回来照顾您,但政策上这是违反纪律的,所以也没办法亲自来,正好我最近到你们这县城有点事要办,这刚忙完。就来看看您,带来了您的家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