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逃荒:带着千亿物资在古代搬砖 第148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军需也尚缺。各家各户,都要加重赋税。每家按人头来算,比平时要多出10%的税钱。
    打比方说,原先一年一人要缴纳八百文钱的税。现在起码一年一人就要缴纳880文钱。
    足足多了八十文。
    别小看这八十文。好些普通人家,这八十文钱节省着用,好歹能用上一两个月呢。
    “怎么又提税?前几年不是才提过的吗?”
    “就是呀!李太守在任期间,从来就没有增收过赋税。怎么这个新太守一来,就多要咱们的钱?而且看这告示的意思,我们不止要多交钱,还要多交粮。这去年粮荒,各地都没吃的,我们能把粮食保住,就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去年刚种下的冬麦,也要好几个月才能收获。谁知道咱把粮食上交了以后,家里面的余粮能不能坚持到冬小麦收割的时候啊!”
    “对对对!”
    其他人也紧跟着附和。
    “就算要多交粮,李太守在任的时候,也会让我们收割完新粮,再提增赋。谁他妈会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强抢咱们口袋里的钱粮啊!这个新任太守,到底会不会管理城邦?不会只是个顶着太守皮的吸血虫吧?”
    大家吵吵囔囔起来。
    毕竟能在大城邦混下来的人,也都不是傻子。
    这城镇里,最小的一个小院子,都他妈几百两银子呢。大家既然能拿出这么些钱来,在渝州城里安家置业,又岂会是愚蠢良善之辈?
    薛瑞明这刚上任,就干出这种蠢事,民众的怒火怕是熄灭不了了。
    第192章 告示牌前的吃瓜群众
    “你们是不是没听说啊?咱们这个新任太守,好像根本就不是正经渠道提拔上来的。而是靠的走后门!”
    “啥?不是正经提拔上来的?”
    “是呀!”
    “据说啊,他是薛太尉的亲孙子。薛太尉是何人呐?那可是手握五万禁卫军的大人物呐。就算是陛下,那也要对薛太尉礼遇三分。但这都不要紧,要紧的是,新太守毫无管理城池的经验。这偌大的渝州城交到他手里,恐怕不妙啊!”
    “啊?哪咋办呀?”
    另一个吃瓜群众,那是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俺家可是刚包了十亩水田,就等着春分的时候插秧呢。过年前,李太守可是才答应我,要帮俺把那灌溉水田的水车修好。可如今这情况……那水车,可是关乎着咱所有水稻田的命脉。新任太守若是不帮俺们修,那俺们岂不是还要自掏腰包去维持水利?”
    说起水车来,吃瓜群众的脸也是苦的很。
    “现在这木匠工钱也不便宜,做一日工就是百八十文。就这,还不包括木料的事儿……那水车又是十几架……光俺们几家种水稻田的去平摊这个钱的话,今年的田算是白种了!”
    “你这算啥?”
    另一个吃瓜群众也开始跟着嚷嚷。
    “我可是包了好几个山头,犁平了,去种桃树,和油茶。我定金都付了,树苗也都给我搬运到山头上了。就等太守把那几个山头的承包权给我批下来。好嘛……这新旧太守一交接,我那上千株小树苗,可不得全烂在地里了嘛!”
    这事儿,旁人也是听说过。
    他们这渝州城地势好,易守难攻。周围还全是能耕种的良田和山丘。只要能种地,这城就有人住。人也不想往其他地方跑,折腾。
    不过再怎么样,一下子预定几千株果树苗的人,那也不是普通人能包办得起的。
    “哦,你就是专门做果树生意的郑老板吧?失敬失敬。”
    “害,都是过去了。鄙人郑和豫,原安岭人士,还请各位老板平日里多多提携才是啊。”
    “哪里哪里。”
    大家寒暄了片刻后,又关心起这位郑老板的数千株小果树苗来。
    毕竟这可是上千株,不是小数目。吃瓜群众们多多少少也都是跟农耕沾点边的。大家虽然是在听旁人的悲惨境遇,但这感同身受,也比其他做木匠啊,做纸行业的人要深入的多。
    “可那几座山头的承包权若是真批不下来,您这小果树苗准备如何安置?总不能真把它们放在地里不管,任其烂根吧?”
    旁人也开始为郑和豫打算起来,“要不,你赶紧催催咱们的这位新太守?毕竟农耕关系着一城人的吃喝呢,新太守就算再蠢,也不会放这事儿拖着不管,总还是能分得清楚轻重缓急吧?”
    “算了吧!”现在加入到讨论的,又是个新来看热闹的。
    也是个生面孔。
    “你们这消息啊,都不知道广撒网,别只关注农耕这块呀!”
    “那你还知道些啥?”
    “你们没听说吗?昨天啊,咱们的这位新太守,可是召集了怡红院的二十位姑娘。据说啊,是董老太爷做东,这二十位姑娘的曲乐钱,都没让新太守付一个子啊。瞧着,新太守和董老太爷这两臭味相投的算是勾搭到一起去了。咱渝州城的苦日子,这才刚开了个头!”
    大家听到这儿,已经是对薛瑞明不抱有什么期望了。
    钱财色,薛瑞明占了个齐全。
    还能指望他个啥?
    谭青青在旁边听了好长时间的瓜,都没打算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