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朝还真的自顾自翻看起来,刑从连抄过少年人手里的卷宗,抽在对方脑门上:“就你事多,你看的懂么?”
    王朝嗷地一声叫起:“老大刚才这份卷宗可是从你手上过去的!”
    刑从连于是抄起卷宗,毫不犹豫又抽了孽子一记。
    “王朝。”林辰终于缓缓开口,“能把当年小林巷的布局图调出来吗?”
    王朝打了个响指,我看过一眼,我给你画出来吧。
    林辰歪了歪头,又说:“请标注上每家住户的具体名字。”
    那时王朝已经起身去抽纸,听到这个要求,少年人不由得愣住:“这个我还没看到过,我查完了标上去。”
    “不用了,我告诉你,你标上就行。”林辰说。
    很快,围绕这那位意外身亡流浪汉摔倒时小桥地理图出现在纸上。林辰报出目击证词中各户人家的门牌号,王朝则一点点标注明白。
    “李宛如,小林巷8号……”
    林辰报完后,停顿很长一段时间,王朝则还是握着笔,等待他接下来的话,因为纸上还空着一处:“阿辰哥哥,4号呢?”
    林辰面容沉静如水,只是盯着少年人,窗外透镜明媚的夏阳,林辰淡淡道:“你猜?”
    王朝倒吸一口凉气:“沈恋家?”
    一位流浪汉身亡,警方做了笔录,寻访了周围所有住户,唯独缺了沈恋一家人,这看似也并没有什么问题。可能那几日沈恋家里出了什么事,或者沈家人正好外出旅行,总之有无数理由可以解释这个细小的点,但刑从连越是翻看笔录,也越是明白林辰心中的确定感缘何而来。
    比如小林巷8号的李宛如就表示。那位流浪汉在他们街上已经住了很多年了,除了当年建设文明城市的时候收容所的工作人员把这位癞皮狗一样的铲走过一阵子,就一直没人管过。现在人死了,大家也不能说拍手称快,但心里总还是松了口气。当问到流浪汉死时外面发生了什么,李宛如也说,天那么冷,当时她还在睡觉,并不知道外面出了什么事情。
    看到最后,刑从连将目光扫向那位出境警员姓名上——边远。
    他站起身,将警服搭在手臂上,对办公室里另外两人说:“饿了吧,吃饺子吗,我请你们。”
    ……
    老边饺子就在市局刑警队外。
    边本就是个偏僻姓氏,边家祖上据说做过御厨,因此有祖传好手艺。而老边就是家族里走了野路子的那个。他年轻时做过警察,退休后因为小孙子特别爱他做的饺子,就索性开了家店,专门做做警局同事们的生意。
    刑从连进店时,店里的冷气已经打到最低,但因为热腾腾的饺子和来来往往的警员,店里却热得仿如蒸笼。相熟的警员招呼刑从连坐下,刑从连装模做样看着墙上贴着的菜单,王朝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焦急,悄声道:“老大老大,时间这么紧张,你干什么带我们来吃饺子,这里有线索么?”
    而林辰在看到饺子馆招牌时,就仿佛已经了然,因此林顾问只是很从善如流地说:“三鲜,醋不加蒜。”
    前来记账的正是店主本人,刑从连拍了拍坐在身边的警员肩膀,说:“记我账上。”
    对方会意,立即起身离开。
    在警局外开饺子店的当然很了解这个情景,老边在空位坐下,说:“老刑我跟你说,自从我在警局外开了个饺子馆,这里都快变成信息中转站了,有什么事问吧。”
    林辰将卷宗放上台面,推至老边面前:“想向您请问关于这个案子的一些情况。”
    老边放下手里小本子,从前襟掏出老花镜戴上,当翻开第一页后,他的神色就有了变化。
    刑从连知道,他们可能离答案越来越近。
    “这个案子啊……”老边拖长调子,叹了口气,“你们想问什么?”
    “为什么笔录上,没有小林巷4号沈家人的口供记录?”林辰问。
    老边推了推眼镜,看到林辰,感慨道:“不愧是林顾问。但在我回答前,能先请问下,到底出了什么事?”
    “关于沈家小女孩的事情。”林辰含糊其辞,“那时候,她大概读初中。”
    老边脸上闪过敏锐的神色,他摇了摇头,直接道:“叫沈恋是吗?”
    饺子馆二楼就是老边的住所,已经退休的老警察将他们带上楼,从木架上抽出一叠档案,按时间顺序翻到当年,又从中抽出薄薄的一份卷宗,递了过来。
    刑从连低头看去,具体来说,那应该是没有记入卷宗的一页卷宗。
    老边说:“沈家人没做口供是因为那几日,他们回老家了。”
    “您没有怀疑吗?”刑从连觉得小楼的温度都降了下来。
    “你先看看这份记录吧。”老边没有正面回答。
    2月26日,也就是流浪后死后一个半月后的某日,小林街一位居民主动找到警员提供案件线索。
    提供线索的居民名不肯透露自己的姓名,但看样子应该还是个初中生。
    初中生向警方表示,她家离案发现场很近,所以很清楚事情发展的真实经过。那位滑倒撞死在石桥上的流浪汉之死并非意外,而是被人推倒后撞在台阶上身亡。
    初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