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是星际雌虫 第106节(2/3)
久不立丞相,将该由丞相做的事情自己代劳,一旦如这次病重,相关官员找不到主事之人,国家的大事则不能推进,不仅影响百姓名声和朝廷威仪,严重时还会危害朝廷安全。若丞相这个这一职位让皇上心酸难耐,何不建立内阁,择取几位大人共同承担丞相的职责,百官不能决断之事先奏内阁,内阁商议以后再请示皇上。
章言将厚厚的折子写完才吹灯睡觉。
临睡前心中不禁感叹,他们这位皇上出生的时机不对。若像朱元璋一样是开国皇帝,百废俱兴之时想改变一些古老的制度其实比较容易。他又没有朱元璋的杀伐果断,想要做成这一件事一开始必定要对领头的那些人让出一些权力。
内阁成员就是这次投石问路的路。
章言的这次的折子送上去,皇上解除了章言的禁足。让他上朝陈述自己的想法。章言这次三上奏折劝诫皇帝组建内阁之事,史书上称为章郎中三劝世宗皇帝。
*
作者有话要说:
第141章 太子太傅
章言的禁足一结束, 皇帝立刻就把他提到了金銮殿上,让众大臣讨论他的第三次奏折。
丞相制度在文臣武将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拥有政治抱负的士子, 莫不存着位极人臣的想法,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想法。皇帝为了平衡各方势力,让步出很大的利益,但反对者仍然众多。
为了确保内阁顺利组建,章言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在朝堂之上力战群儒,将与他们相异的意见, 一一有理有据的驳回。遇到倚老卖老仗着年龄比他大官职比他高轻视他的, 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反击。
在这期间有两三个老大人气得要撞柱, 章言靠着强大的精神力, 先一步察觉了他们的动作, 及时将人拦了下来。顽固守旧派又被他气晕的,他给人赔礼道歉, 再一遍遍地解释内阁这个新兴事物是什么, 直到对方了解了他想做什么。
守旧的人永远比维新的多。
为了营造舆论,他去信了不少隐士大儒致仕官员请人声援,在信中恳切地说明了内阁的作用。内阁的出现是为了替代丞相, 百官遇事不决提交内阁, 内阁直接对皇上负责。内阁成员七人人,可以避免一人独断带来决策的失误,皇帝居中裁断,既维护了君主的权威, 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错误的政策, 让底下的臣子群策群力。
章言并没有掩盖组建内阁分散相权集中君权的目的, 好处也很明显, 权力互相制衡,君主地位超然,朝堂安稳,臣子可放心出仕为官,天下、百姓随之大安。
随信去的,还有蓝因研究的高档茶叶。
章言发出的信有上百封,送出去了好几千斤茶叶。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得到了两位重量级人士的支持。
一位是历经三朝的帝师顾颐,他是先帝的老师,皇帝年幼时曾给他上过几节开蒙课。顾帝师认为内阁会使朝廷办事效率底下,但权力制衡互相监督可以使官员时常警醒自己,不让野心膨胀,不失去对君主对百姓的敬畏之心,尽心王事,瑕不掩瑜,对此十分支持。
另一位是江南书院的大儒林长生老先生,林先生门生故旧遍布天下,却栽在了蓝因的茶叶上。因为向蓝因求茶和章言夫夫结识,双方以茶会友不以利益相交。林山长是个豁达有远见之人,组建内阁的事一出,他就找到了症结所在。
一项制度兴起消失,和那个时候的□□势密切相关。内阁出现,是因为丞相制度威胁了皇帝。等到内阁制度腐朽,又会有新的东西代替它。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不管是人、制度还是其他的事物,都是在创造、改良、毁灭的圈子里循环。
他们这些人能做的,不过是顺应潮流。
林先生不抗拒内阁,又有蓝因的贿赂,出声表达了对组建内阁的支持。
有这两位领头,书生学子还有不少文臣都安静了下来,不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真正去思考内阁的职能和作用。
分析的越深越骂章言是皇家的狗腿子。
搭建舆论环境的时候,章言没有少拜访有资格进入内阁的重臣去游说他们。本来章言这样从四品的小官是没有资格是一二品的大员一起议事的。但因为皇帝的支持,在把章言推出来后,对他表示了看重与亲昵,时常给与赏赐召见,让章言在群臣中获得了超然的地位。
那些高官在心中再怎么觉得他是佞幸,还要好生好气地把人请到家里。若是不能阻止内阁建立,他们这些有阁臣资格的人,自然是要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的。
文人安抚了,武将不能不管。
丞相制度和文臣的干系比和武将大,但不是和他们完全没有关系。让他们眼睁睁看着文臣们分割原先属于丞相的权利,自己什么都没有还不捣乱,几乎不可能。
章言向皇帝建议,内阁七个位置,五个给文官,一个给武将、一个给勋贵,皇帝采纳了他的提议。
那段时间,章言的亲友、吏部侍郎府、礼部的大人都给了他许多实际上的支持。
刘樊那段时间每当上朝的时候就非常担心章言,既怕他发疯在朝堂上咬人,又怕章言遭人围攻
章言将厚厚的折子写完才吹灯睡觉。
临睡前心中不禁感叹,他们这位皇上出生的时机不对。若像朱元璋一样是开国皇帝,百废俱兴之时想改变一些古老的制度其实比较容易。他又没有朱元璋的杀伐果断,想要做成这一件事一开始必定要对领头的那些人让出一些权力。
内阁成员就是这次投石问路的路。
章言的这次的折子送上去,皇上解除了章言的禁足。让他上朝陈述自己的想法。章言这次三上奏折劝诫皇帝组建内阁之事,史书上称为章郎中三劝世宗皇帝。
*
作者有话要说:
第141章 太子太傅
章言的禁足一结束, 皇帝立刻就把他提到了金銮殿上,让众大臣讨论他的第三次奏折。
丞相制度在文臣武将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拥有政治抱负的士子, 莫不存着位极人臣的想法,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想法。皇帝为了平衡各方势力,让步出很大的利益,但反对者仍然众多。
为了确保内阁顺利组建,章言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在朝堂之上力战群儒,将与他们相异的意见, 一一有理有据的驳回。遇到倚老卖老仗着年龄比他大官职比他高轻视他的, 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反击。
在这期间有两三个老大人气得要撞柱, 章言靠着强大的精神力, 先一步察觉了他们的动作, 及时将人拦了下来。顽固守旧派又被他气晕的,他给人赔礼道歉, 再一遍遍地解释内阁这个新兴事物是什么, 直到对方了解了他想做什么。
守旧的人永远比维新的多。
为了营造舆论,他去信了不少隐士大儒致仕官员请人声援,在信中恳切地说明了内阁的作用。内阁的出现是为了替代丞相, 百官遇事不决提交内阁, 内阁直接对皇上负责。内阁成员七人人,可以避免一人独断带来决策的失误,皇帝居中裁断,既维护了君主的权威, 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错误的政策, 让底下的臣子群策群力。
章言并没有掩盖组建内阁分散相权集中君权的目的, 好处也很明显, 权力互相制衡,君主地位超然,朝堂安稳,臣子可放心出仕为官,天下、百姓随之大安。
随信去的,还有蓝因研究的高档茶叶。
章言发出的信有上百封,送出去了好几千斤茶叶。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得到了两位重量级人士的支持。
一位是历经三朝的帝师顾颐,他是先帝的老师,皇帝年幼时曾给他上过几节开蒙课。顾帝师认为内阁会使朝廷办事效率底下,但权力制衡互相监督可以使官员时常警醒自己,不让野心膨胀,不失去对君主对百姓的敬畏之心,尽心王事,瑕不掩瑜,对此十分支持。
另一位是江南书院的大儒林长生老先生,林先生门生故旧遍布天下,却栽在了蓝因的茶叶上。因为向蓝因求茶和章言夫夫结识,双方以茶会友不以利益相交。林山长是个豁达有远见之人,组建内阁的事一出,他就找到了症结所在。
一项制度兴起消失,和那个时候的□□势密切相关。内阁出现,是因为丞相制度威胁了皇帝。等到内阁制度腐朽,又会有新的东西代替它。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不管是人、制度还是其他的事物,都是在创造、改良、毁灭的圈子里循环。
他们这些人能做的,不过是顺应潮流。
林先生不抗拒内阁,又有蓝因的贿赂,出声表达了对组建内阁的支持。
有这两位领头,书生学子还有不少文臣都安静了下来,不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真正去思考内阁的职能和作用。
分析的越深越骂章言是皇家的狗腿子。
搭建舆论环境的时候,章言没有少拜访有资格进入内阁的重臣去游说他们。本来章言这样从四品的小官是没有资格是一二品的大员一起议事的。但因为皇帝的支持,在把章言推出来后,对他表示了看重与亲昵,时常给与赏赐召见,让章言在群臣中获得了超然的地位。
那些高官在心中再怎么觉得他是佞幸,还要好生好气地把人请到家里。若是不能阻止内阁建立,他们这些有阁臣资格的人,自然是要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的。
文人安抚了,武将不能不管。
丞相制度和文臣的干系比和武将大,但不是和他们完全没有关系。让他们眼睁睁看着文臣们分割原先属于丞相的权利,自己什么都没有还不捣乱,几乎不可能。
章言向皇帝建议,内阁七个位置,五个给文官,一个给武将、一个给勋贵,皇帝采纳了他的提议。
那段时间,章言的亲友、吏部侍郎府、礼部的大人都给了他许多实际上的支持。
刘樊那段时间每当上朝的时候就非常担心章言,既怕他发疯在朝堂上咬人,又怕章言遭人围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