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 第86节(2/3)
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算是走出第一步了。
她站在街头自言自语,嘴角快要咧到耳朵根了,笑得停不住。
“姑娘,该回府啦,天儿不早啦,一会儿就要天黑了。”
胡嬷嬷不知从何处钻出来的,她脸上一副“我全看在眼里”的欣慰笑容。唐荼荼知道这几天她一直在南市上猫着,暗中观察自己做生意,回了家给母亲报信。
唐荼荼心里好笑,假装不知道,去通事那儿拿了自己的东西就要走。
南市上人来人往,不准许畜牲经停,怕客人们踩一脚粪便。所以马车都是停在开明坊外的,离此处有一里地,得走出去才能坐上车。
唐荼荼刚走出两步,胡嬷嬷便倒抽一口凉气,眼睛发直,压着声儿大惊失色:“二姑娘!怎的这个时候来月事了?裤上头糊了一片。”
唐荼荼:“啊,我没留意……”
年初她这具身体才来了葵水,时间没准过一次,唐荼荼算了两回日子没算明白,索性不算了,她是随身装着月事带的。
夏天太热,唐荼荼坐出一腿的汗,压根没知觉。
两人以气音嘀咕半天,附近也没个卖衣裳的店铺,胡嬷嬷连忙叫丫鬟往远处走走,找找成衣铺,给二小姐买条披风来。
她们主仆俩鬼鬼祟祟地一前一后走着,胡嬷嬷走在后边,借着身形遮挡着她,二人慌忙拐进了一条小巷中。
南城异域人多、客商多,有大鼻子蓝眼睛、从海上飘来的洋鬼,还有一头卷毛、披麻袋的波斯传教士,有裹白袍、缠头巾的大食商人,还有三步一跪的天竺苦行僧,胡人开的瓦舍滋儿哇啦从早唱到晚,还有各种曲苑混迹其中……
不论见多少回,都是些奇奇怪怪的异族。
在祖辈就在皇城根下的老京城人眼中,南城十二坊再热闹,也是个不入流的地方。住的多是贫民,还有不少乡户人家,刚进城,一时半会儿找不着好的落脚地,才会在城南暂住,一旦有点钱了,立马要往西城搬。
是以,南城的住民往往来了又走,人口流动很快。尤其是临着大街、出行最方便的宅舍,清一水全是牙行预留下的商栈,住一半,空一半,有不少宅子都没住上人。
唐荼荼奔着一户门庭冷落、门上只挂了锁的人家,敲敲门问:“有人吗?叨扰啦,能不能借你家茅厕一用?”
喊了两声,里边没人应,那就是没住人了。她摘下挂在门上的大锁,推门就进。
胡嬷嬷在院子里等着,绕着院里环视一圈,嘀咕:“搬得可真干净,满院子连个破板凳都没留下。”
院子里一样家具都没留,也没什么灰土,前一任主家大约是最近才搬走的,想必是个讲究人,连茅厕都打扫得挺干净,并没有异味。
茅厕在院后头,京城中但凡是个宅子,都建有自己的私茅,讲究的人家是从不用公厕的。
唐荼荼换好月事带,半天没出去,要等着裤子干,顺便她还在脑子里勾勒了一幅南市地图,琢磨这地方的排污管道是怎么运作的。
跟中城那十几座官坊不一样,民宅密集的地方,下水排污管道要复杂许多,唐荼荼还没研究过。
据说古代的都城在建立之初,都有一套精妙的生活下水排污和垃圾填埋系统,后边随着年代越久,管道翻新跟不上了,脏污漫街,才会弃城迁都,留着旧城的污物慢慢清理。
她正这么想着。
——啪嗒。
头顶上落上了什么,唐荼荼愣了愣。茅厕的地方,想必是蜘蛛一类的玩意,唐荼荼头皮发麻,起了一身白毛汗。
还不等抬头,又一滴,滴在她脖子上。
唐荼荼愣怔地回手去摸,油腻腻的抹了一指头,指尖触感黏腻,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颜色微微发黑,搓揉开后泛着些红。
唐荼荼仰起头去望。
茅厕顶都是泥灰砌墙,上头铺油纸布,最上边再摆一层瓦片顶。这家大约是房顶上堆着什么漆料,好像是屋顶漏了,滴滴答答地往下掉。
这东西味道刺鼻,像是民间粉刷家具时常用的大红漆。
嗐,无妄之灾。
唐荼荼拿手帕擦干净脖子和手指,她抬脚要离开,却忽然被这个味道牵出了一点熟悉。
她抬起手指仔细闻了闻,好像……不是大漆?味道特别鲜明,熏得她闻一鼻子就要皱眉。
唐荼荼渐渐变了脸色,她想起这是什么味道了。
是桐油——跟初九太后正诞那一夜,被火烧着的花楼是一个味道。
第84章
桐油分生、熟两种,生桐油一般色儿浅,易燃,能做油灯的燃料;熟桐油是兑了大漆的,涂在木料上能给木材加一层光滑的漆面,防腐防虫。
唐荼荼没能分清这桐油是哪种,抬头望了望。
房顶上……放着桐油么?
这是民间很常用的、稀松平常的东西,唐荼荼却不知怎的,心里有点不安稳,她揣着一肚子狐疑,抬脚快步走到院子中,仰起头看。
房顶上堆着一只只黑皮的烂陶罐,民间常用这种罐子做酱、腌菜,几乎摆满了整个房顶,连左右几间宅子的房顶上,也密密麻麻摆满了罐子!
全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算是走出第一步了。
她站在街头自言自语,嘴角快要咧到耳朵根了,笑得停不住。
“姑娘,该回府啦,天儿不早啦,一会儿就要天黑了。”
胡嬷嬷不知从何处钻出来的,她脸上一副“我全看在眼里”的欣慰笑容。唐荼荼知道这几天她一直在南市上猫着,暗中观察自己做生意,回了家给母亲报信。
唐荼荼心里好笑,假装不知道,去通事那儿拿了自己的东西就要走。
南市上人来人往,不准许畜牲经停,怕客人们踩一脚粪便。所以马车都是停在开明坊外的,离此处有一里地,得走出去才能坐上车。
唐荼荼刚走出两步,胡嬷嬷便倒抽一口凉气,眼睛发直,压着声儿大惊失色:“二姑娘!怎的这个时候来月事了?裤上头糊了一片。”
唐荼荼:“啊,我没留意……”
年初她这具身体才来了葵水,时间没准过一次,唐荼荼算了两回日子没算明白,索性不算了,她是随身装着月事带的。
夏天太热,唐荼荼坐出一腿的汗,压根没知觉。
两人以气音嘀咕半天,附近也没个卖衣裳的店铺,胡嬷嬷连忙叫丫鬟往远处走走,找找成衣铺,给二小姐买条披风来。
她们主仆俩鬼鬼祟祟地一前一后走着,胡嬷嬷走在后边,借着身形遮挡着她,二人慌忙拐进了一条小巷中。
南城异域人多、客商多,有大鼻子蓝眼睛、从海上飘来的洋鬼,还有一头卷毛、披麻袋的波斯传教士,有裹白袍、缠头巾的大食商人,还有三步一跪的天竺苦行僧,胡人开的瓦舍滋儿哇啦从早唱到晚,还有各种曲苑混迹其中……
不论见多少回,都是些奇奇怪怪的异族。
在祖辈就在皇城根下的老京城人眼中,南城十二坊再热闹,也是个不入流的地方。住的多是贫民,还有不少乡户人家,刚进城,一时半会儿找不着好的落脚地,才会在城南暂住,一旦有点钱了,立马要往西城搬。
是以,南城的住民往往来了又走,人口流动很快。尤其是临着大街、出行最方便的宅舍,清一水全是牙行预留下的商栈,住一半,空一半,有不少宅子都没住上人。
唐荼荼奔着一户门庭冷落、门上只挂了锁的人家,敲敲门问:“有人吗?叨扰啦,能不能借你家茅厕一用?”
喊了两声,里边没人应,那就是没住人了。她摘下挂在门上的大锁,推门就进。
胡嬷嬷在院子里等着,绕着院里环视一圈,嘀咕:“搬得可真干净,满院子连个破板凳都没留下。”
院子里一样家具都没留,也没什么灰土,前一任主家大约是最近才搬走的,想必是个讲究人,连茅厕都打扫得挺干净,并没有异味。
茅厕在院后头,京城中但凡是个宅子,都建有自己的私茅,讲究的人家是从不用公厕的。
唐荼荼换好月事带,半天没出去,要等着裤子干,顺便她还在脑子里勾勒了一幅南市地图,琢磨这地方的排污管道是怎么运作的。
跟中城那十几座官坊不一样,民宅密集的地方,下水排污管道要复杂许多,唐荼荼还没研究过。
据说古代的都城在建立之初,都有一套精妙的生活下水排污和垃圾填埋系统,后边随着年代越久,管道翻新跟不上了,脏污漫街,才会弃城迁都,留着旧城的污物慢慢清理。
她正这么想着。
——啪嗒。
头顶上落上了什么,唐荼荼愣了愣。茅厕的地方,想必是蜘蛛一类的玩意,唐荼荼头皮发麻,起了一身白毛汗。
还不等抬头,又一滴,滴在她脖子上。
唐荼荼愣怔地回手去摸,油腻腻的抹了一指头,指尖触感黏腻,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颜色微微发黑,搓揉开后泛着些红。
唐荼荼仰起头去望。
茅厕顶都是泥灰砌墙,上头铺油纸布,最上边再摆一层瓦片顶。这家大约是房顶上堆着什么漆料,好像是屋顶漏了,滴滴答答地往下掉。
这东西味道刺鼻,像是民间粉刷家具时常用的大红漆。
嗐,无妄之灾。
唐荼荼拿手帕擦干净脖子和手指,她抬脚要离开,却忽然被这个味道牵出了一点熟悉。
她抬起手指仔细闻了闻,好像……不是大漆?味道特别鲜明,熏得她闻一鼻子就要皱眉。
唐荼荼渐渐变了脸色,她想起这是什么味道了。
是桐油——跟初九太后正诞那一夜,被火烧着的花楼是一个味道。
第84章
桐油分生、熟两种,生桐油一般色儿浅,易燃,能做油灯的燃料;熟桐油是兑了大漆的,涂在木料上能给木材加一层光滑的漆面,防腐防虫。
唐荼荼没能分清这桐油是哪种,抬头望了望。
房顶上……放着桐油么?
这是民间很常用的、稀松平常的东西,唐荼荼却不知怎的,心里有点不安稳,她揣着一肚子狐疑,抬脚快步走到院子中,仰起头看。
房顶上堆着一只只黑皮的烂陶罐,民间常用这种罐子做酱、腌菜,几乎摆满了整个房顶,连左右几间宅子的房顶上,也密密麻麻摆满了罐子!
全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