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战死的夫君一起重生后 第24节(3/4)
捡到时,尚在襁褓之中,听说,当时裹在他身上的布裹是绸缎的。婆婆猜他的亲生父母该是富贵人家的公子小姐,这婴儿不该是弃了的,许是遗落的,所以,最开始那一两年都有在打探消息。但两年后仍不见有人来寻,他们也就没再坚持找了。”
“这些年来,也都是拿夫君当亲儿子待的。若不是夫君随口提了这事儿,我又特意去问,他们二老怕一辈子都不会提。”
袁氏和老夫人都是从战火中走过来的人,所以,对二十年前的情况,她们很了解。
那时候正逢乱世,前朝皇帝被迫让位,各地英雄豪杰揭竿而起。乱了好些年,之后今上入京称帝后,百姓们日子才渐渐好起来。
那些年也死了不少人,所以老夫人道:“或许……他的亲生父母已不在这人世间了,又或许,以为他早不在这人世间,这才没找。”
徐静依道:“夫君脚底心有那样一块斑驳的胎记,估计全天下也独一无二。其实若他父母还健在的话,认回去也容易的。”
老夫人点头:“若能遇上,相认是容易。但这茫茫人海,能再遇上却不容易。”又叹息一声,“一切都是缘分,又或许,是姑爷同顾家有缘呢?”
徐静依笑应道:“祖母说得对。不管以后如何,但夫君同顾家的缘分,算是真正结下的,是怎么都撼动不了的。”
徐淑依也坐一旁,听徐静依如今一口一个夫君的叫,好不亲热,她心中十分鄙夷。
就算再给她这个夫君脸上贴金,再怎么想着抬他身份,他也不过就是一个市井出身的小民。即便不是顾家亲生的,是王家、李家亲生的,那王家、李家说不定还不如顾家呢,又说得这么起劲做什么?
何况,如今连王家、李家是谁,又在哪儿,都不知道。
都不确定的事,也值得她这般郑重的拿出来说?
在老夫人面前,徐淑依到底会顾及一些,所以她不敢恶语相向。但心中又实在憋不住,便少不得要泼几盆冷水扫扫兴。
“这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姐姐怎么老提?而且听姐姐的意思,顾家也是没打算帮姐夫找亲生父母的,姐姐一再提此事,又有什么意思呢?”又说,“难得大家过年聚一块儿,还不如说些有意思的。”
徐静依就笑了:“那依妹妹看,说什么是有意思的呢?说太子府,说临安郡王吗?”
在徐淑依心中,可不就是提这些才算有意思嘛。但在老夫人面前,她倒会稍稍低调一些。
“我也没有非要提他们,只是好不易聚一块儿,不想姐姐总说自己的事罢了。您也该听一听别人要说什么,而不是只顾自己说。难道嬷嬷没教过我们吗?长辈在时,小辈们该少说些话为好,该问什么答什么才对,而不是这般只顾讲自己的。”
徐静依一点都不气,反倒脸上笑意更深,她问徐淑依:“嬷嬷还教过我们要懂尊卑之别,对长辈要恭敬、要孝顺呢,妹妹都做到了吗?”
徐淑依一时答不上话来,气得隐在袖子中的双手倏的攥成了拳。
但也的确理亏,所以小脸红一阵白一阵,精彩得很。
袁氏不想在今日这样的好日子两个女儿又杠上,于是忙打圆场说:“都是一家人,又没有外人,咱们就别拘理了。”又提老太太,“你们都别说话,且听听老太太有什么话要讲。”
徐老夫人也笑,面上笑容睿智又耐人寻味。
“我老婆子说什么,你们又肯不肯听呢?就算听了,又是不是真正能听进心里去的呢?”又感叹说,“你们如今都大了,我老了,我再说什么,未必能深入你们的心。所以,既如此,我不费这个口舌也罢。”
这话说得颇严肃了些,徐静依等人见状,忙都站了起来听训。
袁氏是个很孝顺的人,素日里十分敬重老太太,她忙替两个女儿道:“这个家只要您在一日,就是您当家做主的。日后便是二娘成了郡王妃,您也仍是她长辈,她回来后也会听您的训。她们姐妹都是您看着长大的,您该多疼一疼的时候还是得多疼一疼,不能因为她们各自嫁了人,就不管了。她们年纪小,很多大道理都不懂,还得您老人家多教教她们呢。”
因这番话中提了徐淑依,所以即便她不情愿,也不得不开口应一声:“孙女一辈子都听祖母教诲。”
老人家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这番话说得有用无用,但她仍是道:“就算你们日后各自嫁了人,姐妹之间不常走动了,生分了,也望你们能记住一件事,那就是你们都是定安侯府徐家的女儿。你们姊妹若是不睦,不但徒损了我们徐家的名声,也会叫外人看了笑话去。”
“你们祖父,你们爹爹,都是朝中为官的,你们不为别的,多少也要为他们的官声着想。好歹,咱们这个家,能有如今这般荣耀,你们姊妹能吃喝不愁,过上好日子,全赖他们外头立的功。一家子姊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都是扯断皮肉连着筋骨的,谁也摘不掉同谁的关系。”
“这话我只今日说这一次,你们若听得进去固然好,若听不进去,日后如何,也只能说是你们自己的造化。”
徐静依是认真听进去的,其实她也不想同自己的亲妹妹撕破脸,只要她能改邪归正,日后不说对
“这些年来,也都是拿夫君当亲儿子待的。若不是夫君随口提了这事儿,我又特意去问,他们二老怕一辈子都不会提。”
袁氏和老夫人都是从战火中走过来的人,所以,对二十年前的情况,她们很了解。
那时候正逢乱世,前朝皇帝被迫让位,各地英雄豪杰揭竿而起。乱了好些年,之后今上入京称帝后,百姓们日子才渐渐好起来。
那些年也死了不少人,所以老夫人道:“或许……他的亲生父母已不在这人世间了,又或许,以为他早不在这人世间,这才没找。”
徐静依道:“夫君脚底心有那样一块斑驳的胎记,估计全天下也独一无二。其实若他父母还健在的话,认回去也容易的。”
老夫人点头:“若能遇上,相认是容易。但这茫茫人海,能再遇上却不容易。”又叹息一声,“一切都是缘分,又或许,是姑爷同顾家有缘呢?”
徐静依笑应道:“祖母说得对。不管以后如何,但夫君同顾家的缘分,算是真正结下的,是怎么都撼动不了的。”
徐淑依也坐一旁,听徐静依如今一口一个夫君的叫,好不亲热,她心中十分鄙夷。
就算再给她这个夫君脸上贴金,再怎么想着抬他身份,他也不过就是一个市井出身的小民。即便不是顾家亲生的,是王家、李家亲生的,那王家、李家说不定还不如顾家呢,又说得这么起劲做什么?
何况,如今连王家、李家是谁,又在哪儿,都不知道。
都不确定的事,也值得她这般郑重的拿出来说?
在老夫人面前,徐淑依到底会顾及一些,所以她不敢恶语相向。但心中又实在憋不住,便少不得要泼几盆冷水扫扫兴。
“这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姐姐怎么老提?而且听姐姐的意思,顾家也是没打算帮姐夫找亲生父母的,姐姐一再提此事,又有什么意思呢?”又说,“难得大家过年聚一块儿,还不如说些有意思的。”
徐静依就笑了:“那依妹妹看,说什么是有意思的呢?说太子府,说临安郡王吗?”
在徐淑依心中,可不就是提这些才算有意思嘛。但在老夫人面前,她倒会稍稍低调一些。
“我也没有非要提他们,只是好不易聚一块儿,不想姐姐总说自己的事罢了。您也该听一听别人要说什么,而不是只顾自己说。难道嬷嬷没教过我们吗?长辈在时,小辈们该少说些话为好,该问什么答什么才对,而不是这般只顾讲自己的。”
徐静依一点都不气,反倒脸上笑意更深,她问徐淑依:“嬷嬷还教过我们要懂尊卑之别,对长辈要恭敬、要孝顺呢,妹妹都做到了吗?”
徐淑依一时答不上话来,气得隐在袖子中的双手倏的攥成了拳。
但也的确理亏,所以小脸红一阵白一阵,精彩得很。
袁氏不想在今日这样的好日子两个女儿又杠上,于是忙打圆场说:“都是一家人,又没有外人,咱们就别拘理了。”又提老太太,“你们都别说话,且听听老太太有什么话要讲。”
徐老夫人也笑,面上笑容睿智又耐人寻味。
“我老婆子说什么,你们又肯不肯听呢?就算听了,又是不是真正能听进心里去的呢?”又感叹说,“你们如今都大了,我老了,我再说什么,未必能深入你们的心。所以,既如此,我不费这个口舌也罢。”
这话说得颇严肃了些,徐静依等人见状,忙都站了起来听训。
袁氏是个很孝顺的人,素日里十分敬重老太太,她忙替两个女儿道:“这个家只要您在一日,就是您当家做主的。日后便是二娘成了郡王妃,您也仍是她长辈,她回来后也会听您的训。她们姐妹都是您看着长大的,您该多疼一疼的时候还是得多疼一疼,不能因为她们各自嫁了人,就不管了。她们年纪小,很多大道理都不懂,还得您老人家多教教她们呢。”
因这番话中提了徐淑依,所以即便她不情愿,也不得不开口应一声:“孙女一辈子都听祖母教诲。”
老人家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这番话说得有用无用,但她仍是道:“就算你们日后各自嫁了人,姐妹之间不常走动了,生分了,也望你们能记住一件事,那就是你们都是定安侯府徐家的女儿。你们姊妹若是不睦,不但徒损了我们徐家的名声,也会叫外人看了笑话去。”
“你们祖父,你们爹爹,都是朝中为官的,你们不为别的,多少也要为他们的官声着想。好歹,咱们这个家,能有如今这般荣耀,你们姊妹能吃喝不愁,过上好日子,全赖他们外头立的功。一家子姊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都是扯断皮肉连着筋骨的,谁也摘不掉同谁的关系。”
“这话我只今日说这一次,你们若听得进去固然好,若听不进去,日后如何,也只能说是你们自己的造化。”
徐静依是认真听进去的,其实她也不想同自己的亲妹妹撕破脸,只要她能改邪归正,日后不说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