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第208节(2/3)
道理的,错过了耕种的季节就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颗粒无收。
如今整个秦川平原分完田地,大多数地方都只能赶上下一季度的秋耕,基本上要来年才能收获。
这边人口众多,百姓却很穷困,要完全靠他从肃城与河原等地调拨粮食救济是不可能的。
能拿下秦川平原,从年初来说,都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他根本没时间循序渐进做好准备。
但要因此而放弃唾手可得的粮仓,那也是不可能的。便先拿下再去考虑后续。
总之目前的情况就是,他现有的粮食很难养活这么多人支撑到来年收获的时候,更何况他同时还要精养十几万的军队。
李洵先前也一直在考虑,到底该从哪里去填补这部分的粮食缺口,周如植便给他送来了及时雨。
如今秦川平原上的田地,虽说有一部分因为战乱抛荒,但也还是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耕种着的,收割之后的水田,原本是要空置的。
若能让这部分的水田发挥余热,在今年就多少再产出一些粮食,必然能很大程度上缓解粮食短缺问题。
周如植的意思,便是趁着分田地时候,直接把再生稻强行推广出去。
冯敬要主持分田地就已经很忙了,整个秦川平原又是粮仓重地,也确实需要一个专门的农事官。
因为李洵这里一直等着,第二天上午岳鸿昌一到鼎德,就赶紧来军营中拜见李洵。
看着眼前那位风尘仆仆,衣着寒酸的年轻男子,李洵有些意外。
他还以为此人再怎么也是四十多岁了,却没想到看起来只有三十出头。
“听说你是嘉佑十一年的二甲进士,先前都在何处任官?”
岳鸿昌抬起头来,微微垂目回话:
“微臣初始是在宣西县做县令,六年后平级调动到秦郡做工曹主簿,如今在工曹做仓部知事。”
看得出来,他有心做出不卑不亢,淡然无波的姿态来,却还是有些紧张。
听他这履历,李洵便知道此人并不是个善于钻营的。
明明年纪轻轻就考中了进士,为官十余年,却不仅没能升官,反而被贬了官。
这也侧面证明,他算是比较清廉的。不然单凭六年主政一方县令,便能捞不少银钱,稍微运作一番,也不至于平级调动到工曹这种冷衙门里。
“本王听周如植说,你先前曾与他一同参与过再生稻试验,若本王打算在整个秦川平原范围内推广再生稻,该叫百姓如何耕种?”
再生稻种植时的注意事项,周如植已经在折子里写得清清楚楚,李洵这么问,主要是存着考校之意。
岳鸿昌在来之前,便已经知道了,是前两年在秦郡做郡守的周如植府君举荐了他。
他不善于巴结上官,能遇到周府君器重,哪里都带着他,什么都愿意教他,实在是无比幸运。
他深知劝课农桑的重要性,也非常愿意学。
可惜,好景不长,周府君刚来三年,就因为堆肥一事触怒了陛下,被冠以巫蛊之名,全家刺配流放。
他作为周府君的看重的工曹主簿,也毫无意外地遭到了接任郡守的打压,年底考核直接被评了末等,降为仓部知事,这两年里,过得极其困窘。
为官一事,确实是需要运道的。
他本就出身于贫寒之家,又不愿向百姓伸手,便拿不出钱孝敬上官,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赏识栽培他的上官,却遭遇横祸,不仅没能提携他升迁,反而带累他被贬了官。
他不怨周府君,只怨这世道。
小人猖狂,真正为民着想的官员却是举步维艰。
也正因为如此,慎郡王派人来见他,问他是否愿意效命麾下时,他毫不犹豫就同意了。
慎郡王本就是大启王朝的皇长子,原该是如今的第一皇位继承人。
他年轻有为,窝囊的朝廷与昏庸的皇帝拍马莫及,连黎民百姓也对他推崇不已,自发要归顺慎郡王。
他从未见过哪位帝王如此令万民向往。
这样的人,简直跟书中的圣贤明君一般,他有什么理由不归顺。
更何况,是待他如恩师的周府君举荐他的。
秦郡百姓与厢军发生暴乱后,慎郡王麾下的军队接管了秦郡郡城。
他们这些人原本的官员都被软禁在府衙之中,曾经的同僚与上司们,得知他被慎郡王召见,而曾经被流放的前任郡守成了慎郡王手下的农事部长官,位同六部尚书,那表情实在是精彩。
好些原本打压排挤过他的人,也跟完全没做过那些事一样,纷纷跑上来恭维贺喜,更有人谦卑又直白地表示,请他以后发达了一定要提携他们。
那一刻,他真觉得扬眉吐气极了。
不过,此时此刻,他心中却只剩下紧张。
周府君特意举荐他,他可能不在慎郡王面前给他丢脸。
而且,今日的表现,很可能事关今后的前途。
他努力平复着情绪,有条不紊地道:
“回郡王,再生稻的培育关键有三点。第一,收割头季稻时,需留茬十寸到十二寸之间。第二,收割后第二天,最好能立刻蓄水,若水量不足,也最少要保障两三寸的水深。第三
如今整个秦川平原分完田地,大多数地方都只能赶上下一季度的秋耕,基本上要来年才能收获。
这边人口众多,百姓却很穷困,要完全靠他从肃城与河原等地调拨粮食救济是不可能的。
能拿下秦川平原,从年初来说,都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他根本没时间循序渐进做好准备。
但要因此而放弃唾手可得的粮仓,那也是不可能的。便先拿下再去考虑后续。
总之目前的情况就是,他现有的粮食很难养活这么多人支撑到来年收获的时候,更何况他同时还要精养十几万的军队。
李洵先前也一直在考虑,到底该从哪里去填补这部分的粮食缺口,周如植便给他送来了及时雨。
如今秦川平原上的田地,虽说有一部分因为战乱抛荒,但也还是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耕种着的,收割之后的水田,原本是要空置的。
若能让这部分的水田发挥余热,在今年就多少再产出一些粮食,必然能很大程度上缓解粮食短缺问题。
周如植的意思,便是趁着分田地时候,直接把再生稻强行推广出去。
冯敬要主持分田地就已经很忙了,整个秦川平原又是粮仓重地,也确实需要一个专门的农事官。
因为李洵这里一直等着,第二天上午岳鸿昌一到鼎德,就赶紧来军营中拜见李洵。
看着眼前那位风尘仆仆,衣着寒酸的年轻男子,李洵有些意外。
他还以为此人再怎么也是四十多岁了,却没想到看起来只有三十出头。
“听说你是嘉佑十一年的二甲进士,先前都在何处任官?”
岳鸿昌抬起头来,微微垂目回话:
“微臣初始是在宣西县做县令,六年后平级调动到秦郡做工曹主簿,如今在工曹做仓部知事。”
看得出来,他有心做出不卑不亢,淡然无波的姿态来,却还是有些紧张。
听他这履历,李洵便知道此人并不是个善于钻营的。
明明年纪轻轻就考中了进士,为官十余年,却不仅没能升官,反而被贬了官。
这也侧面证明,他算是比较清廉的。不然单凭六年主政一方县令,便能捞不少银钱,稍微运作一番,也不至于平级调动到工曹这种冷衙门里。
“本王听周如植说,你先前曾与他一同参与过再生稻试验,若本王打算在整个秦川平原范围内推广再生稻,该叫百姓如何耕种?”
再生稻种植时的注意事项,周如植已经在折子里写得清清楚楚,李洵这么问,主要是存着考校之意。
岳鸿昌在来之前,便已经知道了,是前两年在秦郡做郡守的周如植府君举荐了他。
他不善于巴结上官,能遇到周府君器重,哪里都带着他,什么都愿意教他,实在是无比幸运。
他深知劝课农桑的重要性,也非常愿意学。
可惜,好景不长,周府君刚来三年,就因为堆肥一事触怒了陛下,被冠以巫蛊之名,全家刺配流放。
他作为周府君的看重的工曹主簿,也毫无意外地遭到了接任郡守的打压,年底考核直接被评了末等,降为仓部知事,这两年里,过得极其困窘。
为官一事,确实是需要运道的。
他本就出身于贫寒之家,又不愿向百姓伸手,便拿不出钱孝敬上官,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赏识栽培他的上官,却遭遇横祸,不仅没能提携他升迁,反而带累他被贬了官。
他不怨周府君,只怨这世道。
小人猖狂,真正为民着想的官员却是举步维艰。
也正因为如此,慎郡王派人来见他,问他是否愿意效命麾下时,他毫不犹豫就同意了。
慎郡王本就是大启王朝的皇长子,原该是如今的第一皇位继承人。
他年轻有为,窝囊的朝廷与昏庸的皇帝拍马莫及,连黎民百姓也对他推崇不已,自发要归顺慎郡王。
他从未见过哪位帝王如此令万民向往。
这样的人,简直跟书中的圣贤明君一般,他有什么理由不归顺。
更何况,是待他如恩师的周府君举荐他的。
秦郡百姓与厢军发生暴乱后,慎郡王麾下的军队接管了秦郡郡城。
他们这些人原本的官员都被软禁在府衙之中,曾经的同僚与上司们,得知他被慎郡王召见,而曾经被流放的前任郡守成了慎郡王手下的农事部长官,位同六部尚书,那表情实在是精彩。
好些原本打压排挤过他的人,也跟完全没做过那些事一样,纷纷跑上来恭维贺喜,更有人谦卑又直白地表示,请他以后发达了一定要提携他们。
那一刻,他真觉得扬眉吐气极了。
不过,此时此刻,他心中却只剩下紧张。
周府君特意举荐他,他可能不在慎郡王面前给他丢脸。
而且,今日的表现,很可能事关今后的前途。
他努力平复着情绪,有条不紊地道:
“回郡王,再生稻的培育关键有三点。第一,收割头季稻时,需留茬十寸到十二寸之间。第二,收割后第二天,最好能立刻蓄水,若水量不足,也最少要保障两三寸的水深。第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