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26节(1/3)
进场过道的右前方,有一高台,上头坐着宛平县的廪生们。三个小子一进场,高台上一消瘦的小老头站起来,仔细打量了几个小子,而后呼道:“廪生吴汉,保!”
此即为“唱保”——衙差验身,廪生呼应。
三个小子总算顺利进场,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简单收拾后,将要用的物件取出,置于案桌上。天微微亮,初春又是初晨,坐下来不动,越发觉得冻手冻脚,裴少淮引燃银霜炭,将手炉捧在怀里,果然暖和了不少。
他抬头一看,见到了本县的一县之长——知县沈非。沈知县三十余岁,神色严肃坐在高台上,察观全场。
裴少淮听姐夫徐瞻介绍过此人,乃成顺十九年探花,一甲进士及第,后入翰林院任七品编修。任职期间,在宫中颇得美名,去岁调任至此,任六品知县。
如此年纪就能在皇城脚下,任宛平县知县,前途何等光明。只需任期一满,不出差池,必定会调回宫中,委以重任。
他的前一任便是如此。
……
今日县试第一场,即为正场,也是县试中最重要的一场,此后几场考试,则称为初覆、再覆、末覆。每一场考一日,天亮开考,日落收卷,不得掌灯答题。两三日后,放榜布公,通过者再考第二场,以此类推。
所考题目皆为沈知县所出。
……
天已大亮,所有考生皆已入座,贡院内一片安静。一声锣响,助考官们分发答纸,考试开始。
纸上并无题目,题目会以举牌巡游的形式公布。
裴少淮知晓,今日一共有三道题目——首题两道,试四书文二篇,即从四书里出题,写两篇八股文。通常次题一道,依照题目所给意境,帖诗一首[1]。
题量不算大,按段夫子平日里的要求,半日即可做完。
牌子很快巡走到裴少淮跟前,只见上头写着:
其一,不以规矩。
其二,君子九思。
裴少淮在草稿纸上抄了下来,自以为,这两道题中规中矩,对学童们而言难度适中。
他开始构思如何下笔。第一题出自《孟子》的“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讲的是人要守规矩,自然写不出甚么新意来,若想答得比别人好,只能在遣文造句、引经据典上花心思了。
裴少淮破题,草稿上写道:“等闲人未恃明与巧,岂可不以规矩乎。”连离娄和公输子这样的人都要守规矩,平常人没有他们的明察秋毫、奇思巧艺,岂能没有规矩?
破题之后,后面的起二股、中二股、束二股,皆要对仗工整,字字句句斟酌推敲,这一部分,裴少淮多花了些时间。
其实,县试只是科考的“敲门砖”,说是要写八股文,实则,许多学童笔力不够,难以做到全文八股都工工整整。主考官改卷录取时,也会考虑到这一情况,是以,考生写文章只要略有“八股之形”,又字句通顺,基本上都能通过正场,拿到府试的资格。
裴少淮自然不会以这样低的要求来限制自己。
一稿写完,细数,恰好三百字出头,字数适宜。又继续构思第二题,两篇文章加起来,七百字以下为妙。
这时,五言律诗题也放出来了,只见上面写道:黄花如散金[3]。
裴少淮心里咯噔了一下,此句不正是段夫子去岁春日里带着他们仨野游,见到连片的油菜花时,现场给他们讲解的诗句吗?因菜花连片如海,风来浪起,确似散金,让他记忆犹新。
想必,裴少津和徐言成二人,也是如此感受。
考生们若是将“黄花”理解为秋日金菊,或是对镜花黄,都是跑题的。
在考场,裴少淮发现,夫子平日里带他们所做的点点滴滴,原来皆有用意。因而也明白了,科考绝非死读书、读死书。
写完两篇八股文,裴少淮开始考虑五言律诗,沉思后,下笔成稿,几经修改,只见上头写着:
小朵未有红相衬,一支不若连片开。无需娇颜倾盛世,只为乡野亦有春。
诗名《黄花》[4]。
至此,三道题目全部打好草稿,只待誊抄到答卷上。时值午时,到了用膳的时候,裴少淮收拾好桌面,从包袱里取出糕点和茶水,不紧不慢开始填肚子。
一会抄字,若想写得好,也是个体力活,可不能空着肚子。
饱腹之后,裴少淮活动活动手腕,丈量好大概尺寸后,开始一笔一划,把文章誊抄上去。他写得极细心,力求每一个字都工整漂亮。对于县试这样难度不算高的考试,只有把每个环节都做到尽善尽美,才能做到出类拔萃。
庭中日欲哺,午后申时,到了放头牌的时候,即主考官揭开贡院大门封条,把提前交卷的第一批考生从北门放出去。远远的,裴少淮在那一批人中,认出了徐言成的身影。
他刚刚抄完试卷,包袱也还未收拾,赶不上头牌了。裴少淮干脆再仔细检查一遍卷子,再慢慢收拾,等半个时辰之后的次牌,再交卷出去。
……
……
贡院门外,徐言成见少淮、少津两个同窗还未出来,便找了块石板坐下,想等到次牌放开的时
此即为“唱保”——衙差验身,廪生呼应。
三个小子总算顺利进场,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简单收拾后,将要用的物件取出,置于案桌上。天微微亮,初春又是初晨,坐下来不动,越发觉得冻手冻脚,裴少淮引燃银霜炭,将手炉捧在怀里,果然暖和了不少。
他抬头一看,见到了本县的一县之长——知县沈非。沈知县三十余岁,神色严肃坐在高台上,察观全场。
裴少淮听姐夫徐瞻介绍过此人,乃成顺十九年探花,一甲进士及第,后入翰林院任七品编修。任职期间,在宫中颇得美名,去岁调任至此,任六品知县。
如此年纪就能在皇城脚下,任宛平县知县,前途何等光明。只需任期一满,不出差池,必定会调回宫中,委以重任。
他的前一任便是如此。
……
今日县试第一场,即为正场,也是县试中最重要的一场,此后几场考试,则称为初覆、再覆、末覆。每一场考一日,天亮开考,日落收卷,不得掌灯答题。两三日后,放榜布公,通过者再考第二场,以此类推。
所考题目皆为沈知县所出。
……
天已大亮,所有考生皆已入座,贡院内一片安静。一声锣响,助考官们分发答纸,考试开始。
纸上并无题目,题目会以举牌巡游的形式公布。
裴少淮知晓,今日一共有三道题目——首题两道,试四书文二篇,即从四书里出题,写两篇八股文。通常次题一道,依照题目所给意境,帖诗一首[1]。
题量不算大,按段夫子平日里的要求,半日即可做完。
牌子很快巡走到裴少淮跟前,只见上头写着:
其一,不以规矩。
其二,君子九思。
裴少淮在草稿纸上抄了下来,自以为,这两道题中规中矩,对学童们而言难度适中。
他开始构思如何下笔。第一题出自《孟子》的“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讲的是人要守规矩,自然写不出甚么新意来,若想答得比别人好,只能在遣文造句、引经据典上花心思了。
裴少淮破题,草稿上写道:“等闲人未恃明与巧,岂可不以规矩乎。”连离娄和公输子这样的人都要守规矩,平常人没有他们的明察秋毫、奇思巧艺,岂能没有规矩?
破题之后,后面的起二股、中二股、束二股,皆要对仗工整,字字句句斟酌推敲,这一部分,裴少淮多花了些时间。
其实,县试只是科考的“敲门砖”,说是要写八股文,实则,许多学童笔力不够,难以做到全文八股都工工整整。主考官改卷录取时,也会考虑到这一情况,是以,考生写文章只要略有“八股之形”,又字句通顺,基本上都能通过正场,拿到府试的资格。
裴少淮自然不会以这样低的要求来限制自己。
一稿写完,细数,恰好三百字出头,字数适宜。又继续构思第二题,两篇文章加起来,七百字以下为妙。
这时,五言律诗题也放出来了,只见上面写道:黄花如散金[3]。
裴少淮心里咯噔了一下,此句不正是段夫子去岁春日里带着他们仨野游,见到连片的油菜花时,现场给他们讲解的诗句吗?因菜花连片如海,风来浪起,确似散金,让他记忆犹新。
想必,裴少津和徐言成二人,也是如此感受。
考生们若是将“黄花”理解为秋日金菊,或是对镜花黄,都是跑题的。
在考场,裴少淮发现,夫子平日里带他们所做的点点滴滴,原来皆有用意。因而也明白了,科考绝非死读书、读死书。
写完两篇八股文,裴少淮开始考虑五言律诗,沉思后,下笔成稿,几经修改,只见上头写着:
小朵未有红相衬,一支不若连片开。无需娇颜倾盛世,只为乡野亦有春。
诗名《黄花》[4]。
至此,三道题目全部打好草稿,只待誊抄到答卷上。时值午时,到了用膳的时候,裴少淮收拾好桌面,从包袱里取出糕点和茶水,不紧不慢开始填肚子。
一会抄字,若想写得好,也是个体力活,可不能空着肚子。
饱腹之后,裴少淮活动活动手腕,丈量好大概尺寸后,开始一笔一划,把文章誊抄上去。他写得极细心,力求每一个字都工整漂亮。对于县试这样难度不算高的考试,只有把每个环节都做到尽善尽美,才能做到出类拔萃。
庭中日欲哺,午后申时,到了放头牌的时候,即主考官揭开贡院大门封条,把提前交卷的第一批考生从北门放出去。远远的,裴少淮在那一批人中,认出了徐言成的身影。
他刚刚抄完试卷,包袱也还未收拾,赶不上头牌了。裴少淮干脆再仔细检查一遍卷子,再慢慢收拾,等半个时辰之后的次牌,再交卷出去。
……
……
贡院门外,徐言成见少淮、少津两个同窗还未出来,便找了块石板坐下,想等到次牌放开的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