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44节(2/3)
右两侧设有各科科房和斋舍。右路则为文丞相祠。
一套套斋舍小院并排修建在一起,每院南边留作大门,东西北三侧各四间厢房,每个秀才一间,若带有书童,或是同住,或是住在大门边的物料房内。
裴少淮虽不打算在府学里常住,却也带了不少物件来,以便不时需要在府学里留宿。
正巧,院试第二的贺涵学,还有江子匀,都与裴少淮分在了同一个斋舍小院里,以后交流学问就方便多了。
入学的头一日,宋山长给五十名新进的学生授课,言道:“诗词歌赋属浮华薄技,胸有少许墨水者,皆可小成,然则经术八股,非通读古今蕴含深者不能成。”大致意思是说诗词歌赋是文道小技,科考最主要还是靠经术、写八股文,提醒场下学子不要把时日耽误在诗词歌赋上,而要抓紧时间磨练自己的文章。
场下学子纷纷颔首,深以为然。
不止他们,大庆之内,十名学子恐怕有八名是这般想的。
宋山长又言:“普天之下,皆以科第文章为重,尔等莫负光阴。”这开学的第一课便算是讲授完了。
回到书堂之内,裴少淮又发现,许多同窗的书箱里除了四书五经几本书以外,几乎人手一本《十科策略》,江子匀亦不例外。做课业写文章之时,常见同窗们将此书拿出来,不时翻阅查找,似乎不能离手。
这本书裴少淮从未读过,他好奇此书有何独特,竟能让大家如此钟爱,于是向江子匀借阅。
江子匀诧异道:“淮弟竟然没有读过此书?”
裴少淮点头,应道:“从未读过,故此才会如此好奇。”
江子匀更加诧异了,有些不可置信,问道:“那淮弟答策论、写文章时,所需知晓的时政策略、历朝典章制度、古今兵制,还有八大家文章的流传优劣、历朝钱法、河工水利等诸多细碎繁杂的学识,是从何而来?”
其实江子匀还未说完,要答好策问,写好八股文,需要涉猎的知识面十分之广,几乎涵盖各行各业、各朝各代。
裴少淮想了想,应道:“或是夫子讲授的,或是夫子叫我等回去研读某某著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许多事都能有个一知半解,然夫子说还远不能及。”
“无怪你文章写得那么好,句句都能言之有物,原来是胸间有乾坤。”江子匀一边感慨一边将《十科策略》递给裴少淮,又道,“这书里头归纳的,便是我方才问你的那些,一共分为十科,故有此名。”
又言道:“天下许多学子钱囊羞涩,无法博览群书,或是时日不够,难以精读细读,只能借此书窥看一二,自行理解。”
裴少淮翻开一看,果然如江子匀说的一样,十科分门别类,一一讲述,许多重点都能有所体现。缺点亦十分明显,纸页有限,涉及太广,内容只能点到为止,不能深入。
这不就是后世的考试教辅书吗?
江子匀叹息道:“这样读书也是无奈之举。”又拿出一本《二三场群书备考》给裴少淮,道,“这本也是必不可少的。”
至此,裴少淮终于明白夫子所言那句“受那急功近利科考速成之术影响”是何意味。
裴少淮心想,此事并无对错之分,若是都能博览群书自然最好,可若是没有条件,难不成就不读了吗?他不能以“饱汉不知饿汉饥”的姿态去看待此事。
“谢子匀兄替我解惑。”裴少淮道。
“这哪算是解惑。”江子匀笑道,“哪日我遇见不懂的时政典故,向你请教,那才是你解惑我呢。”
……
自裴少淮去上府学之后,徐府学堂里便空了一个位置。
裴少津时常习惯性转头,拿着文章问:“大哥,你看我这一句写得如何?”久久不见回应,才意识到大哥已经去府学了,看着那个空空如也的位置轻叹一声,“果然还没习惯过来……”
徐言成亦是如此,他早晨准备笔墨时,时常还把裴少淮的那一份也端出来放在桌上,等到夫子上课了,才后知后觉——少淮即便要来,也是午后府学散学之后,才会过来向夫子讨教。
裴少津、徐言成两个小子读书越发认真了,两人私下曾聊过。
“我俩好好准备,等来年院试一过,我们成了秀才,便也能到府学里和少淮一道研习了。”徐言成道。
“夫子说你每次破题都十分巧妙,只需再磨练笔力,来年一定没有问题的。”裴少津道,又说,“我最近却有几篇文章有些偏题,夫子叫我回去再读一遍章句集注,若是不能做到精巧破题便选择中规中矩。”
“以你的资质,绝非难题。”
两个小子相互鼓励,心中都有了目标。
一旁的小言归也跟着说道:“大哥、小舅,我是不是也要更加用功,追赶你们?”
又道:“我也想同你们一起去上府学。”
言成笑笑,揪了揪小言归的脸蛋,说道:“读书要一步步来,你还早着呢。”
第43章
朝廷曾下诏言:“惟致治在善俗,善俗视教化。”命各地府衙修建府州县之学,以兴教化,朝廷对官学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礼、乐、射、御、书、数,皆在教化之内,在
一套套斋舍小院并排修建在一起,每院南边留作大门,东西北三侧各四间厢房,每个秀才一间,若带有书童,或是同住,或是住在大门边的物料房内。
裴少淮虽不打算在府学里常住,却也带了不少物件来,以便不时需要在府学里留宿。
正巧,院试第二的贺涵学,还有江子匀,都与裴少淮分在了同一个斋舍小院里,以后交流学问就方便多了。
入学的头一日,宋山长给五十名新进的学生授课,言道:“诗词歌赋属浮华薄技,胸有少许墨水者,皆可小成,然则经术八股,非通读古今蕴含深者不能成。”大致意思是说诗词歌赋是文道小技,科考最主要还是靠经术、写八股文,提醒场下学子不要把时日耽误在诗词歌赋上,而要抓紧时间磨练自己的文章。
场下学子纷纷颔首,深以为然。
不止他们,大庆之内,十名学子恐怕有八名是这般想的。
宋山长又言:“普天之下,皆以科第文章为重,尔等莫负光阴。”这开学的第一课便算是讲授完了。
回到书堂之内,裴少淮又发现,许多同窗的书箱里除了四书五经几本书以外,几乎人手一本《十科策略》,江子匀亦不例外。做课业写文章之时,常见同窗们将此书拿出来,不时翻阅查找,似乎不能离手。
这本书裴少淮从未读过,他好奇此书有何独特,竟能让大家如此钟爱,于是向江子匀借阅。
江子匀诧异道:“淮弟竟然没有读过此书?”
裴少淮点头,应道:“从未读过,故此才会如此好奇。”
江子匀更加诧异了,有些不可置信,问道:“那淮弟答策论、写文章时,所需知晓的时政策略、历朝典章制度、古今兵制,还有八大家文章的流传优劣、历朝钱法、河工水利等诸多细碎繁杂的学识,是从何而来?”
其实江子匀还未说完,要答好策问,写好八股文,需要涉猎的知识面十分之广,几乎涵盖各行各业、各朝各代。
裴少淮想了想,应道:“或是夫子讲授的,或是夫子叫我等回去研读某某著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许多事都能有个一知半解,然夫子说还远不能及。”
“无怪你文章写得那么好,句句都能言之有物,原来是胸间有乾坤。”江子匀一边感慨一边将《十科策略》递给裴少淮,又道,“这书里头归纳的,便是我方才问你的那些,一共分为十科,故有此名。”
又言道:“天下许多学子钱囊羞涩,无法博览群书,或是时日不够,难以精读细读,只能借此书窥看一二,自行理解。”
裴少淮翻开一看,果然如江子匀说的一样,十科分门别类,一一讲述,许多重点都能有所体现。缺点亦十分明显,纸页有限,涉及太广,内容只能点到为止,不能深入。
这不就是后世的考试教辅书吗?
江子匀叹息道:“这样读书也是无奈之举。”又拿出一本《二三场群书备考》给裴少淮,道,“这本也是必不可少的。”
至此,裴少淮终于明白夫子所言那句“受那急功近利科考速成之术影响”是何意味。
裴少淮心想,此事并无对错之分,若是都能博览群书自然最好,可若是没有条件,难不成就不读了吗?他不能以“饱汉不知饿汉饥”的姿态去看待此事。
“谢子匀兄替我解惑。”裴少淮道。
“这哪算是解惑。”江子匀笑道,“哪日我遇见不懂的时政典故,向你请教,那才是你解惑我呢。”
……
自裴少淮去上府学之后,徐府学堂里便空了一个位置。
裴少津时常习惯性转头,拿着文章问:“大哥,你看我这一句写得如何?”久久不见回应,才意识到大哥已经去府学了,看着那个空空如也的位置轻叹一声,“果然还没习惯过来……”
徐言成亦是如此,他早晨准备笔墨时,时常还把裴少淮的那一份也端出来放在桌上,等到夫子上课了,才后知后觉——少淮即便要来,也是午后府学散学之后,才会过来向夫子讨教。
裴少津、徐言成两个小子读书越发认真了,两人私下曾聊过。
“我俩好好准备,等来年院试一过,我们成了秀才,便也能到府学里和少淮一道研习了。”徐言成道。
“夫子说你每次破题都十分巧妙,只需再磨练笔力,来年一定没有问题的。”裴少津道,又说,“我最近却有几篇文章有些偏题,夫子叫我回去再读一遍章句集注,若是不能做到精巧破题便选择中规中矩。”
“以你的资质,绝非难题。”
两个小子相互鼓励,心中都有了目标。
一旁的小言归也跟着说道:“大哥、小舅,我是不是也要更加用功,追赶你们?”
又道:“我也想同你们一起去上府学。”
言成笑笑,揪了揪小言归的脸蛋,说道:“读书要一步步来,你还早着呢。”
第43章
朝廷曾下诏言:“惟致治在善俗,善俗视教化。”命各地府衙修建府州县之学,以兴教化,朝廷对官学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礼、乐、射、御、书、数,皆在教化之内,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