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96节(2/3)
扶着先一步离席。今日暗讽状元不成,一个“醋罐子”的酸名头怕是跑不掉了。
琼林宴散,新科进士们纷纷辞别,各自归去,明日还要入宫上表谢恩。
裴少淮刚出了会同馆,行至拐角处,便遇见了一名侍从,闻道:“裴状元,沈阁老请您过去一叙。”
裴少淮颔首,随之前往。
他并不感到意外,白日宴上他向沈阁老行礼时,他便看出沈阁老有话要对他说。
小阁楼内,方一踏进便如隔了世音,再不闻外头学子相互辞别的声响,十分静谧。
“其实,我一开始将你取为二甲第八,正好在十卷之外。”沈阁老开门见山道,又说了后来圣上是如何将他点为状元的,才又道,“我寻你过来,只为同你说明白此事。”
说得好似只是解释一件事而已。
裴少淮却行大礼道:“学生谢座师指点。”
他明白,沈阁老在隐晦地提醒他,自他成了状元伊始,他就已经卷入了朝争之中。朝中河西士子已经自成一派,天子有意找人与之抗衡,裴少淮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得圣眷也意味着险阻大,沈阁老提醒他要做好应对准备。
见裴少淮一点就通,沈阁老暗自感慨,果真是邹阁老看中的年轻人,于是又多说了几句,道:“你也不必太多忧虑,左右你入翰林后不过一修撰,再如何也不至于将你怎样……借这几年,你好好学本事。”
“学生明白。”裴少淮道,“学生再谢座师提醒。”
裴少淮能够察觉到,沈阁老的帮助和提点,未必如邹阁老那般纯粹,但此时此刻是真心实意为他着想。
“你且回罢,仕途之初,想来你的师者、长辈还会指导你。”
“是,学生告退。”
归去路上夜色寥寥,车轱辘声咕咕响,木制车轮循着一寸深的青砖痕辗转向前,今夜风大,驾上的灯笼点燃又被吹灭,唯有车厢内亮着。
裴少淮问道:“张管事,借月光可看得清路?”
长舟限着马匹的速度,应道:“少爷,只要循着青石路上的车痕走,就偏不了道。”
裴少淮本有些絮乱的心情,一下子通明了许多,他想起了苏老洵解释三子名字含义的那番话:“天下之车,莫不由辙。”
辙,车痕车道也。
世人只知轱辘转,不知车痕深。总要俯身做了实事,有了实实在在的功绩,才能有这道“辙”,这一点上,裴少淮理应向父亲学习。
裴少淮想明白了为官之初应当做些什么。
……
翌日,裴少淮领新科进士入朝,上表谢恩。
归来后,殿试之事总算告一段落,可以舒心歇上一阵了。
几日之后内阁、翰林还会操办一场馆选,一二三甲进士皆可报名参考。裴少淮需要“例行办事”参加馆选,却只是走个过场,因为一甲三鼎是规定了要入翰林的。
状元赐翰林修撰,从六品官。
榜眼和探花赐翰林编修,正七品官。
等于说裴少淮一入翰林便负责掌修国史、实录,记载天子言行,官职介于编修和侍讲之间,是翰林院的中等官员。
争当庶吉士的,是二三甲的进士们,数额不多,历届不等。
这日晨醒,天微凉微亮,裴少淮熟悉地从榻上起身,着衣袍后来到案前,翻出书卷诵读,读到论语“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时,心间有些文意,打算写一篇文章。
可当笔尖落及宣纸,写了一撇一捺,手腕又悬停了。
裴少淮这才醒悟过来,他已经科考完了,再无需以文章取胜了。
裴少淮笑笑,未等墨迹晕开,赶紧继续行笔。
文章为己不为人。
天大亮,用过早膳后,长帆来报,说是江子匀江老爷前来拜访。
“快请进来。”
会试、殿试以来,两人屡屡相见却没有机会好好聊一聊,正好趁今日一叙。
闲叙之间,自有许多心窝里的话要说,裴少淮问道:“后日的馆选,子匀兄准备得如何了?”
江子匀笑笑,摇摇头,豁达而不见无奈之色,说道:“有负淮弟厚望,我不打算参加馆选了。”他选择直接外派为官。
江子匀解释道:“且不论馆选何其之难,要预先各处打点,能有阁老、翰林赏识。馆选之后,即便侥幸能成为庶吉士,半年观政,三年学习,等到散馆之时,又是一番比试、比较……淮弟也知晓,如此不比学识而比人脉、历练、见识的事,我不仅不占优,甚至可谓落于下乘。”
“如此一想,何必再来来回回继续在考试上磋磨呢?”江子匀继续道,“还不如安心外派为官,若能为民做些事情,积攒几分功绩,这才是我傍身之所在。”
裴少淮了然,庶吉士是一个虚职,相当于翰林院的“实习工”,前途虽好,却十分难入,散馆时还前途未卜。
既不是实职官员,便没有俸禄,只得浅薄的补贴资助,每月每岁皆有内阁严格考核。
并不适合于江子匀。
“只怕子匀兄会不甘心而已。”裴少淮说道。
若是不试上一试,他日回想时,兴许会心生悔意。
江子匀已是深思熟虑,应道
琼林宴散,新科进士们纷纷辞别,各自归去,明日还要入宫上表谢恩。
裴少淮刚出了会同馆,行至拐角处,便遇见了一名侍从,闻道:“裴状元,沈阁老请您过去一叙。”
裴少淮颔首,随之前往。
他并不感到意外,白日宴上他向沈阁老行礼时,他便看出沈阁老有话要对他说。
小阁楼内,方一踏进便如隔了世音,再不闻外头学子相互辞别的声响,十分静谧。
“其实,我一开始将你取为二甲第八,正好在十卷之外。”沈阁老开门见山道,又说了后来圣上是如何将他点为状元的,才又道,“我寻你过来,只为同你说明白此事。”
说得好似只是解释一件事而已。
裴少淮却行大礼道:“学生谢座师指点。”
他明白,沈阁老在隐晦地提醒他,自他成了状元伊始,他就已经卷入了朝争之中。朝中河西士子已经自成一派,天子有意找人与之抗衡,裴少淮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得圣眷也意味着险阻大,沈阁老提醒他要做好应对准备。
见裴少淮一点就通,沈阁老暗自感慨,果真是邹阁老看中的年轻人,于是又多说了几句,道:“你也不必太多忧虑,左右你入翰林后不过一修撰,再如何也不至于将你怎样……借这几年,你好好学本事。”
“学生明白。”裴少淮道,“学生再谢座师提醒。”
裴少淮能够察觉到,沈阁老的帮助和提点,未必如邹阁老那般纯粹,但此时此刻是真心实意为他着想。
“你且回罢,仕途之初,想来你的师者、长辈还会指导你。”
“是,学生告退。”
归去路上夜色寥寥,车轱辘声咕咕响,木制车轮循着一寸深的青砖痕辗转向前,今夜风大,驾上的灯笼点燃又被吹灭,唯有车厢内亮着。
裴少淮问道:“张管事,借月光可看得清路?”
长舟限着马匹的速度,应道:“少爷,只要循着青石路上的车痕走,就偏不了道。”
裴少淮本有些絮乱的心情,一下子通明了许多,他想起了苏老洵解释三子名字含义的那番话:“天下之车,莫不由辙。”
辙,车痕车道也。
世人只知轱辘转,不知车痕深。总要俯身做了实事,有了实实在在的功绩,才能有这道“辙”,这一点上,裴少淮理应向父亲学习。
裴少淮想明白了为官之初应当做些什么。
……
翌日,裴少淮领新科进士入朝,上表谢恩。
归来后,殿试之事总算告一段落,可以舒心歇上一阵了。
几日之后内阁、翰林还会操办一场馆选,一二三甲进士皆可报名参考。裴少淮需要“例行办事”参加馆选,却只是走个过场,因为一甲三鼎是规定了要入翰林的。
状元赐翰林修撰,从六品官。
榜眼和探花赐翰林编修,正七品官。
等于说裴少淮一入翰林便负责掌修国史、实录,记载天子言行,官职介于编修和侍讲之间,是翰林院的中等官员。
争当庶吉士的,是二三甲的进士们,数额不多,历届不等。
这日晨醒,天微凉微亮,裴少淮熟悉地从榻上起身,着衣袍后来到案前,翻出书卷诵读,读到论语“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时,心间有些文意,打算写一篇文章。
可当笔尖落及宣纸,写了一撇一捺,手腕又悬停了。
裴少淮这才醒悟过来,他已经科考完了,再无需以文章取胜了。
裴少淮笑笑,未等墨迹晕开,赶紧继续行笔。
文章为己不为人。
天大亮,用过早膳后,长帆来报,说是江子匀江老爷前来拜访。
“快请进来。”
会试、殿试以来,两人屡屡相见却没有机会好好聊一聊,正好趁今日一叙。
闲叙之间,自有许多心窝里的话要说,裴少淮问道:“后日的馆选,子匀兄准备得如何了?”
江子匀笑笑,摇摇头,豁达而不见无奈之色,说道:“有负淮弟厚望,我不打算参加馆选了。”他选择直接外派为官。
江子匀解释道:“且不论馆选何其之难,要预先各处打点,能有阁老、翰林赏识。馆选之后,即便侥幸能成为庶吉士,半年观政,三年学习,等到散馆之时,又是一番比试、比较……淮弟也知晓,如此不比学识而比人脉、历练、见识的事,我不仅不占优,甚至可谓落于下乘。”
“如此一想,何必再来来回回继续在考试上磋磨呢?”江子匀继续道,“还不如安心外派为官,若能为民做些事情,积攒几分功绩,这才是我傍身之所在。”
裴少淮了然,庶吉士是一个虚职,相当于翰林院的“实习工”,前途虽好,却十分难入,散馆时还前途未卜。
既不是实职官员,便没有俸禄,只得浅薄的补贴资助,每月每岁皆有内阁严格考核。
并不适合于江子匀。
“只怕子匀兄会不甘心而已。”裴少淮说道。
若是不试上一试,他日回想时,兴许会心生悔意。
江子匀已是深思熟虑,应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