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72节(1/3)
裴少淮给燕承诏讲明白了其中利害,燕承诏眉头微蹙,想了想,道:“我派船南下潮州府义安郡运粮,一个月够两个来回了。”提前储备粮食,倒也是个计策。
“裴某以为,此时还不急着打草惊蛇。”对家才刚刚探出个蛇信子,连头都没露,不妨等他把所有的手段都抛出来再说,裴少淮言道,“燕指挥放心,只消有双安州在,就短不了嘉禾卫上下将士一口粮食。”话里有七八成把握在,语气不虚。
再者说,派战船出去运粮也易节外生枝,被人声东击西,不是上上之策。
“此事早就在裴知州的算计之内?”燕承诏问道。
裴少淮摇摇头,自嘲笑道:“裴某惭愧,还没这等神机妙算的本事,猜不到对家这么细的手段。”
“不过裴某知道,老百姓最少不得一口粮食,最易造乱生乱的,也是一口粮食。”裴少淮接着言道,“而商贾之道,又离不了‘奇货可居’四个字。”
抓住根本,万变不离其宗。
帐营中,两人细细接头了后续的计策,心中便都有了底。燕承诏以武,裴少淮以谋,各行其是。
……
落霞艳,青石翠,车马穿市,街巷相连,城中千家似棋局。
裴少淮坐在马车里,神情格外严肃,透过车帘看到双安州这派安然宁静,陷入了沉思。
对家已经对嘉禾卫下手,又岂会放过双安州、乃至整个闽南?不生倭乱便生贼乱,不生贼乱便生民乱,只要够心狠手辣,不管不顾百姓死活,百姓就是他们手里最大的筹码。
随后几日,裴少淮让申管家、张管事外出采办时,多盯着些粮市,有什么风吹草动、不对劲的事,立马回禀。
又唤来三族族长,叫他们收紧族仓里的粮食,牢牢攥在手里不外售。
时值月末,又要给府上仆从发月钱了。这日夜里,杨时月跟裴少淮说了一件怪事,她说道:“府上铜钱不够,妾身今日让申二家拿银币去同安钱肆换些铜钱回来,钱肆掌柜与申二家相熟,便劝她拿银币去泉州府泰德钱肆换成泰德票号,每五两银多得两钱的纸票,再到集市里采办,换成铜板子。这一来一回,虽多走了几十里路,却能多换二两银额的纸票。”
申二家守规矩,不敢擅自作主,回来便将此事一五一十报给了杨时月。
裴少淮平日里曾给杨时月讲过一些钱法、税法,令其略通一二。
杨时月又道:“钱肆本是氏族乡绅们谋利所建,岂会无缘无故给百姓让利,妾身觉得这里头有诈。”
裴少淮听后,神情一凝,当即了然——对家又开始放手段了。
所谓的钱肆,是民间有财有势的大绅大姓设立的“钱铺子”,可以折算兑换各类金银货币,还可对外放利钱,靠的是财大气粗和所谓“信用”。
在泉漳一带,有个两个奇特的现象。其一,大庆印发宝钞不值钱、难以流通,几乎没什么人用,可几大钱肆印发的票号,却流通得很,票面金额从不曾短缺过——因为大绅大姓讲信用。
其二,因为此地长久以来贩私严重,商船来来往往,市面上流通的货币纷乱繁杂。钱肆正是应此而生。
即便朝廷已经统一发行了银币,短短数年间,一时也难以改变现状。只能说用银币的百姓越来越多,但票号、旧币依旧流通着。
几大钱肆掌握在泉州府氏族手里,眼下成了对付裴少淮的工具——他们不惜“弃信”,剥夺百姓钱财,从而为民乱创造时机。
裴少淮想明白以后,先是肯定了妻子的猜测,说道:“时月,你的直觉是对的。”
他先让妻子坐下,俯身靠在她身畔,一边执笔在白纸上书画,一边解释道:“泰德钱肆悄然改了银两和票号之间的兑率,有乡绅氏族作保,短时之内,票号在市面上尚且还是值钱的,普通百姓便会觉得兑换票号有利可图。”
杨时月顺着往下想,道:“如此,真金白银便到了泰德钱肆手里。”
裴少淮点点头,道:“但他们的手段恐怕不止如此。”
他引导问道:“你猜他们会拿这些银两买什么?”
杨时月后背一凉,抬头,惊愕望向丈夫,猜道:“粮食?”
“正是。”裴少淮继续解释道,“如果我没猜错,这些大族会以高于市面的价格,用这些银两从农户手里收购粮食,再次让农户、小粮商觉得有利可图,欢欢喜喜把手里的余粮转售给他们。”真金白银高价买粮食,图的也是“信任”。
杨时月道:“若是钱肆继续提高兑率,又可把投出去的银两再收回来。”倒吸一口凉气。
听着似乎是乡绅氏族一直在让利,实则是他们把粮食、白银揽在自己手里,老百姓手里最后只剩空头票号。
让曾经的“信任”成了一场掠夺。
裴少淮无奈说道:“若是有清官督守,这份‘信任’兴许还可以苟延残喘,百姓夹缝求生,可如今泉漳府衙与当地大户勾结,那么这份‘信任’便一文不值、祸害百姓。”
平日里的冠冕堂皇,只为了今朝一锅端。
光是听着,便觉得险恶了,杨时月惴惴问道:“官人,能否想法子阻止?”等到事成定局的时候就难办了。
“裴某以为,此时还不急着打草惊蛇。”对家才刚刚探出个蛇信子,连头都没露,不妨等他把所有的手段都抛出来再说,裴少淮言道,“燕指挥放心,只消有双安州在,就短不了嘉禾卫上下将士一口粮食。”话里有七八成把握在,语气不虚。
再者说,派战船出去运粮也易节外生枝,被人声东击西,不是上上之策。
“此事早就在裴知州的算计之内?”燕承诏问道。
裴少淮摇摇头,自嘲笑道:“裴某惭愧,还没这等神机妙算的本事,猜不到对家这么细的手段。”
“不过裴某知道,老百姓最少不得一口粮食,最易造乱生乱的,也是一口粮食。”裴少淮接着言道,“而商贾之道,又离不了‘奇货可居’四个字。”
抓住根本,万变不离其宗。
帐营中,两人细细接头了后续的计策,心中便都有了底。燕承诏以武,裴少淮以谋,各行其是。
……
落霞艳,青石翠,车马穿市,街巷相连,城中千家似棋局。
裴少淮坐在马车里,神情格外严肃,透过车帘看到双安州这派安然宁静,陷入了沉思。
对家已经对嘉禾卫下手,又岂会放过双安州、乃至整个闽南?不生倭乱便生贼乱,不生贼乱便生民乱,只要够心狠手辣,不管不顾百姓死活,百姓就是他们手里最大的筹码。
随后几日,裴少淮让申管家、张管事外出采办时,多盯着些粮市,有什么风吹草动、不对劲的事,立马回禀。
又唤来三族族长,叫他们收紧族仓里的粮食,牢牢攥在手里不外售。
时值月末,又要给府上仆从发月钱了。这日夜里,杨时月跟裴少淮说了一件怪事,她说道:“府上铜钱不够,妾身今日让申二家拿银币去同安钱肆换些铜钱回来,钱肆掌柜与申二家相熟,便劝她拿银币去泉州府泰德钱肆换成泰德票号,每五两银多得两钱的纸票,再到集市里采办,换成铜板子。这一来一回,虽多走了几十里路,却能多换二两银额的纸票。”
申二家守规矩,不敢擅自作主,回来便将此事一五一十报给了杨时月。
裴少淮平日里曾给杨时月讲过一些钱法、税法,令其略通一二。
杨时月又道:“钱肆本是氏族乡绅们谋利所建,岂会无缘无故给百姓让利,妾身觉得这里头有诈。”
裴少淮听后,神情一凝,当即了然——对家又开始放手段了。
所谓的钱肆,是民间有财有势的大绅大姓设立的“钱铺子”,可以折算兑换各类金银货币,还可对外放利钱,靠的是财大气粗和所谓“信用”。
在泉漳一带,有个两个奇特的现象。其一,大庆印发宝钞不值钱、难以流通,几乎没什么人用,可几大钱肆印发的票号,却流通得很,票面金额从不曾短缺过——因为大绅大姓讲信用。
其二,因为此地长久以来贩私严重,商船来来往往,市面上流通的货币纷乱繁杂。钱肆正是应此而生。
即便朝廷已经统一发行了银币,短短数年间,一时也难以改变现状。只能说用银币的百姓越来越多,但票号、旧币依旧流通着。
几大钱肆掌握在泉州府氏族手里,眼下成了对付裴少淮的工具——他们不惜“弃信”,剥夺百姓钱财,从而为民乱创造时机。
裴少淮想明白以后,先是肯定了妻子的猜测,说道:“时月,你的直觉是对的。”
他先让妻子坐下,俯身靠在她身畔,一边执笔在白纸上书画,一边解释道:“泰德钱肆悄然改了银两和票号之间的兑率,有乡绅氏族作保,短时之内,票号在市面上尚且还是值钱的,普通百姓便会觉得兑换票号有利可图。”
杨时月顺着往下想,道:“如此,真金白银便到了泰德钱肆手里。”
裴少淮点点头,道:“但他们的手段恐怕不止如此。”
他引导问道:“你猜他们会拿这些银两买什么?”
杨时月后背一凉,抬头,惊愕望向丈夫,猜道:“粮食?”
“正是。”裴少淮继续解释道,“如果我没猜错,这些大族会以高于市面的价格,用这些银两从农户手里收购粮食,再次让农户、小粮商觉得有利可图,欢欢喜喜把手里的余粮转售给他们。”真金白银高价买粮食,图的也是“信任”。
杨时月道:“若是钱肆继续提高兑率,又可把投出去的银两再收回来。”倒吸一口凉气。
听着似乎是乡绅氏族一直在让利,实则是他们把粮食、白银揽在自己手里,老百姓手里最后只剩空头票号。
让曾经的“信任”成了一场掠夺。
裴少淮无奈说道:“若是有清官督守,这份‘信任’兴许还可以苟延残喘,百姓夹缝求生,可如今泉漳府衙与当地大户勾结,那么这份‘信任’便一文不值、祸害百姓。”
平日里的冠冕堂皇,只为了今朝一锅端。
光是听着,便觉得险恶了,杨时月惴惴问道:“官人,能否想法子阻止?”等到事成定局的时候就难办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