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文圣 第778节(2/2)
随着震慑手段结束后,顾锦年也不耽误时间了。
“请侯爷吩咐。”
下一刻,百官齐齐拱手,朝着顾锦年一拜。
“大夏之灾,定六国策。”
“着兵部立刻调控将士,安定国内,大夏王朝进入战争阶段,全国上下施行宵禁,非运输粮草油盐等必需品,不可离府。”
“诸位国公领兵镇守边境,四大边境,严格把守,时刻关注匈奴国动向,如若发现有任何异常,给予强烈警告,若匈奴国一意孤行,由镇国公抉择一战。”
顾锦年出声,这是第一条命令。
大夏若是内乱起来,宁王是一个危机,可匈奴国也一定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三十万匈奴大军死于非命的仇,匈奴国自然不会忘记。
扶罗王朝应当不敢冒犯,毕竟扶罗王朝还没有跟大夏宣战的资本。
至于大金王朝的话,有中洲王朝在,大金王朝的的确确也需要权衡一二,毕竟大夏当真内乱了,大金王朝,扶罗王朝,匈奴国即便三国联手。
也不一定能碾压大夏王朝,大不了不救灾了,就跟你耗着,想要全境占领大夏王朝,无疑是痴心妄想。
而且在如此大灾之时,上下民众一心,说句难听点的话,大不了就鱼死网破,都别活了,一起死。
大金王朝自然不想被拖住手脚,敢开战就得做好鱼死网破的准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中洲王朝坐享渔翁之利。
所以最大的隐患,就是匈奴国,不一定是扶罗王朝和大金王朝授意之下,很有可能匈奴国会自己入侵。
当初边境十二城的时候,也是匈奴国擅作主张,而大金王朝与扶罗王朝发现以后,选择了沉默。
等匈奴国占领十二城后,便开始当老好人,跳出来以和为贵。
发生过一次,也一定会发生第二次。
“敬遵侯爷之令。”
兵部尚书出声,领命。
“着刑部,严格管控大夏境内一切不法之事,控制舆论,张贴告示,乱议灾情者,缉拿入狱,引起恐慌者,判为重罪,严查到底,如若发现有任何异常,斩首示众。”
顾锦年下达第二条赈灾国策,在这个非常时期,控制言论是必然的事情,不是说不允许大家说话,而是怕有心之人,造谣生事。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而且这是古代,基本上百姓能获取的消息,只能通过官方公文,类似于邸报这种东西,有是有,可大夏百姓文盲率达到六成。
这还是大夏推崇儒道,匈奴国文盲率高达九成,大金王朝也差不多七成半,扶罗王朝好一点,五成左右,毕竟扶罗王朝人少。
“敬遵侯爷之令。”
刑部尚书也领命。
“着吏部严控官员懒惰之罪,设立十二巡查官,奔赴各地灾情,暗中调查,收集各地官员行为举止,如若有官员怠慢懒散,剥皮填草,千刀万剐,五马分尸。”
“再由吏部通知下去,此次所有官员,若能稳定灾情,一切功绩,全部记录为卷,只要能拯救百姓,解决灾情,可入京领赏,有功者,封爵晋品,无论品级,非灾地官员,也可发起募捐之行,赈灾援助,亦有赏赐。”
这是第三国策。
他必须要将官员的积极性给提高来,朝廷内不怕,有太子等人入场,为了势力斗争,这些官员必然会勤奋起来。
可各地官员就不同了,天高皇帝远,灾情之地,不去坑害灾民,说实话已经算是不差,至于全心全意去救援灾区,能有几个做得到?
所以,顾锦年用了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法,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说大道理,为官者应当为民而行,不应该在乎赏赐,可这只是大道理,人终究是有欲望,有欲望就应当满足他们的欲望。
“请侯爷吩咐。”
下一刻,百官齐齐拱手,朝着顾锦年一拜。
“大夏之灾,定六国策。”
“着兵部立刻调控将士,安定国内,大夏王朝进入战争阶段,全国上下施行宵禁,非运输粮草油盐等必需品,不可离府。”
“诸位国公领兵镇守边境,四大边境,严格把守,时刻关注匈奴国动向,如若发现有任何异常,给予强烈警告,若匈奴国一意孤行,由镇国公抉择一战。”
顾锦年出声,这是第一条命令。
大夏若是内乱起来,宁王是一个危机,可匈奴国也一定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三十万匈奴大军死于非命的仇,匈奴国自然不会忘记。
扶罗王朝应当不敢冒犯,毕竟扶罗王朝还没有跟大夏宣战的资本。
至于大金王朝的话,有中洲王朝在,大金王朝的的确确也需要权衡一二,毕竟大夏当真内乱了,大金王朝,扶罗王朝,匈奴国即便三国联手。
也不一定能碾压大夏王朝,大不了不救灾了,就跟你耗着,想要全境占领大夏王朝,无疑是痴心妄想。
而且在如此大灾之时,上下民众一心,说句难听点的话,大不了就鱼死网破,都别活了,一起死。
大金王朝自然不想被拖住手脚,敢开战就得做好鱼死网破的准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中洲王朝坐享渔翁之利。
所以最大的隐患,就是匈奴国,不一定是扶罗王朝和大金王朝授意之下,很有可能匈奴国会自己入侵。
当初边境十二城的时候,也是匈奴国擅作主张,而大金王朝与扶罗王朝发现以后,选择了沉默。
等匈奴国占领十二城后,便开始当老好人,跳出来以和为贵。
发生过一次,也一定会发生第二次。
“敬遵侯爷之令。”
兵部尚书出声,领命。
“着刑部,严格管控大夏境内一切不法之事,控制舆论,张贴告示,乱议灾情者,缉拿入狱,引起恐慌者,判为重罪,严查到底,如若发现有任何异常,斩首示众。”
顾锦年下达第二条赈灾国策,在这个非常时期,控制言论是必然的事情,不是说不允许大家说话,而是怕有心之人,造谣生事。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而且这是古代,基本上百姓能获取的消息,只能通过官方公文,类似于邸报这种东西,有是有,可大夏百姓文盲率达到六成。
这还是大夏推崇儒道,匈奴国文盲率高达九成,大金王朝也差不多七成半,扶罗王朝好一点,五成左右,毕竟扶罗王朝人少。
“敬遵侯爷之令。”
刑部尚书也领命。
“着吏部严控官员懒惰之罪,设立十二巡查官,奔赴各地灾情,暗中调查,收集各地官员行为举止,如若有官员怠慢懒散,剥皮填草,千刀万剐,五马分尸。”
“再由吏部通知下去,此次所有官员,若能稳定灾情,一切功绩,全部记录为卷,只要能拯救百姓,解决灾情,可入京领赏,有功者,封爵晋品,无论品级,非灾地官员,也可发起募捐之行,赈灾援助,亦有赏赐。”
这是第三国策。
他必须要将官员的积极性给提高来,朝廷内不怕,有太子等人入场,为了势力斗争,这些官员必然会勤奋起来。
可各地官员就不同了,天高皇帝远,灾情之地,不去坑害灾民,说实话已经算是不差,至于全心全意去救援灾区,能有几个做得到?
所以,顾锦年用了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法,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说大道理,为官者应当为民而行,不应该在乎赏赐,可这只是大道理,人终究是有欲望,有欲望就应当满足他们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