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61节(2/3)
。
“要不是福江突然出了这件事,我们现在应该是在筹备皇家疗养院的开业与宣传事宜,高高兴兴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每天应付那些可憎嘴脸的同时,还要牵挂出海在外的水师。”
正宁帝背着手看着御书园里的风景,再看看远处那片已被隔离到皇宫之外的区域,深有同感的点头。
“皇儿说得是,那有些人,真是太可憎了,这次一定要好好整治一批,朕也算是总结出经验了,朝廷就没有个消停的时候,稍微平稳一段时间,就有人跳出来搞事,掉脑袋的威慑力是有时效的。”
水师出海在外的每一天,不仅要面临耗巨资训练出的人,与花高价造出的船的可能出现的损耗风险,所需要花费也极其巨大。
剿海盗的收获却不一定怎样,反正大安被那些贼人抢了一波,本就损失大批财货与人口,还要为之付出大笔的出征费用。
这一里一外损失的都是真金白银,所以正宁帝不仅深恨那些寇盗,更恨那些一边搜刮大安百姓的民脂民膏,一边与寇盗有勾结,吃里扒外的人。
所以知道何殊这次要再来波大的,正宁帝十分支持,丝毫没有念什么旧情的想法。
正宁帝现在是想想就觉得后怕,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对于太子当年不吝投入的坚持组建水师一事,他当时还曾试图劝阻过。
毕竟他此前从未听说过什么水师,大安与此前的历朝历代也都这么过来了。
对于沿海遭遇寇盗侵袭之事,增加陆地驻军就是了,没必要从无到有投入巨资造船招人,特意训练可以进行海上作战的水师。
可是太子一意坚持,他已习惯在大事上听从太子的安排,就算有心反对,也只是从旁心疼的唠叨两句而已。
所以水师还是顺利的组建起来了,如今才觉得,这水师确实值得投资。
若没有水师的震慑,有那些与寇盗勾结的内贼在,他们寇盗仗着大海,完全可以熟门熟路的来无影、去无踪,要是人来多些,什么时候偷袭到京里,都有可能。
至于那些流落为寇盗的那些亡命之徒有多凶残,正宁帝早从一些奏报中见识到。
出海的水师还没回来,倒是派去福江调查与寇盗有勾结的内贼一案的大理寺官员们,已经带着调查结果回京。
除了与那些寇盗有勾结的‘内奸’们,带回的还有几个在那场袭击事件中,因受伤没能及时逃掉的寇盗与大安出身的海盗。
看着大理寺提交上来的那些人证物证,说声完美也不为过,那些人都是福江本地人,有家人或是亲戚加入海盗团伙。
甚至连他们自己也签字画押认罪,承认自己确实出借过衣服与身份文书,或是留宿过那些寇盗,给那些寇盗指过路等。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这桩内外勾结的案子已经了结时,正宁帝却在此时拿出了另一份调查结果。
里面确实有大理寺调查出的这些人,更多的却是在大理寺提供的调查结果中,提都未提到过的人。
那些人无一不是士绅豪族或是大商家出身,而每家背后,还都与京中一些官员,或是王公大族有牵绊与联系。
听到汪林念出涉案人员,以及分别与其有勾连的人员名单,在场被点名的那些人都纷纷喊冤,真正与此案没有牵涉的官员们,则都深感不可置信。
最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大理寺的几位高层,竟有近半都被牵涉其中,连寺卿与少卿在内,罪名大多都是结党兄营私的包庇与贪污受贿之罪。
有人忍不住出列道。
“启奏陛下,李寺卿为官多年,向来是两袖清风,刚正不阿,虽与那黄家有些渊源,但他本人并未亲自参与福江遇袭案的调查事宜,就这般定其罪,恐难让人心服啊。”
有了这个带头的,接下来又有一批官员站出来,维护涉案官员。
甚至还有人质疑正宁帝拿出的另一份调查结果的来历,理由是那些地方豪族享受朝廷恩泽,完全不必冒险行下此等恶事。
而且汪林念出的名单上,有的士绅大族还曾以被抢掠的受害者身份出现在福江的奏报上。
早知道这些人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正宁帝懒得与他们分辩,只是派人传召来九门提督崔景怀,与其一起带进殿的不仅有更多更为详实的证据,还有一些半死不活,模样凄惨的寇盗。
第六十二章
这些都是定海水师派人先送回临海, 秘密受审并压送回京的寇盗。
有了那封秘信中提供的一些信息做帮助,定海水师找到并剿灭这些寇盗,并没有费多长时间。
只是当他们从这些寇盗们口中得知,他们除了与大安的一些士绅豪族势力有勾结外, 在其本土, 还有其本国的大势力支持后, 派船将他们押送回大安,挥师前往这些寇盗所在的岛国海域征战去了。
虽然知道赵晋仁应该不是冲动冒失的人,但是接到定海水师去岛国的奏报, 何殊还是非常担心。
毕竟水师与船队一出海,就相当于是无根的浮萍, 遭遇什么危机的可能都存在。
虽然知道那些寇盗团伙多是因得到岛国中大势力的支持, 甚至是豢养,才会层出不穷。
所以
“要不是福江突然出了这件事,我们现在应该是在筹备皇家疗养院的开业与宣传事宜,高高兴兴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每天应付那些可憎嘴脸的同时,还要牵挂出海在外的水师。”
正宁帝背着手看着御书园里的风景,再看看远处那片已被隔离到皇宫之外的区域,深有同感的点头。
“皇儿说得是,那有些人,真是太可憎了,这次一定要好好整治一批,朕也算是总结出经验了,朝廷就没有个消停的时候,稍微平稳一段时间,就有人跳出来搞事,掉脑袋的威慑力是有时效的。”
水师出海在外的每一天,不仅要面临耗巨资训练出的人,与花高价造出的船的可能出现的损耗风险,所需要花费也极其巨大。
剿海盗的收获却不一定怎样,反正大安被那些贼人抢了一波,本就损失大批财货与人口,还要为之付出大笔的出征费用。
这一里一外损失的都是真金白银,所以正宁帝不仅深恨那些寇盗,更恨那些一边搜刮大安百姓的民脂民膏,一边与寇盗有勾结,吃里扒外的人。
所以知道何殊这次要再来波大的,正宁帝十分支持,丝毫没有念什么旧情的想法。
正宁帝现在是想想就觉得后怕,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对于太子当年不吝投入的坚持组建水师一事,他当时还曾试图劝阻过。
毕竟他此前从未听说过什么水师,大安与此前的历朝历代也都这么过来了。
对于沿海遭遇寇盗侵袭之事,增加陆地驻军就是了,没必要从无到有投入巨资造船招人,特意训练可以进行海上作战的水师。
可是太子一意坚持,他已习惯在大事上听从太子的安排,就算有心反对,也只是从旁心疼的唠叨两句而已。
所以水师还是顺利的组建起来了,如今才觉得,这水师确实值得投资。
若没有水师的震慑,有那些与寇盗勾结的内贼在,他们寇盗仗着大海,完全可以熟门熟路的来无影、去无踪,要是人来多些,什么时候偷袭到京里,都有可能。
至于那些流落为寇盗的那些亡命之徒有多凶残,正宁帝早从一些奏报中见识到。
出海的水师还没回来,倒是派去福江调查与寇盗有勾结的内贼一案的大理寺官员们,已经带着调查结果回京。
除了与那些寇盗有勾结的‘内奸’们,带回的还有几个在那场袭击事件中,因受伤没能及时逃掉的寇盗与大安出身的海盗。
看着大理寺提交上来的那些人证物证,说声完美也不为过,那些人都是福江本地人,有家人或是亲戚加入海盗团伙。
甚至连他们自己也签字画押认罪,承认自己确实出借过衣服与身份文书,或是留宿过那些寇盗,给那些寇盗指过路等。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这桩内外勾结的案子已经了结时,正宁帝却在此时拿出了另一份调查结果。
里面确实有大理寺调查出的这些人,更多的却是在大理寺提供的调查结果中,提都未提到过的人。
那些人无一不是士绅豪族或是大商家出身,而每家背后,还都与京中一些官员,或是王公大族有牵绊与联系。
听到汪林念出涉案人员,以及分别与其有勾连的人员名单,在场被点名的那些人都纷纷喊冤,真正与此案没有牵涉的官员们,则都深感不可置信。
最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大理寺的几位高层,竟有近半都被牵涉其中,连寺卿与少卿在内,罪名大多都是结党兄营私的包庇与贪污受贿之罪。
有人忍不住出列道。
“启奏陛下,李寺卿为官多年,向来是两袖清风,刚正不阿,虽与那黄家有些渊源,但他本人并未亲自参与福江遇袭案的调查事宜,就这般定其罪,恐难让人心服啊。”
有了这个带头的,接下来又有一批官员站出来,维护涉案官员。
甚至还有人质疑正宁帝拿出的另一份调查结果的来历,理由是那些地方豪族享受朝廷恩泽,完全不必冒险行下此等恶事。
而且汪林念出的名单上,有的士绅大族还曾以被抢掠的受害者身份出现在福江的奏报上。
早知道这些人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正宁帝懒得与他们分辩,只是派人传召来九门提督崔景怀,与其一起带进殿的不仅有更多更为详实的证据,还有一些半死不活,模样凄惨的寇盗。
第六十二章
这些都是定海水师派人先送回临海, 秘密受审并压送回京的寇盗。
有了那封秘信中提供的一些信息做帮助,定海水师找到并剿灭这些寇盗,并没有费多长时间。
只是当他们从这些寇盗们口中得知,他们除了与大安的一些士绅豪族势力有勾结外, 在其本土, 还有其本国的大势力支持后, 派船将他们押送回大安,挥师前往这些寇盗所在的岛国海域征战去了。
虽然知道赵晋仁应该不是冲动冒失的人,但是接到定海水师去岛国的奏报, 何殊还是非常担心。
毕竟水师与船队一出海,就相当于是无根的浮萍, 遭遇什么危机的可能都存在。
虽然知道那些寇盗团伙多是因得到岛国中大势力的支持, 甚至是豢养,才会层出不穷。
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