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模拟器 第8节(1/3)
“这第二问,朕就问问民生吧。朕惟圣帝明王之治,听闻云州府经年行商扰乱,物价匪夷所思……”安临手指在龙椅扶手上一点一点,结合奏折中看过的各种情况,结合云州府特殊的地理情况,出了一个和市场物价有关的民生题目。
正好她早就想解决云州府的情况,云州府现在的知府官商勾结严重,都不知道贪了多少,这次殿试上除了浅才以外还有人答得好的话,就预定一个新的云州府知府好了。
殿中众学子听完题后都思索了起来,思索许久之后陆陆续续有人开始动笔。
而刘广麟,他的笔尖却僵在了纸上落不下去。
为什么会……突然改题目?
这一年杨盛考中状元时的科举试题,因为出了杨盛这么一个千古留名的人物,加上他的答卷被保存得很好,流传到了后世保存在博物馆里,刘广麟以前上课时有一个老师还专门抽了一节课出来给他们讲过那张答卷。
也正是因为这样,刘广麟一个穿越过来的人才敢赌一把,为了拿个功名当个官参加了这次科举。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历史上这场殿试的第二个策论,应该是德治有关的才对啊?他都已经想好了把自己全文背诵过的八上语文课本里的一篇同样也是德治题材的文言文默上来了,那是百年之后另一个流传千古的文人状元写的文章,刘广麟有信心凭借那个起码拿个状元或者榜眼。
但是为什么会突然改题目啊!
刘广麟僵在原地冷汗都流下来了,背后黏黏的一片,掌心里也冒出了汗,周围其他学子都在纸上刷刷写着字,肃穆安静的氛围给了他极大的心理压力。
想啊!快想啊!快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背到过类似的文言文!
刘广麟越急越想不起来,慌得脑子里一片空白,同时心里还涌现出了一个更恐怖的猜想。
宣明帝该不会发现他的不对劲了吧?
不然为什么,会突然把策论题目改成和历史上完全不一样的样子?看起来还是临时起意?
刘广麟心中有些惶恐,又有些畏惧,想悄悄抬头看一眼,在抬起一点点头的时候,却整个人都要惊得汗毛炸开。
他看到那个外貌俊秀的年轻帝王撑着下巴,含笑地注视着浑身僵硬得他,旒冕后的双眼仿佛在问,“怎么不继续写了?”
他发现了……他一定是发现了!
刘广麟在这一瞬间想起自己曾背过无数次、也考过无数次的宣明帝生平。
在历史爱好者论坛上,宣明帝君明一直以来都被称作‘开挂皇帝’。不单单是因为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达成前所未有的大统一的皇帝,还因为他的用人如神。最夸张的说法是,所有人只要被他看一眼,他就知道那个人最适合放在什么位置上。
在正史和许多野史中都会强调一句话,说‘殿前无隐秘’,说的就是‘在宣明帝面前没有秘密’的意思。刘广麟的高中历史老师就是宣明帝的粉丝,在课上给他们科普过,说当时许多官员,为了避讳,在来往的信件以及自传中回忆到宣明帝的时候,都是用‘谛’这个字代指‘帝’。
所谓谛,即为全知。
就连被宣国收入疆域的那些国家的君主,都有人说过类似于‘我仿佛不是在跟人为敌’这样的话。
刘广麟越想越怕,越想越慌,心中涌出后悔之意,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来参加这次科举。
直到殿前侍从下来把所有写着回答的纸收走,刘广麟才好不容易缓过一口气来,找回了呼吸,回神的时候已经大汗淋漓,身边的另一个学子奇怪地看了大口喘气的他一眼。
接下来的殿试过程让刘广麟更加难熬,他努力在背过的文言文中尽量找出一点能搭边的默上去,仿佛回到了读书时文科卷子简答题背不出来,只能记得什么写什么,凑个字数努力让老师眼花给点分的时候。
而期间的每一题,皇帝以及殿阁大学士们把贡士们的答卷传看完之后,都会对杨盛的答卷赞赏纷纷,点他出来询问他‘这里为何这样作答’,杨盛则是自若又自信地开口回答,荣辱不惊。
现场策论,让刘广麟清晰的看到了他跟真正流芳千古的人有怎样的差别。
刘广麟缩在几十个学子中,努力减少自己的存在感,完全顾不上其他认识他的学子,对他在殿试上表现平平的诧异。
最终,漫长的殿试终于结束,安临心情不错地宣布了结果,“赐杨盛等三名进士及第,为一甲,第二甲十五人,赐进士出身,其余为第三甲,同赐进士出身。诏赐杨浅才朝服、冠带,授翰林修撰兼户部员外郎。”
安临说完之后用眼神对新出炉的爱卿浅才表示,浅才,委屈你了。
她也想唰一下直接给自己金光闪闪的爱卿直接空降尚书令中书令啥的,但是这一手好像有点太惊世骇俗了,其他官员的惊异和反对她虽然压也能压下去,但是那不利于刷忠诚。虽然安临也不想让浅才去翰林熬资历,直接走马上任开始干事最好——但她也知道在翰林的经历对仕途挺重要的。
算了,修撰就先修撰吧。
翰林修撰,记录皇帝言行嘛,那不得经常往皇帝身边凑?凑得多了,皇帝哪天要找人办事,正好抓个在眼
正好她早就想解决云州府的情况,云州府现在的知府官商勾结严重,都不知道贪了多少,这次殿试上除了浅才以外还有人答得好的话,就预定一个新的云州府知府好了。
殿中众学子听完题后都思索了起来,思索许久之后陆陆续续有人开始动笔。
而刘广麟,他的笔尖却僵在了纸上落不下去。
为什么会……突然改题目?
这一年杨盛考中状元时的科举试题,因为出了杨盛这么一个千古留名的人物,加上他的答卷被保存得很好,流传到了后世保存在博物馆里,刘广麟以前上课时有一个老师还专门抽了一节课出来给他们讲过那张答卷。
也正是因为这样,刘广麟一个穿越过来的人才敢赌一把,为了拿个功名当个官参加了这次科举。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历史上这场殿试的第二个策论,应该是德治有关的才对啊?他都已经想好了把自己全文背诵过的八上语文课本里的一篇同样也是德治题材的文言文默上来了,那是百年之后另一个流传千古的文人状元写的文章,刘广麟有信心凭借那个起码拿个状元或者榜眼。
但是为什么会突然改题目啊!
刘广麟僵在原地冷汗都流下来了,背后黏黏的一片,掌心里也冒出了汗,周围其他学子都在纸上刷刷写着字,肃穆安静的氛围给了他极大的心理压力。
想啊!快想啊!快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背到过类似的文言文!
刘广麟越急越想不起来,慌得脑子里一片空白,同时心里还涌现出了一个更恐怖的猜想。
宣明帝该不会发现他的不对劲了吧?
不然为什么,会突然把策论题目改成和历史上完全不一样的样子?看起来还是临时起意?
刘广麟心中有些惶恐,又有些畏惧,想悄悄抬头看一眼,在抬起一点点头的时候,却整个人都要惊得汗毛炸开。
他看到那个外貌俊秀的年轻帝王撑着下巴,含笑地注视着浑身僵硬得他,旒冕后的双眼仿佛在问,“怎么不继续写了?”
他发现了……他一定是发现了!
刘广麟在这一瞬间想起自己曾背过无数次、也考过无数次的宣明帝生平。
在历史爱好者论坛上,宣明帝君明一直以来都被称作‘开挂皇帝’。不单单是因为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达成前所未有的大统一的皇帝,还因为他的用人如神。最夸张的说法是,所有人只要被他看一眼,他就知道那个人最适合放在什么位置上。
在正史和许多野史中都会强调一句话,说‘殿前无隐秘’,说的就是‘在宣明帝面前没有秘密’的意思。刘广麟的高中历史老师就是宣明帝的粉丝,在课上给他们科普过,说当时许多官员,为了避讳,在来往的信件以及自传中回忆到宣明帝的时候,都是用‘谛’这个字代指‘帝’。
所谓谛,即为全知。
就连被宣国收入疆域的那些国家的君主,都有人说过类似于‘我仿佛不是在跟人为敌’这样的话。
刘广麟越想越怕,越想越慌,心中涌出后悔之意,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来参加这次科举。
直到殿前侍从下来把所有写着回答的纸收走,刘广麟才好不容易缓过一口气来,找回了呼吸,回神的时候已经大汗淋漓,身边的另一个学子奇怪地看了大口喘气的他一眼。
接下来的殿试过程让刘广麟更加难熬,他努力在背过的文言文中尽量找出一点能搭边的默上去,仿佛回到了读书时文科卷子简答题背不出来,只能记得什么写什么,凑个字数努力让老师眼花给点分的时候。
而期间的每一题,皇帝以及殿阁大学士们把贡士们的答卷传看完之后,都会对杨盛的答卷赞赏纷纷,点他出来询问他‘这里为何这样作答’,杨盛则是自若又自信地开口回答,荣辱不惊。
现场策论,让刘广麟清晰的看到了他跟真正流芳千古的人有怎样的差别。
刘广麟缩在几十个学子中,努力减少自己的存在感,完全顾不上其他认识他的学子,对他在殿试上表现平平的诧异。
最终,漫长的殿试终于结束,安临心情不错地宣布了结果,“赐杨盛等三名进士及第,为一甲,第二甲十五人,赐进士出身,其余为第三甲,同赐进士出身。诏赐杨浅才朝服、冠带,授翰林修撰兼户部员外郎。”
安临说完之后用眼神对新出炉的爱卿浅才表示,浅才,委屈你了。
她也想唰一下直接给自己金光闪闪的爱卿直接空降尚书令中书令啥的,但是这一手好像有点太惊世骇俗了,其他官员的惊异和反对她虽然压也能压下去,但是那不利于刷忠诚。虽然安临也不想让浅才去翰林熬资历,直接走马上任开始干事最好——但她也知道在翰林的经历对仕途挺重要的。
算了,修撰就先修撰吧。
翰林修撰,记录皇帝言行嘛,那不得经常往皇帝身边凑?凑得多了,皇帝哪天要找人办事,正好抓个在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