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宠妃系统当了秦始皇的国师 第49节(2/3)
本土越人瞧着那些陌生人以自己从未见过的可怕表情收割水稻,困惑不解,实在忍不住用夷语问同族:“你带来的人?他们刚才发癫了?”
带路的越人用夷语回答,语气同样很困惑:“我也不懂他们在激动什么。”
不就是一些稻谷吗?骆越地区多的是。北方一年能熟两回,南方一年能熟三回。烂了就烂了一些呗,他们本来就吃不完。
*
秦军收稻收得很快,动作熟练,深入骨髓的对粮食的渴望让他们笑容满面。
收割完第一亩地。
“七石!”
收割完第二亩地。
“十一石!”
收割完第三亩地。
“九石!”
……
一共十亩地,总计粮食,一百一十三石。
始皇帝大踏步走过去,沉着声问负责计量的秦兵,“此数确切无误?”
那秦兵被陛下一个眼神骇得动弹不得,“回回回回陛下!无、无误!”答完后又受宠若惊,满脑子都是‘陛下居然跟我说话了’!
始皇帝又转头看向那块空荡荡已经没有稻穗的田地,天光晃在他眼里,点亮了明显的喜色,“好。”他重重说完,停顿一息,笑了:“很好。”
七石、十一石、十石……没有一亩地低于七石的产量!
徐福脑子“嗡”地炸了,他甚至都没注意到自己身边站的是王翦老将军的小孙子王离——一位贵族,抓住他的手一个劲地说:“你知道大秦亩产多少吗!你知道吗!”
王离:“……”
王离:“……我不知道。”
他又没下过地。
徐福又改为了呢喃:“二石到八石……遇上旱年,或者大风大雨,还会低于二石。”
只有低于二石的产量,却从没有高过八石的。而且,想达到八石,那还得土地肥沃,当年风调雨顺,农家细心打理,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一整个大秦,当年想找出八石产量的地,都不一定能找得出来,得撞运气!
屠睢扑到田里,亲切地抚摸着土地,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是一年三熟的土地!
“它一年三熟啊哈哈哈哈哈哈!”
带路的越人没多想,脱口而出:“稻子不是本来就是一年二熟到三熟吗?”
被屠睢恕视:“你懂个屁!”
带路的越人简直后悔说了那句话,他发现就在他说完之后,不少秦兵都眼睛红红地盯着他,就好像……就好像冬天找不到猎物的部族,盯着猎物最多部族时,羡慕嫉妒以及后悔的眼神。
……他们后悔什么?越人迷惘。
王离吐出一口气,轻声道:“我后悔了,要是早知道百越有这样的土地,哪怕是磨,我也要磨大父亲自出征,打下百越。”
屠睢扑得太猛,扭到了脚,一瘸一拐走回来时,就听见了这句话,不仅不生气,还赞同:“彻侯要是能挂帅,恐怕早几个月就能够打完了,还能在百越收到两个季节的粮食。”
那像现在,居然只有一个季节!光是想想,屠睢肠子都要悔青了!
王老将军尚在,陛下却让他出征他也明白,是为了培养他,避免大秦将才陷入青黄不接的境地,可早知道百越如此重要,匈奴、月氏、乌孙、呼揭……哪个不能让他练兵?非得用百越来浪费?
按份儿均匀计算,百越能达到亩产十石,哪怕南橘北枳,把稻种移植到秦境内,没有十石,五石总有吧?秦稻的产量可达不到均匀五石。
“何况!一年三熟!哪怕它亩产二石,那也比只有一年一熟的秦稻得到的粮食多!”
屠睢并不懂什么热带什么气候,他下意识就以为,百越的稻种移到大秦也能一年三熟。
他兴冲冲地向始皇帝说完自己的想法,语无伦次道:“粮食多了,黔首家里就会有余粮,会少一些人饿死了!国库的税收也可以变多了!”
谷贱伤农,谷贵伤民,在古代,粮食价格的高低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而如果粮食产量提上去了,价格也稳定在不高不低的水平,就能解放不少劳动力去其他地方,而且,吃饱喝足后家里还有余粮,百姓就会有心思去提高生活品质,商品的售量就会增多,国家的商税便会上涨,形成良性循环。
青霓懂得这个道理,但是她还是残忍地告诉了屠睢,移植了稻种也不可能做到一年三熟,顶多南方地区能够一年两熟。
此次征战百越,始皇帝有考虑到天气炎热,特地调拨了不少原楚国人入军,楚国地处江南一带,楚人相对来说比较抗热。
——当然,再热也比不过百越,他们到了这边,一样受不住这种快把人烤熟了的天气。
而江南,是粮食生产大户。
听完神女的话,立刻就有楚人兴奋地说:“够了够了!一年两熟也够了!我第一次见到可以一年两熟的水稻!”
哦,对,哪怕是南方,在秦朝也还没有早稻类型品种,全是一季稻。汉代《异物志》上记载“交趾稻夏冬又熟,农者一岁再种”。一年两熟的稻子能被记载成新异物产,足以证明在秦汉时期,一年两收的双季间作稻,在南方从未出现过。
青霓想起来这茬后,就对着那位前楚兵微笑地
带路的越人用夷语回答,语气同样很困惑:“我也不懂他们在激动什么。”
不就是一些稻谷吗?骆越地区多的是。北方一年能熟两回,南方一年能熟三回。烂了就烂了一些呗,他们本来就吃不完。
*
秦军收稻收得很快,动作熟练,深入骨髓的对粮食的渴望让他们笑容满面。
收割完第一亩地。
“七石!”
收割完第二亩地。
“十一石!”
收割完第三亩地。
“九石!”
……
一共十亩地,总计粮食,一百一十三石。
始皇帝大踏步走过去,沉着声问负责计量的秦兵,“此数确切无误?”
那秦兵被陛下一个眼神骇得动弹不得,“回回回回陛下!无、无误!”答完后又受宠若惊,满脑子都是‘陛下居然跟我说话了’!
始皇帝又转头看向那块空荡荡已经没有稻穗的田地,天光晃在他眼里,点亮了明显的喜色,“好。”他重重说完,停顿一息,笑了:“很好。”
七石、十一石、十石……没有一亩地低于七石的产量!
徐福脑子“嗡”地炸了,他甚至都没注意到自己身边站的是王翦老将军的小孙子王离——一位贵族,抓住他的手一个劲地说:“你知道大秦亩产多少吗!你知道吗!”
王离:“……”
王离:“……我不知道。”
他又没下过地。
徐福又改为了呢喃:“二石到八石……遇上旱年,或者大风大雨,还会低于二石。”
只有低于二石的产量,却从没有高过八石的。而且,想达到八石,那还得土地肥沃,当年风调雨顺,农家细心打理,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一整个大秦,当年想找出八石产量的地,都不一定能找得出来,得撞运气!
屠睢扑到田里,亲切地抚摸着土地,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是一年三熟的土地!
“它一年三熟啊哈哈哈哈哈哈!”
带路的越人没多想,脱口而出:“稻子不是本来就是一年二熟到三熟吗?”
被屠睢恕视:“你懂个屁!”
带路的越人简直后悔说了那句话,他发现就在他说完之后,不少秦兵都眼睛红红地盯着他,就好像……就好像冬天找不到猎物的部族,盯着猎物最多部族时,羡慕嫉妒以及后悔的眼神。
……他们后悔什么?越人迷惘。
王离吐出一口气,轻声道:“我后悔了,要是早知道百越有这样的土地,哪怕是磨,我也要磨大父亲自出征,打下百越。”
屠睢扑得太猛,扭到了脚,一瘸一拐走回来时,就听见了这句话,不仅不生气,还赞同:“彻侯要是能挂帅,恐怕早几个月就能够打完了,还能在百越收到两个季节的粮食。”
那像现在,居然只有一个季节!光是想想,屠睢肠子都要悔青了!
王老将军尚在,陛下却让他出征他也明白,是为了培养他,避免大秦将才陷入青黄不接的境地,可早知道百越如此重要,匈奴、月氏、乌孙、呼揭……哪个不能让他练兵?非得用百越来浪费?
按份儿均匀计算,百越能达到亩产十石,哪怕南橘北枳,把稻种移植到秦境内,没有十石,五石总有吧?秦稻的产量可达不到均匀五石。
“何况!一年三熟!哪怕它亩产二石,那也比只有一年一熟的秦稻得到的粮食多!”
屠睢并不懂什么热带什么气候,他下意识就以为,百越的稻种移到大秦也能一年三熟。
他兴冲冲地向始皇帝说完自己的想法,语无伦次道:“粮食多了,黔首家里就会有余粮,会少一些人饿死了!国库的税收也可以变多了!”
谷贱伤农,谷贵伤民,在古代,粮食价格的高低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而如果粮食产量提上去了,价格也稳定在不高不低的水平,就能解放不少劳动力去其他地方,而且,吃饱喝足后家里还有余粮,百姓就会有心思去提高生活品质,商品的售量就会增多,国家的商税便会上涨,形成良性循环。
青霓懂得这个道理,但是她还是残忍地告诉了屠睢,移植了稻种也不可能做到一年三熟,顶多南方地区能够一年两熟。
此次征战百越,始皇帝有考虑到天气炎热,特地调拨了不少原楚国人入军,楚国地处江南一带,楚人相对来说比较抗热。
——当然,再热也比不过百越,他们到了这边,一样受不住这种快把人烤熟了的天气。
而江南,是粮食生产大户。
听完神女的话,立刻就有楚人兴奋地说:“够了够了!一年两熟也够了!我第一次见到可以一年两熟的水稻!”
哦,对,哪怕是南方,在秦朝也还没有早稻类型品种,全是一季稻。汉代《异物志》上记载“交趾稻夏冬又熟,农者一岁再种”。一年两熟的稻子能被记载成新异物产,足以证明在秦汉时期,一年两收的双季间作稻,在南方从未出现过。
青霓想起来这茬后,就对着那位前楚兵微笑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