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宠妃系统当了秦始皇的国师 第92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首产生惰性,便如原先的越人。”
    粮食多了,谁还想继续过苦行僧的日子?但是朝廷又不许他们享乐,没地方把粮食花出去,那为什么还要努力种地?收成一波,吃个一年半载,再继续种呗。
    这道理始皇帝也懂,不然他也不会下令商人去骆越郡经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粮食在个人手里积得多了,指不定会起旁的什么心思。
    “萧卿是希望朕如同昔日齐国一番,发展商业?”
    齐国齐恒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所依靠的就是管仲那一手商业治国,对外贸易赚来不少钱财,使齐国富国强兵。但是,成也商业败也商业,正是因为大部分人在商业方面获利比务农更多,不再去从事繁重的耕种,致使粮食减产,且享乐成风便会使人怯弱畏战,这在多国混战时期,无疑是致命弱点。
    萧何却仿佛完全忘了齐国的下场,认真回复始皇帝,“是,陛下,臣提议,大秦应当发展商业,令下至黔首,上至贵族手中的钱粮流动起来。”
    始皇帝摇摇头,“萧卿莫非忘了,楚人昔日是如何降齐的?”
    “回陛下,臣不曾忘。”萧何道:“昔日楚强齐弱,管夷吾命人高价收购楚之活鹿,楚人大喜,举国卖鹿赚钱,以此为生计,弃田不种。管夷吾又暗地里大量收购楚之粮食,待到楚人回神,发觉无粮可食,管夷吾关闭齐国国门,不再收购活鹿,也不许卖粮给楚国。致使齐攻楚时,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
    始皇帝眼眸锐利,“此便是商业,误农误国,卿何以将之为计?”
    萧何笑了笑,胸有成竹:“今时与往日不同,陛下且听臣一一道来。”
    始皇帝想起来这是神女亲口所言,擅于内政的人才,便微微颔首,“汝且说。”
    第92章 挑拨关系
    管仲治国为什么会失败, 关键就在于以当时齐国的国力,还不到他们大多数人去经商,也能吃饱喝足的地步。
    他们对外贸易很繁荣, 但只要对手将这条渠道一断,他们就会陷入恐慌之境, 重交易而轻生产, 是商业刚开始发展时的弊端。
    ——虽说商业发展到一定地步, 就能提升生产力,然而,此时之人,哪怕是萧何都看不到那么远, 他仅是觉得,绝不能将太多的粮食贮藏在百姓家,可加税又会破坏民心,便只能从商业着手, 诱使百姓将粮食钱财花出去。
    “陛下,管仲之所以失败, 是因为他忘记农才是根本,舍本逐末, 吾等只需在黔首从商时,将他们牢牢系在土地上便可。”
    而大秦, 有这样的条件。
    听着萧何娓娓道来, 一卷蓝图在始皇帝眼前展开了。
    先前,始皇帝将土地全部收归朝廷,再分发给秦人, 然而, 只允许他们自用, 不允许私自买卖,也就是说,秦人从商后再有钱,也无法买到土地,你想要大量的土地,只能想办法拿爵位,靠朝廷发送。
    “臣请继续商君之策,禁止商贾买卖粮食,只允许以粮换物,禁止官吏从商,只特允黔首行商贾之事,收二成商税,不再抑商。”
    没有粮食买卖,黔首就不会抱着家里不种地也没关系,只要有钱,我就能买到粮食的想法。
    没有土地买卖,就会让黔首为了多拿到粮食,努力耕种家中的田地,而非在经商后,收购千亩之田,坐等粮食滚滚而来。
    而粮食换物,也就相当于以物易物,限定了市场,哪怕有人想要囤积粮食,也得手头有别的物资,而且这种物资正正好是别人需要的,才能换来粮食,限制如此大,相对来说可以抑制个人大肆收走粮食。
    在这些国策下,商业能够有所提高,却无法彻底取代农业。秦人依旧会去为军功爵拼命,只有爵位提高,他们才能分到更多的土地。
    听着萧何的话时,始皇帝一直不曾表露情绪,直到尾音落下,陛下方才露出笑容。
    他起身,竟对着萧何一礼,“听卿之国策,朕心中甚喜。卿便是吾之商君!”
    萧何愣了愣,心头被暖意包围,连忙也起身,推辞道:“陛下言重了。”
    始皇帝微微摇头,语意诚恳:“朕平生一大喜,就是得卿相助。”
    被皇帝的甜言蜜语劈头盖脸砸了一脑袋,萧何差点当场死机,嘴唇动了动,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唯有满腔感动,恨不得立刻为始皇帝肝脑涂地。
    然后,陛下趁热跟萧何来了一场秉烛夜谈,好好聊了聊提升商业的具体措施,除了最后并没有抵足而眠外,真是好一场君臣和乐,至少萧何被感动得不要不要的,使出了全身的本事,尽心尽力为始皇帝谋划。
    而陛下,同意农人经商归同意经商,允许农人享乐这件事情,他依旧不太想松口。
    “他们可以用粮食换取农具,换取衣物,如此依然能提升商业,而享乐只会助长他们的惰性。”
    这是秦自古以来就实行的政策,便连始皇帝都是如此要求自己的,辛苦了一辈子,享受享受,接着奏乐接着舞?这在始皇帝身上,绝对不可能出现。
    萧何:“……”默不作声地思考了一会儿后,萧何万分无奈,“陛下,并非所有人都是你,大多数人,只是俗人。”
    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