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之箓 第21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醒着学生们要居安思危,为了保家卫国而勤奋习武。
    影壁背面则是雕了一片劝学文章,据说是当初带头出资修建英略馆的郝家家主书写。
    王才良和楚齐光越过影壁,便看到早有一名身穿丝质长衫的中年男子等在了那里,乃是英略馆的教书先生宋奕轩。
    王才良拉着楚齐光上前说道:“见过宋先生。这位是我的好朋友楚齐光,一同来和我入学的。”
    宋奕轩点了点头:“你们的事情都已经办妥了,随我来吧。”说完又瞥了一眼陈刚和王才良的小厮:“下人留在一旁的外厅里,以后都不要带进去。”
    两人跟着宋奕轩走进大门,大门上能看到一副对联,写着‘积水成渊蛟龙生,累土为山风雨兴’。
    走入大门,便看到整个学馆坐南朝北,左右两边分别是文昌阁和武盛院。后边则是花厅、宾馆、膳馆还有先生们的厢房。
    宋奕轩带着两人办了学籍,领了号牌用以出入馆内外,接着又收了学子衫、练功服、书籍等物。之后便走向文昌阁,王才良可不愿意错过卖弄的机会,当即就给楚齐光讲解起了馆内的情况。
    第39章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馆内每日卯时就要到,早上由文院的先生们讲解经义,剩余时间由武院的师傅们传授武道,有事要请假。”
    “文院都是每日统一授课。武院则分成外院、内院和上院……”
    楚齐光一边听一边点点头,武科虽然主要考武道,但是经义也是要考的,只是比起文科简单了太多,几乎就是走个过场。
    而武院的外院、内院和上院,由训导先生因材施教。其中外院都是武道第一境的学生,主要打基础,适应武院的修炼,训导的师傅不过武道第二境而已。
    武道踏入第二境则可以进入内院成为内院生,由武道踏入第三境的武生来指导武道。
    突破到第三境的便可以进入上院,成为上院生,由馆长王衍亲自指导。那是已经致仕二十多年的武举人,县里标准的人上人,自从回到青阳县后便一直在英略馆任教。
    可以说英略馆里的上院生,才是真正考取武科的人,也是馆里老师最重视的学生。
    像是王才良和楚齐光这样的,一开始就只能在外院习武。
    平日里这英略馆每日卯时(早上五点)就开始讲解经义,一个时辰后开始练习武道,一直到申时(下午三点)结束一天的学习。
    午食是在馆内解决,每日会有膳夫挑来,当然也可以自己携带。
    ‘这英略馆每日的学习倒还安排得蛮紧的,还有分班制度,怕是不比专业运动员轻松了。’
    楚齐光正这么想着的时候,一进入文昌阁的讲堂里便学生们正在听台上的训导讲师讲解经籍。
    一旁的宋奕轩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向台上的先生介绍了一下楚齐光和王才良,便让两人进去听讲,然后自己离开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存在武道、道术的关系,大汉王朝的文学、经义等内容在楚齐光看来,并没有地球那么丰富。
    楚齐光心中想到:‘毕竟这世界有钱有权的人老了或者闲了,肯定都去研究武功道术,想着怎么多活几年了。研究各种哲学思想、政治体制的人肯定就没有地球上多。’
    像考武科的话就是学一本《礼学》,其中包含了礼法、审美、道德理论、古代先哲的政治和功利等思想,但一共也就两万多字。
    武科考的经义便全在这两万多字之中,各种挑选、截取其中的话语再发散后编出问题来。
    而大汉朝的武科都已经举行了两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里这两万多字的《礼学》早就已经被考烂了,几乎每一个字都被一代代人反复琢磨,能考的问题也都总结了出来,只需要反复刷题即可。
    到了现在,武科考经义几乎已经只剩下一个形式,真正的成绩主要还是看武道修为。
    讲课结束后,学生们各自凑在一起交流。
    这些学生楚齐光是一个都不认识,只能坐在位子上默默看着。
    倒是王才良还认识几人,已经站在了一块谈笑风生,楚齐光隐隐约约能听见一两句。
    王才良:“你们也知道我的武道资质。其实我早就练成武道第一境了,这不是想多玩几年才隐藏实力嘛?今年实在熬不过我那父亲苦求,这才来英略馆了。”
    说着王才良又甩了甩自己身上的衣服:“这衣服怎么毛毛的。二十两银子买来的长衫,还没我平时穿的练功服舒服。”
    楚齐光听着翻了个白眼,看着变成武道天才的王才良,心中喊道:“乔大师,给我介绍介绍这里的学生吧。”
    书院的屋檐上,乔智蹲着打了个哈欠,心里朝楚齐光解说道:“和王才良站一起的都是些附近村里的乡绅地主……”
    在乔智的解说中,楚齐光眼前的这些学生好似都变成了不同的颜色,全都以出身、背景、家庭实力的不同而抱团。
    像王才良身边都是类似的小地主家庭出身。另一边站在一起的则是县城里商人家庭出来的,有开杂货铺的、酒楼的、澡堂的等等等等。
    剩下站在中央位置的则是官员、举人家庭出身的学生。
    楚齐光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