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431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丘濬听了杨廷和的话,面上的表情却没有多少变化。
    事实上他在许多人面前他都是这张终年不变的严肃脸,很多人都看不出他心里的想法。
    丘濬还在内阁的时候也催过几次,都被徐溥他们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给拦下来的。
    江浙一带的人大多沆瀣一气,哪怕徐溥这个中正平和、从不犯错的首辅也一样。
    想要改革海贸的话,浙江、福建、广东这三个地方的阻力估计最大。
    毕竟他们本来就拥有大明仅有的三个市舶司,经过这百来年的发展,不知已经因为市舶司的存在结成了多少利益关系。
    要是真的要规范起来了,不仅明面上的好处没了,暗处的好处兴许也要受影响!
    所以这事儿才会拖到丘濬致仕还没提上日程。
    太子愿意出面当然是好事。
    可是太子到底还小,哪怕已经出阁读书也改变不了他还是个孩子的事实。
    他一个小娃娃,有多少人会听他的话?
    恐怕东宫这奏本一递上去,只会让不少人会认为是有人在背后怂恿。
    丘濬当初直接上书就是抱着自己都这把年纪了,甭管皇帝愿不愿意听他都先把建议提了再说。
    再差的结果也不过是致仕不是吗?
    他可没什么好顾忌的。
    得罪人又怎么样?反正满朝也没几个他没得罪过的人。
    以一己之力孤立满朝文武,说的就是他丘琼山了!
    现在太子因为文哥儿的来信而生出写奏章支持加强外贸的想法来,丘濬却不免有些担心了。
    他这把老骨头都快入土了,自然无所顾忌。可文哥儿才十岁啊,要是他因为这件事而卷入朝中的利益纷争之中,以后的路还怎么走?
    丘濬皱了老久的眉头,最后只能叹了口气。
    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若是当真担心的话,一开始就不该让他去西北搞什么考察。现在人都已经过去了,再操心这些有什么用?
    “是桩好事。”
    丘濬说道。
    杨廷和跟王华对视一眼,都看见了彼此眼底的疑惑——
    既然是好事,怎地丘濬看起来不怎么高兴?
    两人和丘濬就着规范并加强外贸的事讨论了一番,等到离开丘家才讨论起丘濬不太对劲的反应来。
    最后杨廷和认为丘濬应该是担心文哥儿年纪太小,经不起太大的风雨。
    能拿到朝中来议论的事从来都没有小事,一桩桩一件件都牵涉到无数的利益纠葛,哪怕是他们这些已经入朝许多年的人都不敢随意提出更易,何况文哥儿才这么小?
    杨廷和跟王华感慨道:“丘学士是真的把你儿子当自家晚辈来爱护啊。”
    要是换成别人,谁要是畏手畏脚不敢开腔,丘濬说不准都要嘲讽几句的。现在换成文哥儿要去蹚浑水,脚都还没沾上泥呢,丘濬就已经操心上了。
    还说不是当自家晚辈了吗?
    说不住连他自家晚辈都没这个待遇!
    王华:“…………”
    又来了,又来了,那种“我儿子不仅仅是我儿子”的感觉又来了。
    唉,你们难道没有自己的儿子吗?为什么都要来把我儿子当自家崽养!
    谢迁在文哥儿才满周岁时就收徒也就罢了,好歹大家算是同窗兼同乡,又占了师徒的名头,多教导一下也没什么。
    可丘濬一开始明明连他这个当爹的都不熟悉啊!
    对于这种自己还没怎么花心思教育、儿子就已经被别人培养成才的感觉,王华心里真是百味杂陈。
    王华这会儿终于想起了自己想给文哥儿写信的事,对杨廷和说道:“文哥儿他们也不知到了甘州没有,我想给他们写信。”
    洪武年间曾经三次改动陕西行都司的治所,从河州改成庄浪,再从庄浪改成甘州。
    治所越挪越往西,可见在大明开国之处还是有决心经略西北的:连治所都挪到那么靠近嘉峪关的地方了,你个陕西行都司都指挥还敢玩忽职守吗?你要是敢不尽心,最先被弄死的就是你!
    终明一代,陕西行都司的治所都在甘州,始终没有再往回挪。
    王华这边正和杨廷和讨论着怎么往甘州那边送信,文哥儿那边还带着大队伍朝着陕西行都司的治所甘州艰难跋涉。
    大家都是读过许多书却没出过几次远门的读书人,本以为既然已经到了陕西,那么陕西行都司也不远了,结果真正走起来才知道不是人人都能当张骞或者霍去病的。
    他们走到西宁卫已经有点脑袋发蒙。
    要不是王守仁他们这些出过关外的人一直在边上鼓劲说“快了快了马上到了”,他们怕是有人要撑不下去了。
    好在河西走廊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一带至少还有几条江河,他们沿着水边走,一路上总能看到驿站或者人家,不至于闹得要风餐露宿。
    文哥儿年纪最小,本来应该是最容易喊苦喊累的,偏他一路上都还是来时那种精神奕奕的状态。
    陕西行都司是多民族聚居地,虽然大部分都属于军屯区域,全境实施军事化管理,偶尔还是能看到一些已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