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御史 第89节(2/3)
对孰错?”
“子曰:‘性相近也,□□也。’3学生以为,人性本纯,无善亦无恶,所谓善恶皆在于平生所见所闻所历所学。”
沈越颔首,悠悠道:“我曾在学宫任教,有一学生,灵心慧性,天资过人。可惜受限于身,常惹非议。自我还乡,常听天下人议论,言其性实歹毒。你是兴平三十五年状元,见过我这个学生,以为如何?”
“学生不敢妄言。”
“先皇于我有知遇之恩,又将其爱女托付于我,盼其能成九五。”沈越垂眉低叹,“可惜先皇溺爱,疏于教育。而我为臣子,竟逃离官场以求守正守心,未能践约,有愧先皇。”
张湍垂首看茶盘汪洋无波,心有所感,喃喃低语:“死水无波,待时枯矣。”说罢忽觉言辞不当,当即礼敬歉道:“学生失言。”
“无妨。”沈越未放在心上,“世人秉性皆能移之,三十为恶,五十向善,亦可为善也。养诸凤池,不知边塞苦;养诸膏腴,不知乡野苦。出身皇家,不恤苍生,是为目短于自见。你出身孟川名门,所见所闻,亦是管中窥豹。既然自请离任三年,以察民情,就该多去地瘠民贫的穷乡僻壤,多念衣弊履穿的薄祚寒门。”
沈越话中提到他代赵令彻所拟檄文批判赵令僖之言,听到后灵台忽清,不由起身大礼:“多谢老师指点,学生受教。”
“家中多凿水池,是以四季湿寒,藏书易腐易蠹,需时常晾晒。书房还有几筐旧书未晾,不与你闲聊了。”沈越扶桌起身,眺望檐上晾书,笑说:“倘若不忌潮气,就在我这儿住下,再等三五日,你所求之事自然得解。”
“学生在家时也常晒书,愿随老师一道。”张湍跟上前去,他来时并未道明来意,可沈越字字句句皆点要害。他猜出赵令僖会到昙州寻找沈越,是以快马加鞭赶来,可听沈越所言,赵令僖至今尚未露面,想是三五日后方能抵达。
沈越原不愿假手于人,但见张湍执意跟着,也不推拒,由着他帮忙在梯边递书搭手。
第四日晌午,僮仆匆忙传话,道是有位娘子自称是沈越学生,要见沈越。张湍刚刚将书递出,闻言不由两手一紧,沈越轻轻拉拽,他才急忙松手。待将书在屋顶展开铺好,沈越走下木梯,命僮仆带那娘子往正厅去。
又向张湍道:“听闻你琴艺不俗,我这学生亦是琴艺高绝。厅内有古琴一张,可愿抚琴一曲,代我迎一迎她。”
张湍心怀感激,随沈越匆匆入厅。厅侧竖有屏风,琴桌便在屏风后。张湍于屏风后落座,静思许久,方起弦奏鸣。
赵令僖跟随僮仆至厅门前,转身嘱咐庄白二人于厅外等候,随即跨过门槛,摘下幕篱交予侍女之手。琴声适时响起,循声望去,一扇绢素屏风截断目光,只见屏风之上,拓着隐约人影,正弄弦抚琴。
“老臣今生有幸,得以再见公主。”
沈越上前行礼,被赵令僖扶起,笑语道:“老师久在辽洋,远离京都,莫不是还不知道,学生已被贬为庶人、挫骨扬灰了。如今游历四方,旁人都叫我喜娘子,老师倘若不嫌,唤我阿喜就是。”
琴声微顿,赵令僖侧目。
“不提这些,不提。”沈越忍泪摇摇头,“我今年虚岁七十有五,所见之人万万千千,其中数你琴技最为精湛,不知我家这名琴师可有荣幸,得你指点一二。”
她搀扶沈越至上座,轻俏抬眉笑说:“老师当真要学生评点?若学生说得重了、难听了,老师可不准生气。”
沈越笑呵呵说:“好好好,我就只当你年纪还小,童言无忌。”
侍女听从她的吩咐搬来圆凳,放置在沈越身旁,她在圆凳落座,背向屏风,眉眼微低看着双手:“学生记得,老师府中藏有古琴清凤,据传弦音飘逸,清雅不俗,学生心驰神往已久。今日听来,竟是俗不可耐,呕哑嘲哳,惹人心烦。”
琴声忽停。
她含笑轻声:“这才清静。”
沈越苦笑叹息:“惯是牙尖嘴利不饶人的。还是谈谈正事吧。”
“自进辽洋界内,便听闻老师在各地开有义学。自老师致仕后,学生许久未听老师讲课,不知老师今日可愿给学生讲堂课?”
沈越诧异,好奇问道:“想听什么?四书五经?还是琴棋书画?”
“就讲——”她刻意抬高声调,“当朝首辅张湍所作,《檄靖肃文》一章吧。”
沈越目光瞥向那扇绢素屏风,似已看到屏风后落魄失态的人影。
她继续笑说:“老师倘若没有见过此文,学生可背与老师听。”
“阿喜。”沈越叹道,“何苦呢?”
“老师不常出门,想是没有听过传遍大江南北的一首童谣。”她微微低头,轻声哼唱:“玉宫主,云靖肃,心狠毒,目空物,害兄姊,弑亲父……说来也怪,往日父皇在时,朝中数落责骂我的奏章不计其数,我权当做闲时打发时间的乐子。如今我见不到那些言辞更加犀利刻薄的奏章,只听着街头巷尾那些小孩唱的歌谣,竟觉得有些难过。”
沈越扶着座椅站起身,身形稍显佝偻,上前一步,稍作犹豫后轻轻将她揽在怀中:“孩子,这半年多,受苦了。”
“倒是学生不对,
“子曰:‘性相近也,□□也。’3学生以为,人性本纯,无善亦无恶,所谓善恶皆在于平生所见所闻所历所学。”
沈越颔首,悠悠道:“我曾在学宫任教,有一学生,灵心慧性,天资过人。可惜受限于身,常惹非议。自我还乡,常听天下人议论,言其性实歹毒。你是兴平三十五年状元,见过我这个学生,以为如何?”
“学生不敢妄言。”
“先皇于我有知遇之恩,又将其爱女托付于我,盼其能成九五。”沈越垂眉低叹,“可惜先皇溺爱,疏于教育。而我为臣子,竟逃离官场以求守正守心,未能践约,有愧先皇。”
张湍垂首看茶盘汪洋无波,心有所感,喃喃低语:“死水无波,待时枯矣。”说罢忽觉言辞不当,当即礼敬歉道:“学生失言。”
“无妨。”沈越未放在心上,“世人秉性皆能移之,三十为恶,五十向善,亦可为善也。养诸凤池,不知边塞苦;养诸膏腴,不知乡野苦。出身皇家,不恤苍生,是为目短于自见。你出身孟川名门,所见所闻,亦是管中窥豹。既然自请离任三年,以察民情,就该多去地瘠民贫的穷乡僻壤,多念衣弊履穿的薄祚寒门。”
沈越话中提到他代赵令彻所拟檄文批判赵令僖之言,听到后灵台忽清,不由起身大礼:“多谢老师指点,学生受教。”
“家中多凿水池,是以四季湿寒,藏书易腐易蠹,需时常晾晒。书房还有几筐旧书未晾,不与你闲聊了。”沈越扶桌起身,眺望檐上晾书,笑说:“倘若不忌潮气,就在我这儿住下,再等三五日,你所求之事自然得解。”
“学生在家时也常晒书,愿随老师一道。”张湍跟上前去,他来时并未道明来意,可沈越字字句句皆点要害。他猜出赵令僖会到昙州寻找沈越,是以快马加鞭赶来,可听沈越所言,赵令僖至今尚未露面,想是三五日后方能抵达。
沈越原不愿假手于人,但见张湍执意跟着,也不推拒,由着他帮忙在梯边递书搭手。
第四日晌午,僮仆匆忙传话,道是有位娘子自称是沈越学生,要见沈越。张湍刚刚将书递出,闻言不由两手一紧,沈越轻轻拉拽,他才急忙松手。待将书在屋顶展开铺好,沈越走下木梯,命僮仆带那娘子往正厅去。
又向张湍道:“听闻你琴艺不俗,我这学生亦是琴艺高绝。厅内有古琴一张,可愿抚琴一曲,代我迎一迎她。”
张湍心怀感激,随沈越匆匆入厅。厅侧竖有屏风,琴桌便在屏风后。张湍于屏风后落座,静思许久,方起弦奏鸣。
赵令僖跟随僮仆至厅门前,转身嘱咐庄白二人于厅外等候,随即跨过门槛,摘下幕篱交予侍女之手。琴声适时响起,循声望去,一扇绢素屏风截断目光,只见屏风之上,拓着隐约人影,正弄弦抚琴。
“老臣今生有幸,得以再见公主。”
沈越上前行礼,被赵令僖扶起,笑语道:“老师久在辽洋,远离京都,莫不是还不知道,学生已被贬为庶人、挫骨扬灰了。如今游历四方,旁人都叫我喜娘子,老师倘若不嫌,唤我阿喜就是。”
琴声微顿,赵令僖侧目。
“不提这些,不提。”沈越忍泪摇摇头,“我今年虚岁七十有五,所见之人万万千千,其中数你琴技最为精湛,不知我家这名琴师可有荣幸,得你指点一二。”
她搀扶沈越至上座,轻俏抬眉笑说:“老师当真要学生评点?若学生说得重了、难听了,老师可不准生气。”
沈越笑呵呵说:“好好好,我就只当你年纪还小,童言无忌。”
侍女听从她的吩咐搬来圆凳,放置在沈越身旁,她在圆凳落座,背向屏风,眉眼微低看着双手:“学生记得,老师府中藏有古琴清凤,据传弦音飘逸,清雅不俗,学生心驰神往已久。今日听来,竟是俗不可耐,呕哑嘲哳,惹人心烦。”
琴声忽停。
她含笑轻声:“这才清静。”
沈越苦笑叹息:“惯是牙尖嘴利不饶人的。还是谈谈正事吧。”
“自进辽洋界内,便听闻老师在各地开有义学。自老师致仕后,学生许久未听老师讲课,不知老师今日可愿给学生讲堂课?”
沈越诧异,好奇问道:“想听什么?四书五经?还是琴棋书画?”
“就讲——”她刻意抬高声调,“当朝首辅张湍所作,《檄靖肃文》一章吧。”
沈越目光瞥向那扇绢素屏风,似已看到屏风后落魄失态的人影。
她继续笑说:“老师倘若没有见过此文,学生可背与老师听。”
“阿喜。”沈越叹道,“何苦呢?”
“老师不常出门,想是没有听过传遍大江南北的一首童谣。”她微微低头,轻声哼唱:“玉宫主,云靖肃,心狠毒,目空物,害兄姊,弑亲父……说来也怪,往日父皇在时,朝中数落责骂我的奏章不计其数,我权当做闲时打发时间的乐子。如今我见不到那些言辞更加犀利刻薄的奏章,只听着街头巷尾那些小孩唱的歌谣,竟觉得有些难过。”
沈越扶着座椅站起身,身形稍显佝偻,上前一步,稍作犹豫后轻轻将她揽在怀中:“孩子,这半年多,受苦了。”
“倒是学生不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