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摇上青云(科举) 第51节(2/2)
组教学◎
汇合后, 一行人立刻出发,先走陆路,到洪征县码头登船。
一路上秋风清爽, 举目远眺,漫山遍野树色青葱, 野花绚烂,偶有黄叶点缀其间,仍是一派绿意盎然, 还没到秋景萧瑟时。
很快, 永清县就被甩在身后。
一行人中,只有钱氏、沈如康、罗氏从未出过远门,他们几个的心在扑通扑通的跳,脸上直发热,对前路充满了迷茫。
沈长林瞧出了家人的不安,他神色轻松,自然的开口,讲解着路上所见所闻所感, 沈玉寿偶尔也插两句, 在二人的配合下, 气氛渐渐热络。
初次出远门的钱氏等人,终于放松下来。
这一路走的很顺, 第三日中午他们就到达了洪征县, 本可立即坐船, 但考虑到这几天舟车劳顿,还是先休整一夜, 明早登船的好。
钱壮找了间客栈落脚, 正是上回他们住过的那家, 价钱合适,老板亦是熟人。
“哎呀,坐了三天车,脚都坐肿啦。”钱氏捶打着胳膊腿,念叨着下了车。
不过,她到底是筋骨强健的,活动一会儿后精气神便恢复了,罗氏和沈如康则多歇了一会,脸上才恢复了红润。
“老板,来十二碗面条,两屉馒头,再上两个肉菜。”
吃了三天干粮,今日自然要吃点热乎的暖胃,吃饱喝足后,钱氏几个有些乏困,先一步上床歇息去了,沈长林不觉得累,想到街上溜达几圈,消化一下。
沈玉寿站起来:“我跟你一块去。”
去年就在洪征县逛过,对沈长林而言,这儿也算熟门熟路。
街道两旁是各色商铺,路边零星立着槐树、榕树,只要有树的地方,树下必有乘荫闲话的百姓,他们三五成群,惬意悠闲。
“咦,那儿怎么那般热闹。”沈长林指着不远处的树下说道。
闲着也是闲着,沈玉寿接话:“走,看看去。”
待他们走近,透过密密匝匝的人头,往人群中心望去时,最先看见的,是一颗熟悉的光头。
“慧能小师傅?”
一年多不见,小师傅长大了一点,依旧聪慧可爱,他穿着件茶褐色僧衣,盘腿坐在树下,正为人们测字。
不过,这回不是免费的,小师傅的脚边摆了个瓦钵,测字的百姓随缘往里面投钱,现在里面零零散散有十多枚铜钱了。
“原来是你们,二位施主,好久不见。”
见慧能还记得自己,沈长林挺高兴的,蹲下道:“小师傅记性真好,上次你帮我俩测字,测的特别准,今日麻烦小师傅再帮我们测一次吧。”
说着,从荷包里抓出十来枚铜钱,扔在小师傅的瓦钵里。
“好啊。”慧能开心的笑了。
沈长林发现这小萌和尚竟有一对酒窝,好可爱,想捏捏,他搓了搓手指:“玉寿,要不这次你先来?”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一个老者的声音:“慧能,不测了,快,快,收摊!”
沈长林沈玉寿循声望去,只见一个五十来岁的瘦老和尚,正往这边跑来,后面有两个人在追,口骂秃驴。
这是什么情况?
在兄弟俩莫名间,慧能飞快的收好瓦钵:“二位施主,不好意思,下回再帮你们测,后会有期……啊,师傅,等等,您不要跑那么快……”
说罢和老和尚一起跑没影了。
见沈长林和沈玉寿满脸不解,旁边的百姓好心解释。
“这一老一小两个和尚来咱们县已经好几天了,老的帮人算命,小的帮人测字,哎,别说,还蛮准的。”
“不过呢,就是太准了,也能惹出祸端,老和尚算出八分只讲三分,事主就不干了嘛,追着吵着要他说完,这不,又遇见脾气暴躁不依不饶的了。”
“看今日这架势,他们是要离开洪征县了,小阿弟,你莫伤心,刚才投的铜钱,就当为他们那什么……什么周游大乾国全境出力了吧。”
沈长林从那人的话中提取了几个关键词:“周游全国?”
“是呀,小和尚自己说的,不过,也可能是随口说说吧。”
这一段插曲,兄弟俩并未放在心上。
不过周游全国的说法还是让沈长林震惊了一番,在没有轮船火车的时代,长途旅行不是享受而是吃苦受罪。
慧能小师傅和老和尚若真能巡游各省,必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第二日清晨,他们登上了去景安城的船。
帆船顺风而行,很平稳,钱氏几人还算适应,没有出现严重的晕船现象,加上钱壮他们帮着搬运行李,这一路上颇为顺遂。
“奶奶,前面就是景安城了。”
朦胧的晨曦中,景安城的城门出现在视野里,钱氏、沈如康、罗氏头次来,无一不发出感叹,真气派呐,不愧是一府之首。
核验完手续,一家人进了内城,接着贺青山和孙舒阳先回了府学,沈长林和沈玉寿暂时没回去,得安顿家人。
汇合后, 一行人立刻出发,先走陆路,到洪征县码头登船。
一路上秋风清爽, 举目远眺,漫山遍野树色青葱, 野花绚烂,偶有黄叶点缀其间,仍是一派绿意盎然, 还没到秋景萧瑟时。
很快, 永清县就被甩在身后。
一行人中,只有钱氏、沈如康、罗氏从未出过远门,他们几个的心在扑通扑通的跳,脸上直发热,对前路充满了迷茫。
沈长林瞧出了家人的不安,他神色轻松,自然的开口,讲解着路上所见所闻所感, 沈玉寿偶尔也插两句, 在二人的配合下, 气氛渐渐热络。
初次出远门的钱氏等人,终于放松下来。
这一路走的很顺, 第三日中午他们就到达了洪征县, 本可立即坐船, 但考虑到这几天舟车劳顿,还是先休整一夜, 明早登船的好。
钱壮找了间客栈落脚, 正是上回他们住过的那家, 价钱合适,老板亦是熟人。
“哎呀,坐了三天车,脚都坐肿啦。”钱氏捶打着胳膊腿,念叨着下了车。
不过,她到底是筋骨强健的,活动一会儿后精气神便恢复了,罗氏和沈如康则多歇了一会,脸上才恢复了红润。
“老板,来十二碗面条,两屉馒头,再上两个肉菜。”
吃了三天干粮,今日自然要吃点热乎的暖胃,吃饱喝足后,钱氏几个有些乏困,先一步上床歇息去了,沈长林不觉得累,想到街上溜达几圈,消化一下。
沈玉寿站起来:“我跟你一块去。”
去年就在洪征县逛过,对沈长林而言,这儿也算熟门熟路。
街道两旁是各色商铺,路边零星立着槐树、榕树,只要有树的地方,树下必有乘荫闲话的百姓,他们三五成群,惬意悠闲。
“咦,那儿怎么那般热闹。”沈长林指着不远处的树下说道。
闲着也是闲着,沈玉寿接话:“走,看看去。”
待他们走近,透过密密匝匝的人头,往人群中心望去时,最先看见的,是一颗熟悉的光头。
“慧能小师傅?”
一年多不见,小师傅长大了一点,依旧聪慧可爱,他穿着件茶褐色僧衣,盘腿坐在树下,正为人们测字。
不过,这回不是免费的,小师傅的脚边摆了个瓦钵,测字的百姓随缘往里面投钱,现在里面零零散散有十多枚铜钱了。
“原来是你们,二位施主,好久不见。”
见慧能还记得自己,沈长林挺高兴的,蹲下道:“小师傅记性真好,上次你帮我俩测字,测的特别准,今日麻烦小师傅再帮我们测一次吧。”
说着,从荷包里抓出十来枚铜钱,扔在小师傅的瓦钵里。
“好啊。”慧能开心的笑了。
沈长林发现这小萌和尚竟有一对酒窝,好可爱,想捏捏,他搓了搓手指:“玉寿,要不这次你先来?”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一个老者的声音:“慧能,不测了,快,快,收摊!”
沈长林沈玉寿循声望去,只见一个五十来岁的瘦老和尚,正往这边跑来,后面有两个人在追,口骂秃驴。
这是什么情况?
在兄弟俩莫名间,慧能飞快的收好瓦钵:“二位施主,不好意思,下回再帮你们测,后会有期……啊,师傅,等等,您不要跑那么快……”
说罢和老和尚一起跑没影了。
见沈长林和沈玉寿满脸不解,旁边的百姓好心解释。
“这一老一小两个和尚来咱们县已经好几天了,老的帮人算命,小的帮人测字,哎,别说,还蛮准的。”
“不过呢,就是太准了,也能惹出祸端,老和尚算出八分只讲三分,事主就不干了嘛,追着吵着要他说完,这不,又遇见脾气暴躁不依不饶的了。”
“看今日这架势,他们是要离开洪征县了,小阿弟,你莫伤心,刚才投的铜钱,就当为他们那什么……什么周游大乾国全境出力了吧。”
沈长林从那人的话中提取了几个关键词:“周游全国?”
“是呀,小和尚自己说的,不过,也可能是随口说说吧。”
这一段插曲,兄弟俩并未放在心上。
不过周游全国的说法还是让沈长林震惊了一番,在没有轮船火车的时代,长途旅行不是享受而是吃苦受罪。
慧能小师傅和老和尚若真能巡游各省,必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第二日清晨,他们登上了去景安城的船。
帆船顺风而行,很平稳,钱氏几人还算适应,没有出现严重的晕船现象,加上钱壮他们帮着搬运行李,这一路上颇为顺遂。
“奶奶,前面就是景安城了。”
朦胧的晨曦中,景安城的城门出现在视野里,钱氏、沈如康、罗氏头次来,无一不发出感叹,真气派呐,不愧是一府之首。
核验完手续,一家人进了内城,接着贺青山和孙舒阳先回了府学,沈长林和沈玉寿暂时没回去,得安顿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