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第582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反正病房里有另一个人在。
    与其他人相反,先睡觉养足精力,耿永哲守护仪器上跳动的数字和曲线图,两目炯炯有神,不见疲惫。
    听见后面脚步声,耿永哲转身见到她,问:“你怎么回来了?我说过,有事再通知你。”
    “吃太饱,看看病人情况再回去睡觉。”谢婉莹说。
    确实,吃太饱难睡。耿永哲和她肩并肩,讨论起来:“现在病人的生命体征是比较平稳的。”
    听到这话,谢婉莹问:“病人的凝血情况怎样?”
    凝血情况?
    外科手术涉及的一些问题唯恐和外行人想的不太一样。其中一点,估计不是大众能想到的,医生不止怕术中术后患者大出血,也怕术中术后高凝血栓。因为病人死亡有时候不是失血过多休克而死,而是比如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或是血栓突然卡住重要脏器部位而致死。
    这个病人在术前团队讨论时,医生大致均心里有谱是属于高凝状态,致使人工瓣膜血栓出现,所以术中用了肝素化大量抗凝剂试图抵消取得抗凝高凝的平衡。这些抗凝药的药效,在术后维持多久,够不够。是否需要再加入抗凝。全是考虑的要点。
    耿永哲没轮过心外科,没见过心脏直视手术对此类手术并不熟悉,听到她指出的问题陷入了思索,道:“我记得书本上提过,心脏手术中的体外循环能让人体血液里的纤溶系统变得亢进,会引起术后出血和血栓栓塞。”
    耿同学一样是个优秀的医学生,平日里念书刻苦能记则记,医学知识是记得不少的,能很快联想起来相关知识点。
    “嗯嗯。”谢婉莹点着头,说,“心脏手术术后一般来说,当天会上抗纤溶药。”
    耿永哲不太懂的是:“莹莹,你说心外手术后当天上抗纤溶药,是心脏手术后的常规策略吗?”这個知识点好像书本里没有提到过。
    几次去过国协的心外科有留意过这样的情景,见过自己表哥在国陟手术,谢婉莹对此有点儿自己的推测和想法,说:“是不是一整个科室的常规治疗方案,我没和心外老师交流过不太清楚。不过是见过他们科室里有用。”
    病房内这些景象耿永哲没有观察过,一下子很诧异她如何做到处处留心发现问题。医学生一般到达病房学习,大部分是老师说什么自己跟着被引导想什么。医学生想独立思考引出问题很难,因为没临床经验不知从哪儿抓重点。
    能有和其他医学生不太一样的思路,当然因为她谢婉莹是重生的。只要涉及实验室检查血液指标这类东西,这是她重生前的老本行,要她不留意很难。
    第2173章 做戏没必要
    抗纤溶药只要在病房内一挂,只要被她看见,她立马可以联想到患者的实验室血液指标。
    只是到底她前世不是临床医生,不懂其中用处,需要再去查查资料。谢婉莹承认:“书本里没有,我去图书馆查了期刊。有这样的统计数据显示,像你刚才说的,体外循环后患者血液纤溶功能亢进。”
    这里要敲重点的是:“起纤溶作用的是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这样两个东西在患者体内互相制衡的结果。”
    耿永哲屏住气息在听她讲了,因为同样是他不太熟悉的点,没有能做到她这个重生前检验科的深入挖掘。
    “术后第一到第十二个小时,患者tpa可以是增高的,pai在十二個小时内是逐步下降的,可维持到七十二小时的低水平。术后出血量大不大,和pai的降低有关。pai骤降太离谱的话,术后出血量会变大,这种pai骤降一般发生在术后第一个小时内。所以,提议说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和冠脉搭桥手术术后应当天做抗纤溶治疗,24小时后则及早做抗凝治疗,来适应患者术后这些体内的情况变化。我猜,都老师术后站在这里看犹豫的应该是这点了。”
    患者血液的凝血功能是如何一个状况,手术医生或许在手术期间亲眼目睹有个更深的体会。都叶青暂时没有给患者上抗纤溶药,应该是基于这点考虑了。
    啊?耿永哲被她尾部抛出来的重弹炸了下:主刀术后站在这里是因为这个?
    通常手术如果做得顺利,结束时病人各项指标挺好,主刀术后是没什么必要亲自陪病人到病房的,有其他助手年轻医生帮主刀跑腿的,有事再通知主刀。
    都叶青一反常规是亲自陪病人回病房,站在病房里看了一阵再走。
    他耿永哲第一时间能想到的是,是不是这个病人为捐款两千万贵宾的缘故让都叶青升级服务。
    结果为:自己错离谱了。
    也是,人家都老师也算是个大佬,何必到病房里装模作样。家属在外面看不见,病人未清醒,做戏没必要。医生一举一动的基础是技术要求,不是其它。
    可见老师们私底下评论谢同学是大佬肚子里的蛔虫。俨然指的不仅是谢同学的技术水平和大佬比较靠近,更指向谢同学对医生这个职业专业的自我认知很像大佬。
    耿永哲面色青了青,一下子有些紧张起来了。只看谢同学和他说话期间,两只眼睛原来和他不一样,盯的不是监护仪上的数字,而是引流管和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