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第653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易遭人嫌弃。
    转过头的李亚希望见了前面那人的影子,愣了愣。没有想到这里能遇到人,她的心情是有所起伏,脑海里首先想起的是戴荣红那张脸。
    戴阿姨不喜欢她的。以前她可以对此装疯卖傻,那时候至少自己对自己有点儿信心。现在不一样,她是一个癌症病人,哪里来的权利耍傲娇。
    只一眼,她的目光从戴南辉的脸上溜达过去了,故作没见到人这样他一样可以不用对她打招呼了。随后,她满脸笑容走向谢婉莹:“谢医生,你吃晚饭了吗?”
    “吃过了。你吃了没有?”谢婉莹教育起病人,“我看你好像没吃。赶紧去吃饭。”
    “是。”李亚希不好意思地捋捋刘海。
    今早上,这病人似想和她这个医生说话。谢婉莹和对方一块并肩走,一块给病人做做思想工作。
    “吴姐姐很好,鼓励我积极向上。”李亚希说。
    发小是救人一命救到底了。
    谢婉莹作为医生唠叨病人两句:“爱学习爱生活是好事,身体是本钱。你要把照顾好自己身体放在首位。否则,有人会为你伤心的。”
    听见有人会为她伤心这话,李亚希顿时动容,眼里有泪花儿流动,嗯嗯小声应着。
    话说回来,这病人出院了,身体合适回归社会,要学会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谢婉莹能从病人刚才的行动看出些什么,委婉地说:“你不需要歧视自己,生病不代表有错或是有罪。”
    被谢医生看穿心态,李亚希振了振精神,认真求教起:“谢医生,我可以问你些问题吗?”
    “你说。”
    “我今天算是头一天到儿科病房走动,接触患儿和家属,给了我许多感受。”李亚希说着自己的体会。
    以前住院她心慌意乱心态不好,只关注自己,没留心过病友,因此不清楚自己和家里人究竟是属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共性或是个性。这次读研究生选择导师和课题方向时,她决定好好研究这方面问题,希望不再有人重蹈她的覆辙。
    真正进入临床做研究,她发现:哎,可能有些事儿和自己预想的不太一样。
    只有科学数据不骗人。
    “我在学校数据库查阅的文献资料显示,患者家属的几种心理特征里焦虑是排在首位的。”李亚希道。
    家属焦虑是肯定的。家里人生病,不只是性命堪忧,家庭需要出钱出力出人,严重影响整个家庭的正常运作。最可怕的是,会让所有家庭成员对这个家庭抱有的期望值大大降低。一个病,给患者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对患者家属是炸弹余波为可大可小的影响,有的影响时间甚至是一生。
    “患者家属焦虑的程度,据统计学分析,是与家庭经济、家庭成员文化水平、年龄和性别有关。”李亚希指着数据说。
    第2453章 回忆起自己
    读过书是不一样。原来家里她爸爸对她的事好像比较漠然,她妈妈比较焦急,真不是她一家情况特殊。大多数家庭里头,男性的反应和女性不一样,表现较为沉稳。和产科爸爸的说法一致了。
    “排到其次的,是孤独感。”
    家属一样会孤独,是不是叫人吃惊。病人家属没有患病,如何孤独了?
    “家属陪伴病人,自己需要支持病人,但是如果没有人支持家属的情况下,家属在社会上实际上是孤军奋战的状态。”李亚希说到这儿想到自己妈妈以前如此逃避她住院的现实,不来医院陪她,唯恐是这个原因了,加上下面要谈及的第三个家属心理特征恐慌。
    不要以为只有病人面对生死会恐惧。家属面对家人死亡的恐惧感是外人难以想象的。不是自己会死,可看着家人死,好比一战士见到战友在自己面前要死了一样。
    可以说生命怕孤独,孤独和恐慌是并存的。
    再有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家属情绪,是今天张立和柳金垠表现出来的“敌对”了。
    是不是越加叫人意外到极点。
    敌对是一种临床上司空见惯的家属心理特征。莫怪临床老师们早对此佛了,因为懂科学。
    敌对这事儿首先肯定和认知有关。非读医学的对医学了解是比较片面的,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谣言流传抹黑,部分家属本身抗压能力弱。综合以上三个其它因素,要转变为敌对情绪实在太容易了。而且,敌对情绪还不一定针对医务人员的。
    分析这些心理状态是有利于人类像看镜子一样看清自己。研究人员相信,人类不是不自醒,只是时常迷茫在了迷宫里头。
    “谢医生,你在临床上见到其它比较醒目的家属心理特征吗?你们医生接触病人多,应该比较清楚。”李亚希问道。她的研究目标是挖掘出更多临床家属心理问题。问题发现越早,越可以尽早干预,避免与她类似的悲剧。
    病人家属很影响病人心态的。
    选择来儿科做研究,是导师说过,在儿科,无论是患者或是家属比起成人病房更容易把情绪流露出来把心理问题暴露出来。
    对方的问题让谢婉莹第一时间想起了自己。自己同样算是个病人家属,而且是个重生的病人家属。她最大的心理特征是:愧疚。
    是不是她是唯一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