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嫁妆穿六零 第116节(1/2)
邻居看了之后问,“你家又不种地,后院那点菜需要这么多竹筐来装?”
林玉无所谓道,“反正竹筐便宜,多买点放着慢慢用。”
老太太被噎了一下,心里嘀咕,小媳妇儿身边没个长辈看着真不行,用钱大手大脚的,多少钱也不够这样花呀。
竹筐买回来了,等到穆清周日休息那一天,林玉骑自行车带着闺女去竹林。
一上午工夫,挖了十几筐竹笋。
中午也不想回去,母女俩从竹林后头进山,走到去年避雨去过的小木屋,在木屋里吃完饭,铺好床睡了一觉才起来。
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林玉道,“闺女,竹篮拿出来,咱们去捡菌子。”
“哎!”
昨天没下雨,新长出来的菌子都不大,林玉最喜欢鲜嫩的菌子,一点都不嫌弃菌子小。
穆清拿着她的弓箭,在林子里转悠,收获颇丰。
“你还说我喜欢囤东西,你难道不喜欢?过年回来后,你和你爸打的野鸡野兔子还没吃完,这会儿你又打了这么多。”
“我闲着也是闲着。”
穆清提起一篮菌子装好,又拿了一个空的出来,等空的这个装满了,林玉直起腰。
“够了,时间不早了,咱们先回去,下次再来。”
“好。”
五月份,除了去山里采集菌子、野果和打猎,林玉骑着自行车去了好多趟集市,各种蔬菜水果买了不少。
至于买了多少,反正她心里没数,这个月至少用了一百块钱。
穆清算了算,她娘亲这样不节制地花钱,一个月才花了不到一百块钱。
啧,这钱,真经用!
六月初,乡下地里的油菜都收完了,大部分晒干送去粮站,小部分留下社员们分。
夏粮收拾完毕,集市上卖菜籽油、小麦面粉的人就多了。
母女俩跑了几趟,家里又多囤了一百多斤菜籽油,五十斤小麦,六十多斤面粉。
“妈,买小麦干什么?还不如直接买面粉,方便。”
“你懂什么,小麦发芽可以做麦芽糖。”
做麦芽糖不是想做就能做的,还要等麦子发芽,要好几天。林玉计算着时间,等到下周再做。
第二天穆清去上学,汪露来找林玉去百货大楼。
“想买什么,这么着急?”
“棉布供应的标准有变化了。”
“什么变化?说是煤电供应不足,纺织生产跟不上需求,城乡居民补助用布标准都要下调。下调还是好的,听说农垦军团那边,补助用布直接给取消了。”
“啊?补助用布取消,每年分的三尺布哪够一家人用?”
“就是说,以后用布越来越紧张,趁现在政策还没下来,咱们赶紧抓紧时间囤一些。”
“坏了,家里的布票都在清清那儿放着,我要问问她放哪儿,你在家等着我。”
林玉转身往外跑,班上刚要开始上课,穆清就被娘亲叫出去。
“妈,什么事儿?”
“大事!”
林玉小声嘀咕了几句,穆清点点头,从衣兜里掏出厚厚一叠票,“咱们家的布票都在这里了。”
“不管了,有多少买多少。”
上次买布还是去年买棉花的时候一起买的,十来个月囤了不少票。
“你进去上课,我先走了。”
“妈,钱够不够?”
“够够够!”
林玉回到家,去后院拿了两个大背篼,和汪露一人一个,“买的多了不好拿,还是背着好走。”
“赶紧吧!”
汪露得到的是内部消息,百货大楼那边还没什么反应,她们去的时候,布料都还很齐全。
可着手里的布票买,都花了!
半个小时后,两人背着各种颜色的布料回去,售货员们还摸不着头脑。
虽说一年四季布料都很紧俏,但是相对而言,还是秋冬买布料棉花的人多。
夏天天气热,随便穿两件旧衣裳糊弄过去就算了,家里的年纪小的孩子甚至只穿一个裤衩子就度过整个夏天的也不少。
这两位财大气粗的人官夫人,大夏天的,一次性买这么多布回去干什么?
“他们的布票要过期了?”
“没有,日期都还新鲜着呢。”
“那倒是奇怪了。”
汪露的消息灵通,军区大院其他家差一点,但是也比南广县本地的人还是要提前一点知道消息。
后头几天,军区大院的妇女们都跑进百货大楼买布,售货员们觉得有蹊跷,赶紧动员身边的亲戚朋友也买起来。
等到六月中旬,报纸上发布了《关于1968年城乡居民棉布定量的通知》,围观抢布的人才明白了真相。
从此之后,汪露和林玉这两个官夫人被百货大楼的售货员们记得牢牢的,只要见她们俩来百货大楼囤东西,售货员们也赶紧跟着买。
前头的人把百货大楼的布抢的差不多了,后头的人冲进去没买到,百货大楼的负责人赶紧去工厂进布。
好么,直接叫他排队等着,可能下个月能拿到吧。
能拿到多少?按照他送上来单子上数量的一半。从今
林玉无所谓道,“反正竹筐便宜,多买点放着慢慢用。”
老太太被噎了一下,心里嘀咕,小媳妇儿身边没个长辈看着真不行,用钱大手大脚的,多少钱也不够这样花呀。
竹筐买回来了,等到穆清周日休息那一天,林玉骑自行车带着闺女去竹林。
一上午工夫,挖了十几筐竹笋。
中午也不想回去,母女俩从竹林后头进山,走到去年避雨去过的小木屋,在木屋里吃完饭,铺好床睡了一觉才起来。
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林玉道,“闺女,竹篮拿出来,咱们去捡菌子。”
“哎!”
昨天没下雨,新长出来的菌子都不大,林玉最喜欢鲜嫩的菌子,一点都不嫌弃菌子小。
穆清拿着她的弓箭,在林子里转悠,收获颇丰。
“你还说我喜欢囤东西,你难道不喜欢?过年回来后,你和你爸打的野鸡野兔子还没吃完,这会儿你又打了这么多。”
“我闲着也是闲着。”
穆清提起一篮菌子装好,又拿了一个空的出来,等空的这个装满了,林玉直起腰。
“够了,时间不早了,咱们先回去,下次再来。”
“好。”
五月份,除了去山里采集菌子、野果和打猎,林玉骑着自行车去了好多趟集市,各种蔬菜水果买了不少。
至于买了多少,反正她心里没数,这个月至少用了一百块钱。
穆清算了算,她娘亲这样不节制地花钱,一个月才花了不到一百块钱。
啧,这钱,真经用!
六月初,乡下地里的油菜都收完了,大部分晒干送去粮站,小部分留下社员们分。
夏粮收拾完毕,集市上卖菜籽油、小麦面粉的人就多了。
母女俩跑了几趟,家里又多囤了一百多斤菜籽油,五十斤小麦,六十多斤面粉。
“妈,买小麦干什么?还不如直接买面粉,方便。”
“你懂什么,小麦发芽可以做麦芽糖。”
做麦芽糖不是想做就能做的,还要等麦子发芽,要好几天。林玉计算着时间,等到下周再做。
第二天穆清去上学,汪露来找林玉去百货大楼。
“想买什么,这么着急?”
“棉布供应的标准有变化了。”
“什么变化?说是煤电供应不足,纺织生产跟不上需求,城乡居民补助用布标准都要下调。下调还是好的,听说农垦军团那边,补助用布直接给取消了。”
“啊?补助用布取消,每年分的三尺布哪够一家人用?”
“就是说,以后用布越来越紧张,趁现在政策还没下来,咱们赶紧抓紧时间囤一些。”
“坏了,家里的布票都在清清那儿放着,我要问问她放哪儿,你在家等着我。”
林玉转身往外跑,班上刚要开始上课,穆清就被娘亲叫出去。
“妈,什么事儿?”
“大事!”
林玉小声嘀咕了几句,穆清点点头,从衣兜里掏出厚厚一叠票,“咱们家的布票都在这里了。”
“不管了,有多少买多少。”
上次买布还是去年买棉花的时候一起买的,十来个月囤了不少票。
“你进去上课,我先走了。”
“妈,钱够不够?”
“够够够!”
林玉回到家,去后院拿了两个大背篼,和汪露一人一个,“买的多了不好拿,还是背着好走。”
“赶紧吧!”
汪露得到的是内部消息,百货大楼那边还没什么反应,她们去的时候,布料都还很齐全。
可着手里的布票买,都花了!
半个小时后,两人背着各种颜色的布料回去,售货员们还摸不着头脑。
虽说一年四季布料都很紧俏,但是相对而言,还是秋冬买布料棉花的人多。
夏天天气热,随便穿两件旧衣裳糊弄过去就算了,家里的年纪小的孩子甚至只穿一个裤衩子就度过整个夏天的也不少。
这两位财大气粗的人官夫人,大夏天的,一次性买这么多布回去干什么?
“他们的布票要过期了?”
“没有,日期都还新鲜着呢。”
“那倒是奇怪了。”
汪露的消息灵通,军区大院其他家差一点,但是也比南广县本地的人还是要提前一点知道消息。
后头几天,军区大院的妇女们都跑进百货大楼买布,售货员们觉得有蹊跷,赶紧动员身边的亲戚朋友也买起来。
等到六月中旬,报纸上发布了《关于1968年城乡居民棉布定量的通知》,围观抢布的人才明白了真相。
从此之后,汪露和林玉这两个官夫人被百货大楼的售货员们记得牢牢的,只要见她们俩来百货大楼囤东西,售货员们也赶紧跟着买。
前头的人把百货大楼的布抢的差不多了,后头的人冲进去没买到,百货大楼的负责人赶紧去工厂进布。
好么,直接叫他排队等着,可能下个月能拿到吧。
能拿到多少?按照他送上来单子上数量的一半。从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